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侨商
吴锦堂
捐资
办学
思想
实践
论侨商吴锦堂的捐资办学思想及实践
>。中国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输入宗教文化制度,进行文化侵略,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首当其冲。吴锦堂,作为早期海外宁波华商的侨领,不忘故国乡土,在日本发家致富后,积极投入到教育救国的运动中去。他先后在日本、宁波捐资创办华侨学校、锦堂学校等近代新式学校,在捐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本文就吴锦堂捐资办学的实践,试分析其办学特色、动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近代中国吴锦堂办学思想办学实践
abstract:inthemoderntimeofchina,thecapitalistcountriesexportedwesternreligionandcultureinstitutiontochina,doingculturalaggression.sometradingportssuchasningboencountereditfirst.asaleaderofearlyningbooverseaschinese,wujintangsetupaoverseaschineseschoolinjapanandjintangschoolinningbo,takingpartinthemovementofrescuingchinawitheducationpositively,andformedhisownfeaturesofrunningaschoolintheprocessofinvestingeducation.thisarticleisaimedatwujintang'spracticeofinvestingineducationtostudyhisfeaturesofrunningaschool,thecauseofrunningaschoolandtheeffect.
keywords:moderntimeofchinawujintangideologyofrunningaschoolpracticeofrunningaschool
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开放,西方列强纷纷在甬开办教会学校,进行文化的侵略。面对这种局面,宁波一批有识之士为谋求育才图强,抵御外来侵略,纷纷捐资创办各类新式学堂。他们为近代宁波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近代新式学校的开展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当时,在国内最著名的有陈谦夫1、叶澄衷、“海上闻人〞虞洽卿、金融巨子秦润卿等人;而在海外,最为积极的应首推旅日华商吴锦堂。
吴锦堂,原名吴作镆,1855年11月14日生于慈溪北乡一个宾海小村东山头张家村(今观城镇西房村)。吴锦堂早年家境贫困,后在上海做帮佣,1885年在友人的帮助下东渡日本。因经营有道,资财达百万日元。吴锦堂作为海外宁波商人的侨领,先后在日本和宁波捐资办学,为中国近代教育四处奔波出钱出力。蔡元培先生主持的“中国职业教育社〞在评论中就把吴锦堂列为“办学三贤〞之一,与陈嘉庚、聂云台齐名。本文就吴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的奉献,试分析其办学特色及其动因。
一、吴锦堂捐资办学的历程
中国国门被迫开放后,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入商品、资本的同时,也输入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吴锦堂并没有象其他“重利轻义〞的商人一样明哲保身,而是积极的投入到兴办近代教育中去。他对近代教育的奉献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0年至1905年,立足于海外,主要投身于海外华侨学校的创办。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由于国内的社会政治等原因,大批的宁波人涌往日本。旅日华人受到日本国的歧视,许多华侨子弟不能正常上学。而此时的吴锦堂已经发家致富,有一定的资产。为此,吴锦堂热心公益事业,在日本他为华侨兴办了大量的慈善机构,商务机构和教育机构,而且规模之大在华侨史上也是空前的。1900年,吴锦堂与其他华侨界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在神户创办了神户华侨同文学校。后又出资兴办了神阪中华公学2。1905年,吴锦堂亲自就任神
户华侨同文学校的副理事长。他对华侨学校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先后尽力十八年,捐款给神户同文学校、中华公学等华侨学校达万元之巨。1914年11月,他就一次性捐资给同文学校一万余元。在吴锦堂的努力下,同文学校成为日本著名的华侨学校,培养出廖承志、林丽蕴等同志,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桥梁。
第二阶段。从1905年至192023年,是其办学重心的转移时期。吴锦堂开始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开展,捐资创办近代新式学校。
1905年,吴锦堂回国扫墓,“慨故里之学校缺乏〞,为启迪民智、开展科学文化,毅然担当起办学大任。至此,吴锦堂开始逐步把办学的重心从海外转移到了国内。1905年,在家乡东山头地方,出资辟地百余亩,开始兴建锦堂学校。学校的主建筑是一幢二层的口字形洋式楼房,朱窗红墙,白灰嵌缝。还在学校外东、西、南三面开凿小河,以引导清流。学校经两年后建成,当时学校教室、操场、食堂、宿舍和浴室等莫不俱全。192023年冬,吴锦堂先生还专门聘请了楼艮为学校校长,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购置了许多图书设备。192023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八日),举行成立大会,学校正式招生。学校学生总数当时定为360人,第一年招初等生40人,高等生80人。经过几年的开展,锦堂学校已初具规模。
论侨商吴锦堂的捐资办学思想及实践来自:第一
吴锦堂在创办锦堂学校的同时,不忘资助家乡其他教育事业的开展。192023年,吴锦堂捐款给宁波教育会及宁波旅沪同乡会办学达三千元。宁波旅沪同乡会为家乡创办各项事业中,教育是其着力最多的一项事业,所以吴锦堂虽旅居海外,但还是给予大力的捐助。吴锦堂除捐助给政府、社团办学外,还直接资助其他宁波商人的办学活动。资助效实中学的创办就是其中之一。效实中学由陈谦夫发起创办,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的方针。吴锦堂得知后,马上解囊捐助,兴建效实校舍。
第三阶段。从192023年直至逝世,是吴锦堂办学目标的转型期。这一时期他顺应时代开展的潮流,及时调整所办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
此时中国社会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且吴锦堂也认识到普通的办学思想,缺乏以快速地开展当地经济。于是,他及时转变锦堂学校的办学目标。192023年,吴锦堂把锦堂学校改为初等实业学校,添设四年简易科,增收蚕桑科学生128名,并为附近农村办起了短期蚕桑训练班。1911年,锦堂学校改名为锦堂农业中学堂,聘请奉化前清廪贡生江起鲲为监督。设置农本科、蚕本科两个专业,学制为预科两年、本科三年,招收的规模为320名,第一年招四个班共129名。中等农校开办了一年,时值辛亥革命,吴锦堂遂停办农校,从此专办两等小学。在吴锦堂先生造福桑梓、慷慨捐资、热心办学事迹的影响下,全校师生树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坚决了勤奋好学的意志,走出了包容,沙孟海等一批又一批人才。
二、吴锦堂捐资办学的特点
吴锦堂一生为近代教育的开展所作出的奉献是巨大的。在其捐资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他自己的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并重。
吴锦堂在捐资办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人才的培养,还重视对学生民族主义的教育、思想道德的培养。吴锦堂在创办同文学校之初,就认为:华侨在日本社会立足,除了要有自己的商业组织,以指导经营,要有自己的慈善机关,以赈济灾民,更重要的,还要办起自己的学校,对华侨子弟进行文化、技术、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的教育。3民族主义一直是我国华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柱,但当时华人创办的许多职业学校重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轻民族精神的教育。吴锦堂把民族主义教育同人才培养相结合,这在海外华侨学校中是开首例。
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并重不仅表达在办学目的上,在其所办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也有鲜明表达。锦堂国民兼高等小学校改订章程第三章第十二节学科及科目中明确规定:一,高等之学科目凡十二:一修身、二经学、三国文、四英文、五算术、六历史、七地理、八理科、九图书、十手工、十一歌乐、十二体操。二,国民之学科目凡八:一修身、二经学、三国文、四算术、五图书、六手工、七歌乐、八体操。故不管在高等之学,还是国民之学中,都把修身放在第一的位置。在章程的第十三节的科目程度及教授时间中规定:修身期限为每年必学,内容为道德
之要旨。从中可见,吴锦堂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重视。
2.创“浙江私立学校之冠〞
当时吴锦堂创办的锦堂学校无论是在规模、设备,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为浙江私立学校所罕见,一时名满浙东。浙江巡抚增韫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就把它称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锦堂学校在建校时,就建房七十一间,教室、操场、食堂、宿舍、浴室、蓄水池一一俱全。到农业中学时,学校规模到达顶点。在宣统三年九月其慈溪锦堂农业中学堂遵造册报呈请第九条设备中可见:备堂2023间、自修室11间、寝室33间、职教员室18间、食堂6间,还有其它房间67间。学校另有农事实验场、桑园约76亩。
在学校的办学资金方面也是十分的充足的。在呈请的第七条记录:学校经费所出:海地租息、浙江铁路股息、汉冶萍煤铁厂股息;经常费数目:地租岁约银三千元、铁路股息银一千四百元、厂矿股息银四千元。临时费数目:随时应用由校主捐助无定数。至1911年,吴锦堂为锦堂学校耗银二十万零五千六百余元。规模之大、资金之充足在当时确为罕见。
论侨商吴锦堂的捐资办学思想及实践来自:第一
在师资力量上锦堂学校也是省内最优秀的。吴锦堂延聘校长、教员,广求贤才,颇重品德学问。所聘人士均不慕荣利,治学严谨,于教学不惜呕心沥血。其间,于慈、姚两邑享有盛名者,不乏其人。假设楼琴五先生,德高望重,至今尚深为慈北百姓称颂,被誉为“奠定慈北小学教育典范〞。
3.着眼实业教育,培养农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效劳。
如果早期改良派的实业教育思想是近代实业教育思潮的第一阶段,那么从1894年到1904年可算是第二阶段,1904-1917年是第三阶段。4吴锦堂投资近代教育正好赶上实业教育思潮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大批有识之士提出并亲自创办实业学校,如张骞、陶行知、扬贤江。但这一时期办学的重点在培养人民的农工商业的知识能力,很少学校能够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效劳于地方经济。
吴锦堂在办学之初就立志于为三北人民效劳,为繁荣当地经济出力。在慈溪锦堂农业中学堂遵造册报呈请的第一条规定学校的设学宗旨:本学堂因地利之便,设中等农学。分农蚕两科,……其次,亦足谋生活以自立为宗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各国人口的增长,棉花的价格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棉花数量少、质量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以至美国的棉花占领了我国市场。5这对于盛产棉花的慈北地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吴锦堂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从社会实际出发,调整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规划。192023年,锦堂学校改为初等实业学校,添设四年简易科,增收蚕桑科学生128名,并为附近农村办起了短期蚕桑训练班。
4.吸收外国文化,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在锦堂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吴锦堂特别开设了外国文,包括英语、日文。教授用书也选用日文日语教程和英文勃耳温司,教师是日本关西英语专门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
除要求学生学习外国语言外,吴锦堂还每年选派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以次来到达吸收外国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1912年,吴锦堂从日本致电锦堂学校校长,选派优秀学生两名去日本学习。这样,包容、童玉民成为第一批锦堂学校的留日学生。以后,吴锦堂又派胡感和等人去日。在童玉民的回忆中说:“1912年夏动身复申,随先生之侄启鼎乘轮至神户舞子,见先生,聘日语教师每日授日语。第二年四月经冈山县立学校饭岛校长之介绍考入冈山县立农校……到1919年3月毕业,二人膳宿、旅杂费共日金二千数百圆,皆由先生供给。〞6可见,吴锦堂对留学生的关心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