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建构主义
教育
思想
高职
院校
学生
工作
路径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路径
【摘 要】本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生工作思路:更新工作理念,加强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转移工作重心,重视学生自主性的训练和养成,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开展;转变工作方式,创设情境,加强“智慧学工〞建设;建立协同育人的工作体制,倡导全员参与。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育思想 高职院校 学生工作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9C-0097-03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方案、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高职学生工作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管理和效劳,为学生全面开展提供支撑。面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开展新要求,在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大背景下,伴随着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客观推动和高职教育质量导向的持续深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也需要革新工作理念,迎头赶上,实现转型,优化开展。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困境 招生制度改革以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结构更加复杂,生源有自主单招、中职转段衔接、普通高考等多种形式。生源层次有五年制大专、中职毕业生、本科联合培养、2+1工学结合培养等。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靠后,其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自我管理能力等问题更为突出,自我开展能力较薄弱,学习动力欠缺,行为习惯散漫。 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托,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局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一)学生工作理念落后,对学生主体性重视不够 目前大局部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依然是以学校为主导,在运行机制上强调指令、整齐划一,过度强调纪律约束,仅仅强调制度管人,目的在于“管住学生〞。而且据笔者了解,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工作相当一局部局部是任务型的,无视作为主体的学生自我开展的需要,无视学生的生源结构、知识结構、生活背景、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的差异,容易导致灌输、强迫。 (二)学生工作目标缺错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培养不够 学生工作兼具教育、管理与效劳等多重功能,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但不少高职院校的现状是,辅导员、班主任等老师俨然成为学生的“保姆〞,事无巨细,均要教师亲力亲为,这就导致学校和老师要以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的责任,工作压力大,疲惫不堪,工作却缺乏实效。这也导致某些学生难以形成独立的个性或者个性被逐渐消磨,难以处理自己的根本生活问题,难以进行独立的思考,难以形成较好的适应能力,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渐行渐远。 (三)学生工作认同度低,与教学工作疏离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都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使命,目标一致,分工不同,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虽然直接面对学生,但在育人工作上却疏离大于协作。由于目前学生工作专业性化程度不够高、事务性特征又相对凸显,导致专业教师对学生工作的认同感不够,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在目标、理念上存在误解,在信息、资源等方面共享不够,在活动安排、环节设计上也配合缺乏,存在相互推诿、互相扯皮、不能互相理解的现象。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之后又经多位科学家、心理学家的深化开展逐渐形成现在的理论,对世界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学习论的视野中,建构主义的核心假设可以表述为:学习是个体在自身已有经验的根底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内容体系庞大,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而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二是学生观。即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中的,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教育、教学等诸多管理活动的主体,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在学生的共同体中,差异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现象资源。三是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角色不是一桶水,也不是自来水,而是一个“支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帮助,学生踏着教师提供的支架,主动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在学生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四是环境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路径 学校的生活、教育、人际经验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适应人类社会的根本能力,学生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才培养的德性养成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学生工作如果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而单纯地由管理者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那么,这种效劳内容与效劳主体意愿的脱离,必然导致效劳水平的降低。建构主义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更新工作观念、转移工作重心、转变工作方式、改善工作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一)更新工作理念,加强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xxx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照顾学生、效劳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开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各项学生工作都要以学生需求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尊重学生最普遍的开展诉求,同时要将教育管理者单向管理改为师生双向互动,将学生视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参与者,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在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将学生工作场域视为一个“探究的场〞,营造宽松融洽的教育环境。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