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私营企业
治理
结构
特征
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由中共中心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民(私)营经济争辩会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争辩课题组实施了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37份。基于该问卷的数据,本文对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一、私营企业是一个异质的企业群体
依据规模不同,我们将私营企业分为“一般企业〞和“典型企业〞。从本次调查所得的3837个样本数据中,选取“2023年全部者权益〞、“2023企业销售额〞、“2023年企业税后净利润〞、“2023年企业雇工〞等四项根本指标,通过聚类,将样本企业分为“一般企业〞(2131户,总样本55.5%)和“典型企业〞(15户,总样本0.4%)两大类。全部者权益中位数在1亿元以下的“一般企业〞在户数上占主体,具体为全部者权益中位数210万元,销售额中位数765万元,雇工中位数53人。说明私营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全部者权益中位数在1亿元以上的“典型企业〞户数虽然不多,但属于大型私营企业。这类企业销售额中位数14亿元,雇工中位数2560人。“典型企业〞呈现数量少、规模巨大的特征。分析说明,“典型企业〞与“一般企业〞规模差异很大。“典型企业〞中有50%是从国有企业改制、收购过来的,他们中2户已上市、1户已进入上市辅导期、5户有上市打算。
与“一般企业〞相比,“典型企业〞还具有超强的银行融资力量。从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金额的平均数显示,“典型企业〞分别为12667万元、4238万元、5956万元;而“一般企业〞三项依次是353万元、34万元、117万元,可见差异格外显著。
二、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
私营企业还处于成长时期,本次抽样调查的私营企业,平均登记时间是2023年,距今不到2023时间。通过分析,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私营企业全部者权益结构中主的全部者权益占主体地位,而且这种主体地位并未随企业成长而消逝明显的转变。
将2023年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和资本结构同开办私营企业时的状况进行比照分析,结果说明,从投资者人数看,私营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无明显变化企业(中位数为2),法人投资者开头有增多的趋势(但显示的中位数都为1):从资本结构看,企业主全部者权益仍是主体(中位数为70%),企业主全部者权益比例、其他集体企业全部者权益比例、其他私营企业全部者权益比例、外资全部者权益比例、各级政府全部者权益比例等五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而其它个人全部者权益比例和其他国有企业全部者权益比例两项指标有差异。可见,企业自身的成长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
将“典型企业〞与“一般企业〞、“改制企业〞与“非改制企业〞两两进行比较,可以觉察“典型企业〞和“改制企业〞企业主全部者权益比例小、而其它个人全部者权益比例较大,交叉分析结果都是显著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私营企业资本结构具有“路径依靠〞的根本推断。
2.私营企业组织机构不断发育,但私营企业上市并没有到达优化治理结构的目的。
在私营企业成长过程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党组织、工会、职代会等内部组织机构不断发育,并开头发挥作用,这对于标准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保障各自的权益,形成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供应了重要的组织根底。
进一步分析觉察,已经公开上市的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并不乐观。数据显示,超过50%上市企业没有股东大会,1/3的上市企业没有董事会,近90%上市企业没有监事会。看来,一些私营企业公开上市多半是为了融资,标准企业治理并没有真正成为上市的目标。因此,私营企业标准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3.私营企业的决策机制是以“企业主〞为中心,且消逝了大小企业“两头抓〞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企业之所以快速增长,并能在中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与私营企业相对灵敏的决策经营机制是分不开的。而这种灵敏机制的核心是企业主确实定性作用。
调查显示,90%私营企业主兼任企业总裁、(总)经理。上市私营企业的比例也超过80%。企业重大决策主要由企业主负责(36.9%),其中50%上市私营企业由“董事长说了算〞。企业日常管理也主要由企业主和主要管理人员(53.1%)、企业主(39.1%)负责。为了促进企业标准经营和持续进展,按重要程度,“由主要投资者亲自抓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照旧排在第一位。可以说,私营企业的进展丝毫离不开企业主的作用。无论是“已经上市〞的还是“临时不想上市〞的企业都说明白这一点,笔者把这种现象称作大小企业“两头抓〞。这种“两头抓〞现象的主要缘由:一是企业主多年形成的集权式管理风格,二是公司上市后,经营风险扩大,“亲自挂帅〞成为企业主的自然反响,三是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放权〞的托付风险很高。
三、简短小结
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确定程度上是企业环境选择的结果。随着2023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展的假设干意见,私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对于私营经济的壮大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进展方面,不是在营造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而更多的是“抓大放小〞,鼓舞私营企业“做大做强〞,甚至消逝“拔苗助长〞的现象。这种环境下,有些私营企业能够在短期内规模快速膨胀,并公开上市,消逝“组织形式〞早熟于“管理内容〞的为难状况。其结果是,一方面,企业治理结构不标准,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大,中小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极少数“知名度〞极高的私营企业“昙花一现〞,不仅企业自身进展陷入逆境,而且还损坏私营企业群体的整体形象,甚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隐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