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7
广州
公务员
考试
申论
考区
答案
2017 年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双考区)
2017 年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双考区)
材料一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
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
一日叫春节。
材料二
“年”怎么过?90%的广州人都会逛一趟花街。
2017 年 1 月 25 日,开市一声响锣,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黄埔等广州 11
个花市正式拉开序幕。
材料三
这些年来,“过年”在多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通过案例的形式来感受这些
变化。
除夕这天,家住怡宁新村的老范一家人像往年一样团聚在一起。不一样的是,往年过
年,大家喜欢打扑克、搓麻将,一起热闹热闹,增添节日氛围,但今年,直到除夕下午也
没组织“牌局”,而是在微信群里抢红包,玩得“不亦乐乎”。老范建的这个微信“家人
群”,原本是想让今年远在外地值班不能回家的姑妈、表姐几家通过微信群和大家团圆。
“没想到不管长辈还是孩子,在群里都聊得很起劲,比我还积极。”老范笑说。不仅如此,
“赶时髦”的一家子还在群里玩起了“抢红包”的游戏,30 多个人轮流发红包,看谁抢得
多。虽然每次随机抢到的只是几块、几毛甚至更少,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无论相隔多远,
都犹如团聚在一起。
有人归心似箭,有人“望乡却步”。后者思念家乡却又害怕归乡,渴望团圆却又心有
顾虑。这个群体,被称为“恐归族”。
相比于“恐归族”、“恨嫁族”,山东小伙小王把自己归为“城漂族”,他过年回家
最怕的是顿顿喝酒。“头整天晕乎乎,胃整天辣辣的,真是怕了。”小王说,老家在农村,
春节没啥事儿,亲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酒;他的酒量不好,每喝必倒,但不能不喝,怕伤了
和气。
大学即将毕业,小李今年一点也不想回家过年。他说:“我现在就怕家人问起来毕业
之后的事,更怕同学聚会时,人家保研的保研,考研的考研,签工作的签工作,可是我还
没个着落,这个年肯定难过。”像小李一样觉得自己“混”得不如别人而不愿回家的年轻
人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69%的人过年不想回家的原因是“不能衣锦还乡,面子上过不
1
去”。
团圆的喜悦与生活的焦虑并存,后者在春节期间集中爆发。“恐归族”感叹:过节,
怎么就成了“过劫”?而更多的人在问:怎样让过年回归质朴的舒心和快乐?
材料四
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我们迈入了智能网络时代:街上往来的人群不再是单纯地行
走,餐桌前的人手上握着的不再只是筷子,电视机前的人注视的也不再只是节目内容,随
处可见的是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
晒朋友圈、刷朋友圈是很多年轻人过年的时候特别热衷的活动。然而,面对过年时朋
友圈里不断刷屏的吃吃喝喝、残羹剩饭的图片,有的网友动起了心思。有晒春联的:在朋
友圈里晒晒自己家的春联,是手写的就更好了,既可以表达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可
以展现自己的人文素养。还有晒民俗的:“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各地都有自己的
民俗。网友们将拍摄到的民俗活动图片在朋友圈“显摆显摆”,既吸引了朋友的目光,又
传播了中华美好的传统文化。更有晒亲情的:给爸爸捶背的镜头,帮妈妈梳头的镜头,带
孩子戏耍的镜头,与妻子交心的镜头,大大方方在朋友圈晒一晒,分享自己的幸福亲情,
也能激发别人的小家情怀。
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烟花爆竹的禁放问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2017
年 1 月,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扩大禁止
燃放烟花爆竹区域范围,实现市县域全覆盖,包括乡镇和农村,坚决杜绝燃放烟花爆竹。
但仅在下发通知两天后,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决定收回并停止实施该通知。
这则“最严鞭炮禁放令”,最后以“朝令夕改”而告终,确实让人意外。其直接原因
或源自该省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联名上书。可社会对于烟花爆竹的需求,从来不仅仅是一
个消费问题。虽然这起事件中,当地民众对于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态度未能突显,但
政府部门对于禁令的紧急叫停,或许折射了当前环保与民俗之间的某种拉锯尴尬。
《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
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问题:
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透视春节之变”为主题,写作一遍议论文。
题目自拟、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不要大段撕抄材料,在 1500—1800 字之
间(计入标点与空格)。
提醒:本题由考生回忆以及网络搜集而来,仅供参考。
2
【参考例文】
透视春节之变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往昔,文人骚客面对春节发出如此的喟叹;“有
钱没钱,回家过年。”今朝,黎民众生面对春节说出这样的心声。春节,作为传统文化的
标志,能够历经百朝千载而不衰,是因为它与时俱进,与世俱变。春节之变,是习俗之变,
是观念之变,是社会之变,更是文化之变。
春节之变,是习俗之变。曾经过春节有这样一个习俗:春节之日,晚辈双手作揖,双
膝跪地给长辈行礼,以表达对长辈的祝福,多数地方称之为“磕头”。如今这种习俗已经
消失不见。曾经过春节是这样一副场景:一家人围着桌子打麻将、玩扑克,用传统的娱乐
活动传递情感。如今大家都是在微信群里抢红包、发图片,借助新兴的网络平台来表达心
声。曾经过春节是这样传达祝福: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如今则是凭借社交软件将图片、视频
等更丰富多样的祝福送到千里之外。春节习俗的改变,是传统文化革新的表现,它抛弃了
传统文化中落后的习俗,吸收新时代的养分,使得传统节日更加符合人们和时代的要求,
从而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
春节之变,是观念之变。“非大鱼大肉不算过年,非金银首饰不算礼物”,传统的春
节里,鱼肉、奢侈品是必不可少的物品。如今,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奢侈昂贵,而是注重实
用和健康。“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费眠。”过去人们认为过春节就要呆在家里,
“围炉守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等更多元、更新颖的方式来度过春节。对于过
春节的观念的改变,是新时代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新的阐释,新兴的观念给春节这个传统
节日注入了新的血液。
春节之变,是社会之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过去,人们回家过春节需要
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抵达家园;如今,高铁、动车的普及,极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实现了真正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曾经回家乘车购票,要通宵达旦排队等待;如今只需在
网上点点手指,车票就“飞”到了身边。春节之变,是社会之变,是社会从交通落后、服
务欠缺向四通八达、体贴入微的转变,这是社会的进步,更是经济的腾飞。
春节之变,是文化之变。往日,“圣诞节”、“万圣节”侵占神州,使传统节日的地
位岌岌可危;今昔,“红色旋风”席卷全球,成为举世欢庆的重大活动。春节之变,是中国
文化之变,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实现文化输出的象征,不仅对于提高国
家“软实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变通革弊,与时宜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通过汲取时代的
养分促进传统文化的变革,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使之更好更多地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
3
方面,从而焕发出传统文化的生机,才能够实现文化输出,让华夏之声响彻世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