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9
浙江
公务员
考试
申论
答案
一、注意事项
1.本卷总分 100 分。限时 15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40 分钟。
2.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 2B 铅笔填
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答题卡答题页面,每题都要在指定的页面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作答的一律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用其他语言作答不得分;作答时应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
用铅笔作答不得分。
5.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6.答题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并务必请监考人员在你的准考证上签字。否则,若题
本和答题卡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 1
2014 年 6 月 22 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我国第 46 个世界遗产项目。作为一个大跨度整体联线型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
凿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及其延伸
段浙东运河的总称,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
中国大运河北至北京、南抵杭州、东达宁波、西到洛阳,流经 6 个省、2 个直辖市共 35 座城市,主线总长
3200 千米,流经市域面积 31 万多平方千米。大运河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相交汇,
串联起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连接了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这样评价大运河的价
值:“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
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
代的作用。”
大运河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大运河的原始功能是运输,而货的
运输与人的流动,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菜和城市的崛起。如唐代繁华的都城长安,是运
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运河重镇济宁,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
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堪称天下第一;名城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
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
材料 2
随着申遗的成功,中国大运河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7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州视察时强调,
1
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同年 5 月,习近平总书
记又进一步作出了“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
重要指示。
2019 年 4 月,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调研我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浙江担当,精心保护大运河遗产,有效传承大运河文化,合理利用大运河资源,
把大运河浙江段建设成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水乡文化精典呈现区、运河文化精品展示
带和水生态文化精彩示范段,努力在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走在前列。
材料 3
在历史脉络中,“运河”名称的由来与变化,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从典籍记载来看,
早期运河多称沟或渠,如邗沟、灵渠等,天然河道则称水,如黄河就被称为“河水”。尽管运河历史悠久,滥
觞于灵渠、邗沟,甚或更早,但运河名称的产生以及“专称”的确定却是中古以后的事情。汉代“漕渠”名称
出现,特指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的西起长安、东通黄河的水利工程。《说文》曰:“漕,水转谷也。”即通过
水路转运粮食。至隋唐时期,具有漕运功能的人工河多被称为漕渠,又因该时期“河”字已不再是黄河的专称,
所以“漕河”一词也出现了,用来指称漕运河流。如唐杜佑《通典》记:“天宝二年,左常侍兼陕州刺史韦坚
开漕河,自苑西引渭水,因古渠至华阴入渭,引永丰仓及三门仓米以给京师,名曰‘广运潭’。”宋代“漕河”
名称广泛使用,但同时“运河”一词开始出现,《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 94 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
“大运河”的概念也首次在南宋江南运河段出现,据南宋《淳祐临安志》载:“下塘河,南自天宗水门接盐桥
运河,余杭水门,二水合于北郭税务司前,……一由东北上塘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至长安闸入秀州,曰运河”。
这里所说的大运河指的是江南运河。可见,这一时期,运河已然成为一个特有名词,指称某段人工河,但前须
加地名指代。值得注意的是,从文献所记录的名称分布来看,“运河”一词多出现在江淮和江南区域,包括龟
山运河、扬楚运河、浙西运河等商业运输、贸易繁荣的河段。
元明清时期“运河”开始指称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元代已有“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
的说法,但使用并不广泛,相反“运粮河”一词在北方区域多用来指称漕运河流。明代正史文献虽亦称运河,
但一些专书、地方志仍多用漕河之名。《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中,都列“运河”专篇,指北至北
京、南至杭州的运河,但两者又有不同。前者列运河篇,但称“漕河”,且将运河每一段河道都加上漕字,使
之有“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之别”;后者则直接称运河:“运河自京师历直沽、山东,
下达扬子江口,南北二千余里,又自京口抵杭州,首尾八百余里,通谓之运河。”雍正四年官方正式设置北运
河的管理机构后,多使用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和江南运河等说法。近世以来,民间则往往将其称为“京杭
运河”或“大运河”。2014 年运河申遗过程中,又将隋唐、浙东两段运河与京杭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
材料 4
《中国运河文化史》一书中写道:“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随着运河的南北大贯通和迅速开
2
发,运河区域的社会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与繁荣,这不仅为运河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而且也促进了南北文化、东西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种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接触、融会、
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运河最本质的功能是沟通,大运河文化最根本的特征
是交流,是在沟通和交流中形成的包容开放的精神底蕴。
对中国来说,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更是文化线路和中国民族大融合
的见证。从隋唐到元明清到近现代,“大一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格局的主流,这多少有赖于大运河的文化
融合作用。大运河在实现物资交换和人员交流的同时,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弱化了大疆域、多民族
的文化冲突。以大运河为轴,就南北向而言,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楚文化、越文化得以兼容并包;就东西
向而言,巴蜀文化、湖湘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及三晋文化等得以互相融合。
大运河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不同造成的文化差异,通过文学艺术的传播增
进了交流。典型的例子就是“国粹”京剧的形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嘉庆、道光年间又同来自湖北的
汉调艺人合作,逐渐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
发展形成这一独特剧种。后来京剧的传播又远远超出了北京一城一地,在大运河沿线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大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习俗、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影响,潜移默化地相
互改变。康熙时期组织编纂《全唐诗》,沿运河两岸搜集资料,编好后走运河到杭州印刷,印好后再运回北京;
沧州人纪晓岚前往福建汀州任主考官,他就把河北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讲给闽人听。正是在这样的南北融合、
东西交汇的过程中,大运河沿线乃至更广大范围内的全体中国人磨合出了相通的伦理道德和情感性格等。
材料 5
浙江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大运河浙江段的河道长度、遗产点段数量、遗产区面积等都在“中
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共有 11 个河段 280 多千米河道,13 处遗产点和 18 个遗产要素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大运河沿线的杭州运河元宵灯会、宁波妈祖信仰、湖州含山轧蚕花、嘉兴三塔踏白船、
绍兴背纤号子,以及湖笔制作、黄酒酿造等传统技艺也得到了持续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
大运河浙江段流经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 5 市的 20 多个区县,沿线与运河的建设、交通、商业、
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且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保存完好的运河城镇有 22 个,运河村落有 3 处。这些城镇、村落不仅
保存了与运河密切相关的城乡历史文化聚落,如城墙、城门、历史街区、建筑群落等,而且保护传承了珍贵的
运河文化,其中多个已纳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以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的延续。
浙江省早在 2008 年就启动了大运河浙江段的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为运河文化带建设打下了
基础。为了加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全国首部运河保护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
例》,为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成立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浙江城市协作体,探索建立沿线城市共建
共享大运河文化的体制机制。自 2016 年起,每年在杭州举办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推动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可
持续发展。
3
在运河环境风貌的保护和整治方面,浙江严格管控大运河沿线各市、县的城镇建设项目,积极开展运河沿
线城镇、乡村航道两侧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展现运河两岸原有的历史环境风貌。结合“五水共治”工程
的推进,运河沿线地方政府认真落实保护管理责任,采取了截污纳管、工业污染整治、农村农业污染防治、河
道综合整治等措施,运河水质全面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2017 年,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打响东方文化特色品牌,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实施城市记
忆工程,同时要发挥运河、西湖“双世遗”综合带动效应,沿河沿湖高端商务带要以金融服务、高端商务、商
贸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为特色,建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带。
材料 6
运河兴,则城市兴。大运河流域居住着中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大运河一直在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
而两岸的城市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着如何与身边的大运河和谐相处。
近年来,扬州对大运河环境的综合整治陆续展开,搬迁棚户、疏浚河道、整修堤岸,大运河逐渐重现当年
的清水碧波。由于运输功能转到了城外的新河道,大运河上已无当年舟楫纵横的繁忙景象,但游船点点,碧波
涟涟,“运河之城”的水韵气质依然令人流连。扬州市还启动了以运河保护为重点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在沿河的邵伯湖等湖泊实施退渔还湖、退养还湖工程,总计还湖面积达到 15 万亩。
在山东枣庄,大运河船舶污染治理正在大力推进,船舶按照要求加装污油、污水收集设备,运河沿线码头
配套建设污油、污水回收处理装置,海事部门加大对来往船只的监督检查,船民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此,
船户小苑说:“我们这两套收集设备的改造,得到了 1 万多元政府补贴。政府这么大力度抓环保,再向大运河
里乱排乱倒可真是太不像话了。”
地处鲁南的台儿庄古城,利用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等水工遗存以及水街水巷历史肌理,重建北方水
城,走文化旅游业发展之路。如今,“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昔日繁华已在这座曾经的大运河水
旱大码头上重现端倪。古城周围民宿已发展到 1.5 万个床位,2018 年迎来游客 600 万人次。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高高矗立的燃灯佛舍利塔,曾见证北京通州当年舟楫往来的繁盛
景象,如今与毗邻的 3 座庙宇一起正被打造为运河文化景区;同时,京杭大运河通州至天津段也将很快再次通
航,北运河水上观光旅游有望成为一道崭新的风景。
自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