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苗乡风情.docx
下载文档

ID:895427

大小:23.09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苗乡 风情
苗乡风情 李正堂 苗乡的吊脚楼 在电视和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湖南湘西苗乡的吊脚楼,那里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很多人去观光旅游。 到了湘西,每座大山都有溪涧,同样,条条小溪边都有苗寨。苗族人的山寨倚山而立,乡民们面水而居。由于山形地貎的影响,就形成了吊脚楼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从山脚下望去,只见山头古木参天,山腰树林茂密,山底竹林如海,整座大山是一片高远幽深的翠绿。如果不是听到溪流声,不知道山间还有小溪;如果不是走近了,根本看不到山间有路;如果不是看到炊烟缕缕,根本不知道山上还有人家。 如果要上山,只要循着溪水的声音,就能够找到路。 在两山之间,或是山坳里,小溪在树林里、乱石间,蜿蜒蛇行。上山的路就在小溪边上,或是石级,或是土路,有的甚至只是一条干涸的河床。 到了山腰的山坳里,苗寨就星罗棋布般坐落在小溪旁边。苗乡有句俗语:有高山必有苗家人,有小溪必有吊脚楼。吊脚楼一般建在小溪旁,十户八户人家,聚集在一起,建成小院落。小溪上方的人家到小溪汲水,小溪下方的人家干脆用一根毛竹打通了,把溪水引到厨房里来。也有个别的苗寨没有小溪,不过,没有小溪必有水井。有的苗寨干脆就是围着水井而建成的,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吊脚楼从外面看起来都是原木拼制而成,没有过多的修饰,屋顶盖的,也是老树皮,显得古朴粗暴,就如苗族人的性格。我们不明内情的人会问,房顶上怎么不盖青瓦呀?苗族老人说,那东西经不住山里大风的折腾。以前山坡对面有一户人家起了新房,盖的是青瓦,在当年入秋的时候,一阵山窝子风刮起,青瓦便被吹得没影了,后来还是改成老树皮盖顶。 不过,进了屋内,就别有洞天了。想要体会一下吊脚楼里的生活乐趣,只有到吊脚楼里去看看,才能真正感受到吊脚楼的独特之处。 吊脚楼的底层一般不住人,因此,只用一人高的木排圈起来,隔成几间,四周用毛竹织成苫子围了,里面喂着猪和牛,竹笼子里关的是鸡和鸭。农忙时节用的农具就挂在柱子上。屋顶的梁上架着木头,堆放着稻草和麦秆,晾着一些连着藤的红薯。不时有偷嘴的黄牛伸长脖子,把红薯藤扯了下来。 沿着梯子,上了二楼,双开门的是堂屋。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天地君亲师位〞的神主牌,旁边有火塘,这是会客和吃饭的地方。靠近客厅的,是两间单开门的卧室,住着主人和他的子孙们。在上面,还有一层低矮的阁楼,是主人的闺女们的闺房,或者是储存粮食的地方,有时候也做客人的卧室。 堂屋里悬挂着的,可是主人的骄傲。火塘上一串串的腊肉和野味,梁上一捆捆的金黄色的烟叶,还有辣椒和玉米,也一串串挂在墙角边上,用棕叶包着的,肯定是栗子和核桃之类的果子。 吊脚楼里全部用木板铺成,房间里枯燥舒适,冬暖夏凉。以前听朋友说,在山上,夏天也要盖棉被,我还有点儿不相信,以为是夸夸其谈。不过,到了山上才知道,朋友说的一点也不为过。在炎炎夏日,气温一日三变:早晨穿单衣,中午穿短袖,到了下午,至少要穿两件单衣,到了晚上,要盖稍微薄一点的棉被。 在苗乡,你要是想上吊脚楼,可千万要请主人带路哦。苗族人喜欢养狗,几乎每家每户都养了狗。这狗不是普通的狗,是非常凶狠的猎狗。以前苗家人以狩猎为生,猎狗必不可少,现在野生动物受保护,狩猎活动少了,不过,狗还是家家户户养着,一是为了守家防盗,二是为了防野生动物进屋。 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高路陡,极少有水田,家家户户分了十亩八亩旱地,种着玉米、红薯、花生。后来,政府又提倡退耕还林,地也少了,年轻小伙子都到广东深圳等地打工去了,家里只余老弱妇幼,靠采摘茶叶、油茶籽、油桐增添收入。 改革开放以前,湘西只是野蛮和闭塞的代名词,苗族人民还过着以物易物的生活,尚不为外界所熟知。现在,随着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水电、村村通等几大工程的开展,苗乡不再闭塞了,生活在吊脚楼里的人们也有了现代生活的气息,出产的茶叶、花生、桐油、茶油等土特产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给苗族人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桃红柳绿掩映下的吊脚楼,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 现在的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只有老年人还穿着对襟衣,头裹头巾,抽着旱烟袋,闲时吹吹芦笙。中青年男人们西装革履,女人们也穿上了衬衫短裙。他们除了说着苗族语言外,也学会了流利的普通话。不过,苗族人对吊脚楼还是深情依旧,极少有盖红砖瓦房的;到了苗族人自己的节日,不管男女老幼,还是穿起苗族人自己的服装;苗族人的风俗习惯,苗族人的优良传统,依然没有改变。 苗乡的腊肉 进入腊月,苗族人已经没有了耕种活动,开始准备过农历新年了。 老阿婆小媳妇们相约好了,到了逢五过十的赶场日子,去山下赶场,把家里一年积累下来的东西拿到场上卖掉,买一点生活必需品。 在苗乡,宰杀过年猪的日子,是大家共同的节日。 有家里喂了肥猪的人家,选一个好日子,请来亲戚朋友,妇孺煮饭烧水,年轻的壮汉们七手八脚地把肥猪从吊脚楼底下的猪栏里拖出来宰杀。大伙儿开怀大吃一顿,再分一刀肉,打着饱嗝,提着肉,陆续散了。主人家把剩下的猪肉沾上盐巴,放进土缸里腌几天,挂在火塘上,做成腊肉。 苗族人极少有烧煤炭和煤气的,一般人家烧的是木炭。在客厅里,都有一个火塘,用条石砌成。把猪肉、田鱼、鸡子、野味,用棕绳串了,挂在火塘上的横梁上,任由木炭烟火熏烤。过不了多久,就变成腊味了,外表乌黑发亮,冒着油水,散发着柴火的香味。 这腊肉,外面乌漆漆的结着一层烟尘油腻的茧子,在梁上可以挂个对年而不坏。有客人来了,从梁上割一截下来,放在米糠里洗刷几把,去了油污,里面就是酱红色的腊肉了。腊肉一般是五花肉做成,瘦而不筋,肥而不腻,是喝酒下饭的好菜。在外打工的人,逢年过节回家了,爱好吃的,就是这一道腊鱼腊肉坛子菜,外加一碗苞谷烧酒。 过了腊八节,山寨的男女老少就开始忙碌起来。在外面讨生活的人,也开始陆续赶回家。 男人们把坛子里封存了多时的苞谷酒糟掏出来,酿成了香喷喷的苞谷烧酒,再把晾在楼顶上的旱烟拿下来,切成烟丝,装在塑料袋子里。 女人们那么把放在阁楼上粮仓里的布袋和竹筒清理一下,把糯米、花生、红豆、芝麻、春茶洗净,用砂锅炒香,放在大竹筒备用。等有客人来了,抓几把,泡在水里,到第二天,就用土陶臼擂碎,用白纱布过滤一下,烧开了,成了香喷喷的擂茶。 姑娘们等出了太阳,把放在衣柜里的节日盛装拿出来浆洗一番。一时间,吊脚楼的屋檐下,屋外的树杈上,到处挂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还没有穿在姑娘们身上,就把山寨点缀出节日的气氛。 近了年关,苗族人爱打平伙,也不分你家我家了。在路上或在地里,几个人遇到了,吆喝一声,回家后就聚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苗家人没有饭桌,只是在火塘上,从横梁上拴一根野藤,把铁锅吊起来,四周放四条板凳,几个树桩子。 男人围拢来,互相散了烟,点着了,天南海北地聊着。 当家女人用枯叶引了火,木炭就着了,旺旺地燃起来。把茶籽油入了锅,倒入辣椒、生姜、蒜头等调料,把预先切好的腊肉和猪血丸子拌炒一阵子,再倒入白菜香芹,一锅子烩了。过不了多久,锅里就滋滋地冒着热气,香辣诱人。 男人闻到了香味,也聚到了火塘旁,当家男人从碗橱下提出一坛陈年苞谷烧酒,用海碗倒了一圈,再举起海碗,敬了一圈,仰头喝下。 在苗乡,如果你的酒量不行,就不要充硬汉子,不然,那陈年苞谷烧酒会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掏出来。不会喝酒的话,只要把酒碗翻过来,放在条几上,说声酒量不好,不能奉陪了,别人也就不会跟你计较。当家女人给你盛一碗饭,让你坐在一旁,在锅子里捞肉吃。 这就是苗乡人的火锅。 近了年关,迎亲嫁娶的,起屋造舍的,迎神送鬼的,渐渐多了起来,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好似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要在腊月里办完,好轻轻松松过个新年。 采茶的阿妹 清明时节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如雾,似烟,整座山峦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雨雾之中。 苗寨的寨门口传来嘹亮的歌声,还没有停下来,下面的寨子又传来应和的歌声。一时间,歌声此起彼伏。 山路上,陆续有采茶的阿妹走来,三五成群,朝山上走去。 天高云淡,山高水清,这武夷山脉,崇山峻岭,蜿蜒几百里,以其险峻巍峨之姿,屹立于天地间。高山多云雾,使之如小家碧玉,晴天藏到云里,雨天躲在雾中,难见其庐山真面目。高山又出产好茶,高山云雾茶就是这里的特产。 过了清明,临近谷雨,茶树有了雨水的滋润,一个劲地疯长,枝头萌发出了毛茸茸的细芽,开始还是青翠的嫩叶,隔一两天不去采摘,就变成碧绿的老叶了。 山上的茶园或在树林之尾,或在竹海之头,东一片,西一片,星罗棋布。 阿妹们为了遥相照应,就以歌声来联络。一切情况和行动,都融合在歌声里。当然,在歌声中,也糅合着阿妹们的喜怒哀乐。 也有在山上劳作的小阿哥,唱着煽情的调子,和自己喜欢的阿妹谈情说爱。 有十五六岁的小阿妹,在茶树之间飘来闪去,如在花丛间飞来飞去的蝴蝶。也有刚从山外嫁上来的小阿嫂,笨手笨脚地把老叶新叶一把采摘了。 太阳出来后,露水已干,雾气也逐渐散了,柔和的阳光从云层间倾泻下来。鸟儿在树丛间欢快地叫唤,蜂蝶也来到茶园里凑热闹。有十来岁的小阿妹,拿了斗篷在草丛间扑蝴蝶。 茶叶采摘得差不多时,相好的姐妹便一同坐在树下,用手帕擦一把汗,用斗篷扇着风。阿嫂们把围裙摊开了,把随身带来的干粮放在上面,有叶子粑,有糯米团子,有荞麦饼子,主动分给大家吃。大伙儿聚在一起,打闹着,说笑着。 假设有阿妹不见了,只余背篓挂在树杈上晃荡,就会有好事的阿嫂三两个约好了,蹑手蹑脚地,一同到树林子里去“逮人〞。不一会儿,就从树林子里逮出来一对阿哥阿妹。阿妹面带羞涩,嘴咬发梢。阿哥满脸通红,抱头蹲地,被众人围在中间嬉戏笑闹。直到阿哥往每人的背篓里丢一根嫩竹笋,飞也似的跑了,人群才在嬉闹中散去。 过了晌午,山野里歌声四起,阿妹阿嫂们从茶园里出来,三五成群地走在山道上,有头上插着野花的,有背篓上别着花束的,也有折一截芭蕉叶,盖在头上遮挡太阳的。有的小阿妹由于贪玩,背篓里采摘的茶叶太少,大伙儿就往她的背篓里丢一把茶叶,让她回家好交差。 山里渐渐静了下来,山道上,飘荡着丝丝馨香的气息,是阿妹们的体香,还有新茶的清香。 责 编:雪 月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