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论文.docx
下载文档

ID:899353

大小:20.61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学 发展观 社会主义 政治 文化建设 论文
2023年科学进展观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论文 〔〕科学进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最新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乐观的引导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人为本〞是根本原那么,统筹进展是主要方式,动态和谐那么是重要目标。 〔关键词〕科学进展观,政治文化,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民主、参政意识和法制观念为根本内容,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扬弃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民主性精华,从而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信仰和政治心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展,这一政治文化已初具雏形,更加完备的形态正在建设之中。科学进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经济社会进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主见,对于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起着乐观的导引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在政党政治时代,国家要保持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能否建立起先进的政治文化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执政党要大力挖掘社会的有效合理价值,建立起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自觉履行的生疏体系和信仰体系,从而实现集体行动的协调与合作。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50多年的历史来看,思想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强大理论武器,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而且彻底转变了两千年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局面,使中国从一个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进展成一个初具工业体系、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作为一种主导意识形态,思想引导人们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成为精神的富有者,为新型政治文化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根底。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由阶级斗争政治观向经济建设政治观的转变,将民众的政治情感由激越导向理性,把政治评价由抱负转为现实,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构建开拓了宽敞的前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加精确     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价值取向的根本内涵,进一步增加了人们的政治认同感,调动了人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乐观性。 但是,在经济快速进展的同时,由于政治价值观消逝了过分留意物的因素而无视人的需求,过分留意经济效益而无视社会公正等偏向,因而也积累了不少冲突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新一届中心领导集体依据世界进展趋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新的进展观—科学进展观。科学进展观确实立,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进展问题的新生疏,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进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要求。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求真务实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民本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进展观,为构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信仰的政治价值新体系供给了重要依据。 二、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原那么 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现代民主国家的本质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根底之上的。欧洲资产阶级在掩埋封建制度的同时,将确立人的价值的人权思想、人道主义输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中国经受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系中,封建官吏管理民众的主要手段是愚民、驭民、牧民。他们信奉“民只可使由之,不行使知之〞〔1〕,因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国家意识、听从意识比拟强,而公正意识、自方法识和参政意识相对弱。尽管古代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提倡过“以民为本〞,但它是建立在“君本〞根底之上的。就其实质而言,只不过是维护王权统治的一种手段。正如陈独秀所论:“以古时之民本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劳苦群众在政治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不同于政治制度的政治现象,具有一种相对稳定性,其变动速率往往与政治制度的变动不同步,从而导致了中国人在拥有法定的政治公正权之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政治公正却是举步维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逐步有所生疏和强调,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3〕,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中民主因素在不断增加。 新世纪新阶段,作为科学进展观重要原那么的“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国政治进展的根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原那么体现在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构建中,必定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问题—公民权利的公正问题。公民的根本权利,是其根本利益之所在,是确立“以人为本〞价值目标的根本依据。在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权利是普遍和公正的,是每个人所应有的利益诉求。总书记明确指出:“在促进进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正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正、时机公正、规章公正、支配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进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有的方向稳步前进。〞〔5〕这里,是将“权利公正〞放到了首位。可见,讲“以人为本〞,在政治上第一位的应是“以人的权利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就是要塑造人人公正的政治心态和均等参与的政治气氛,从而到达政治地位的公正化,让每个公民都能充共享受政治自由这一权利。 三、统筹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持续20多年的高速进展,带来了经济上的空前富强。但经济富强并不必定或自动导致社会的公正和公正,由于市场给人们供给的时机以及对市场时机把握的不同,加之收入支配、社会保障等政策因素的影响,所以使社会群体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时消逝了两大差异:一是区域差异,一是城乡差异。试看下面几组数据,上海与贵州人均GDP相对差距1978年为9.1倍,到2023年扩大为11.1倍,到2023年更扩大为12.9倍。城镇居民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现价)相对差距1978年为2.36倍,2023年为2.51倍,2023年又扩大为3.1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对差距1978年为2.68倍,到2023年扩大到3.29倍。2023年省级区域中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山西之比为2.52:1,城市中人均收入最高的深圳的与最低的西宁之比为4.31:1〔以上数据参见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利益的得失必定会引发人们政治心理的变化,进而使得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倾向都发生变化,使政治文化中原来就存在的多元交织局面更加简洁化。 据调查资料显示,1989年在答复“政治是少数人争权夺利还是管理人民群众的事〞时,65.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后者,20.9%的选择了前者,对政治的消极评价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略呈上升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与职业的社会声誉成正比〔6〕。2023年北京市民对政治形势较为满足的只占28.4%,到2023年上升到41.6%〔7〕。2023年乡镇政权换届选举中的选民,只有58.9%的被调查者是“细心选择自己所信任的人〞,其余多是随大流或应付〔8〕。2023年河南农夫中有70%的以上对党的根本路线持乐观确定态度,有86.4%的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夫状况觉察:经济状况好的对党的政策赞成率高,反之就低,甚至有36.3%的贫困农夫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实质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9〕。2023年上海市高校师生中有81%的老师和77%的同学赞成“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同意“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只有54%的老师和48%的同学〔10〕。2023年深圳居民在“现行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之间是否适应〞的问题上,有43.4%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适应〞或“不适应〞,民营企业创业人员中持这一观点的高达58.9%〔11〕。从以上不同年份、不同地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参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各种成分,因利益支配的不同而呈现错综简洁的局面。 科学进展观的根本内容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前者是讲“为谁进展〞,解决的是进展价值主体是谁的问题;后者是讲“怎么样进展〞,揭示的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进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科学进展观是要造福于全体人民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贯彻“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进展、统筹区域进展、统筹经济社会进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统筹国内进展和对外开放。其中,前两个“统筹〞是中国经济社会进展中最重要的问题。现阶段制约中国进展的瓶颈在农村和西部,这两个问题处理好了,中国的宽敞地域和绝大多数人口就安定了,社会进展就获得了一个稳定的根底。 四、和谐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新世纪的前20年,中国的进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动,必定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社会产生更为强大的冲击,更易引发新旧政治文化更替过程中文化的功能紊乱,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执政党准时地供给一种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以此在多元价值之间保持合理张力,抑制各种价值观之间的紧急,在包涵的根底上达成更多的共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进展。当然,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的个体因条件、经受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但在全部这些个体的“合力〞作用下,总会形成一个全社会能根本认同的政治文化即主导政治价值。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进展观,说明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生疏的不断深化。作为当代中国的主导政治价值,这些理论通过对政治系统进行合理性、合法性的解释和说明,为当代中国社会成员供给了政治文化精神与政治才智的动力支持。同时,还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人们进行系统、深化和切实的理论学问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统治体系、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的抱负、目标、意识、原那么和规章等广泛地实行社会政治认同态度,从而保证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政令贯彻的畅通,以实现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科学进展观本身的价值取向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这里的“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之间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目标,就必需坚持科学进展观,通过协调社会系统运行的效率与公正,缓解社会风险与贫富差距拉大后局部社会成员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和边缘化,缓和社会心理危机,扩大对主流政治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吸取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精华,以“和而不同〞原那么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多样化进程,在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的根底上,进一步弘扬先进思想文化,把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力量分散起来,汇成一股容纳百川的精神合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 注释: 〔1〕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81. 〔2〕陈独秀.独秀文存:(二)〔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328.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68. 〔4〕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3. 〔5〕.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量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06-27. 〔6〕张明澍.中国“政治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18-21. 〔7〕辛岩.2023年北京市民社会心态调查〔J〕.民意,202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