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课堂中绚烂绽放.doc
下载文档

ID:890920

大小:24.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生 问题 意识 数学 课堂 绚烂 绽放
文 题: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绚烂绽放 所属学科:小学数学 工作单位: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作者姓名:柏继霞 年 龄:28 职 称:小学一级教师 通信地址: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邮 编:222122 联系 :13675277050 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绚烂绽放 【内容】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没有高质量的思维,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薄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同时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而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能使他们增强对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激发探究知识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创新动力 课堂效益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任何创新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确实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开展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数学素质的过程。为了弥补这一缺乏,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开展应用意识。在现代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带有前瞻性的研究内容。问题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和组成局部。 关于数学问题意识,我们学生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能感受到,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绝大多数敢说、敢问,热衷于提问题,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五、六年级,学生似乎变的羞于提出问题。原本小学生是求知欲强,对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而这颗好奇心的种子为什么没有在成长中茁壮成长,却在泥土中死亡了呢?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呢?是教师忘记浇水了?还是忘记施肥了? 过去“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教师在学生的操行评语上也总爱有这样的话:“上课注意听讲,积极举手答复老师的问题〞,结果让耳朵成为学习的有效工具,教师的耐心“引导〞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说出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难以适应现代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被塑造成教师心目中的“乖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等待教师提问,看老师的脸色、眼神猜测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渐渐的习惯了“听众〞的角色。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往往就在这种“引导〞中渐渐熄灭。 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事实上,绝大局部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在潜在而缺乏动态表现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跨越提问的门槛,蹒跚学步。 1、突破观念的束缚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案例: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 “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课时老是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有句名言说得好:“崇拜权威就等于扼杀智慧。〞试想,如果不突破这种陈旧的观念的束缚,我们的教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吗?我们的学生会创新学习吗? 2、营造和谐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都敢于猜测、敢于疑心、敢于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能学好。 其次,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产生紧张、局促不安的心态,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如在学习“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我改变了以往例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小熊猫的“小小百货商店〞开始营业了,陈列着一些商品及价格:〔有实物的用实物,没有实物的用图片,花花绿绿得很漂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圆珠笔每支2元,小鹿玩具每个10元,一双运动鞋 200元,十万个为什么每套40元 ,滑板车213元,笔记本4元,足球每个12元,学生背包 106元,英语磁带每盒14元。请每位同学到商店里买奖品,要求是购置4件相同的商品,〔每小组有四位同学〕。每位同学算一算自己需要用多少钱? 学生的热情极高,开始学生购置的都是我们学过的表内乘法,例如:圆珠笔每支2元,买4只是8元……紧接着就有学生提出问题了:小鹿玩具每个10元,买4个是多少元,列式是10×4该怎样计算呢?滑板车213元,买4辆是多少元,列式是213×4 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现在遇到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接下来分课时再来研究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3、形成积极评价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当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是很幼稚的,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采用语言的鼓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二、由引领到放手,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 1、从被动发现逐步转向主动发现 如:平行线画法的教学,书上已经安排好了画平行线的步骤,如果照搬上下来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对画平行线的方法根本掌握了,但时间一长就想不起来,往往就用一个尺子在那用眼睛瞄,感觉平行了就画,反正老师又看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受到书本的束缚,教师边画边说,学生只是在被动去听。就平行线画法的教学而言,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悟出画平行线要用几个尺子,每个尺子有什么作用,那就不会忘了它们-------尺子、画法。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这样设计平行线画法的教学: 〔1〕比一比,利用手中的工具画出直线的平行线,看谁画的准!〔学生的画法多样,……〕 〔2〕教师有目的的选择活动中的生成,让学生演示:我用一个三角尺先把一条边靠在直线上,然后向上平推……。 〔3〕可以再向上画吗?〔生自信说:可以。〕你这样推着尺子这么远没走形?真的平行?能保证每次都不走形?〔生沉默…思考…〕有方法保证这样推着尺子每次都不走形?〔生:在用另一个尺子,紧紧靠在这个尺子的另一条边上,沿着尺子推尺子……〕 〔4〕“沿着尺子推尺子〞这方法好吗?好在哪?你对尺子有什么新的认识?〔生:小小尺子的作用还真不小,每个尺子都有自己的作用,……,两个尺子会合作,帮我们解决了……我们不能小瞧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上面学生由于动手实践,很自然地遇到问题,教师抓住“用一个尺子平推画平行线,但会走形〞这一生成,学生很自然地把学习的焦点放在解决这一生成性的问题上,乐于探索,乐于发现! 2、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 如:吨的认识一课,课件演示:同学们,请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这天阳光明媚,它们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来到一条小河边,小牛说:“有座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你们看,这里有块牌,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里,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生1:它们一起过桥安全吗? 生2:“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生3:1吨有多重? 生活中学生对“限重1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这样情境设计,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迫切想了解有关吨的知识,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在解决新问题中又提出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乐于解决、乐于探究。 当学生还未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三、在问题中自由飞翔。 要使学生善于提问,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猜数游戏。同学们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除了答案不说,其它都可以说。看谁在短时间内就能猜出老师是哪年出生的? 生1:老师今年多少岁?…… 生2:老师的出生在1985年之前吗?……在1975年之后吗?…… 生3:老师出生那年到今年经过多少年?…… 通过学生的答复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学生的提问能力、水平都是不一样的,问题都会问但要做到“善问〞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时机,留给学生充分思探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机,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就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提问,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个性的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四、让学生的天空更广阔。 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等理念,期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事实上这是人为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 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7:40起床,完成下面的事情,走了5分钟路到达学校,小明最早到校的时刻大约是〔 〕。 在家要做的事情:①起床、穿衣整理被子 10分钟 ②洗漱 5分钟 ③烧开水 10分钟 ④看书15分钟 ⑤吃早饭 10分钟 有的学生:从7:40开始加上在家要做的事情10+5+10+15+10=40〔分钟〕;40+5=45〔分〕;即:小明最早到校的时刻大约是8:25。 有的学生:考虑到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如:烧开水可以和洗漱同时做一共用10分钟,节省5分钟;烧开水可以和看书同时做一共用15分钟,节省10分钟;……即:小明最早到校的时刻大约是8:15。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做这些事,如果让我们去做可以想象我们肯定会去节省时间,讲究效率,但考试时就会想不到这点。看来我们要留心生活中熟悉的事情,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平时要养成爱发现、爱提问的好习惯。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到达“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