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
均衡
发展
存在
问题
解决
对策
教育均衡开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关系国家兴亡。目前,我国根底教育开展很不平衡,因此,教育均衡开展是当务之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问题。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讲均衡开展教育事业,大家也都知道教育要公平公正。但真正去促成教育均衡开展人却不多,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然而,老百姓对“读得好〞和“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教育的公平性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这是目前中国的根底教育现状。我县也不例外。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硬是克服各种困难,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送。这样的一股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造成很多的农村孩子都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挤。结果,县城学校班级已人满为患,有的班级人数超过70人,严重超编。通道都坐人,教师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根本就无法上课。学生受到好的教育,变成一句空话。而农村小学有的班级只剩下
5、6人,教室里空空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学习气氛,上课效果同样不好。还有,农村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求学,寄托在别人家,管理不到位,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家长又得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农村小学教育出路在哪里。教育均衡开展路在何方。
现以山城中心小学实际情况为例,针对教育事业均衡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山城中心小学现有教师254人,18所小学。〔中心校1所,教师112人,学生2100人。13所农村完小校,4所农村初小校,教师142人,学生1877人〕除中心校地处县城外,其余均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如汤坑小学、山边小学等学校与邻县交接。农村小学有的虽然只有50到60个学生,却有六个年级。学生少,班级多。7个教师,除毕业班安排2人任教,其他5人都要包班。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紧,根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的老师,有的学校整年没有歌声。还有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平均年龄54岁。因为种种原因,山城中心小学很少分配新毕业的师范生。有的是老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代课转正的,有的是在外乡镇任教数年后调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研能力相对低,教师素质相差甚远。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小学与中心校的教学质量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差,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就跑到县城学校读书,造成恶性循环。现状令人担忧。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年龄大,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大量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县城中心小学学生数骤增,大批农村优秀青年教师被选拔到中心小学任教,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教师配备不全,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能力较差,又难有培训的时机,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门前冷落车马稀〞。学习气氛差,教学质量不好。
因为学生少,教师配备也少,造成学校冷冷清清,校园没有生气。学习气氛差,班级没有优生,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再加上老师少,教学工作压力大,任课要跨班和多科,整天累得直不起腰。配备专职教师更是一种奢望。有的老师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思想有情绪,消极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成绩提高慢,造成社会、家长有意见。
3、学校缺少相应的教研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不快。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对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考核评价缺乏相应的配套,原有的评价无法表达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付出与价值,这也严重制约着当前的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教师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更新教学方法,就难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客观环境限制学校教研活动,平时教研有名无实、效果差。
现在大局部农村小学学生数少、学校规模小,年级根本上以单班为主,年级备课组几乎就只有一个老师,许多老师都要身兼数班、多科,教师工作量大,分身无术,想参加教研活动也没时间。教学研究经常是一种奢侈的想法,有心无力。学校教研管理只处于一种低层次的听课、评课上,难以做到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难以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教研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5、学校经费紧张,钱少难办学。
因为学生少,学校经费紧张,捉襟见肘。所以教师较少外出学习,交流进修的时机也少。有的学校的教育刊物报纸等学习资料几乎没有。新教育理论的信息不灵。外出学习没时机,在校学习没资料。如何去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6、送教下乡,效果不显著。
平时我们也组织中心校的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上课或听课,让广阔农村教师体验中心校浓厚的教研气氛,但力度不够,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三、主要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标准教师的职业行为。在教师中倡导“立足本职作奉献,争先创优领先锋〞。让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工作守那么。让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特别要重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全中心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开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整合农村办学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合理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我们要以这次全国“校安工程〞的校舍建设为契机,认真进行布局调整。对现有的学校重新规划布点,留下7所完小校,3个教学点。除中心校外,其他的6所布局都是附近村相对中心点,另外设立三个教学点,方便学生上学。要加强对这些学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把撤并学校的图书、仪器、桌椅等集中起来使用,老师也集中在一所学校上课。彻底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让广阔的农民子弟能就近入学读书,并学得好,留得住。既减轻家长的负担,也减轻县城学校的压力。
3、加大送教下乡力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继续做好组织中心校的青年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的工作。青年骨干教师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把最新的教育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学校。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听课,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4、实行教师动态管理,促进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互动。
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中心小学建立县城青年教师轮流支援农村小学制度,效劳期限3年,效劳期满调回县城。3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都要轮岗。对到农村小学效劳其间,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方面给予照顾。选派规模大的农村小学、年轻一点的老师到中心小学所在校跟班上课,学习一段时间后回原学校任教。
5、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策。为更好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选择了城乡协作的教研意义与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就是要加大中心校和农村校教研的合作力度,每学期开展6次的教研互动〔中心校教师到农村小学上公开课4次,农村小学教师到中心小学上公开课2次〕。目的是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研质量,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竭力促使山城中心小学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均衡开展。使农村小学生不再往县城挤,减轻家长负担,减轻县城学校的负担。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又感到这种城乡协作的教研力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需求,满足不了农村小学提高质量的需求。我感到中心校和农村小学存在比拟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水平等,中心校老师和农村老师在教研方面较难取得共识。结果造成一头热一头冷,我们是想让教师多学一点,但老师们似乎不领情,教研效果不是很明显。为克服这一现象,我们要加强“片区教研活动〞。所谓的“片区教研活动〞,就是把几所相邻的农村小学联成一个教学片区,在这样的片区内开展教研活动,既省时又方便。大家的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又在同一个层面上,比拟能沟通,教学方法较能产生共鸣,可以说“片区教研活动〞是“城乡教研协作〞的补充和延伸,效果不错。
“片区教研活动〞至少每学期要开展2次。中心小学指定教导处的一位副教导专职负责。每次教研都要求精心准备,每次的活动都进行登记存档,使“片区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真正提高农村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以上的对策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贯穿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而教研活动是主线。我们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搞好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为广阔农村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学习、提高的时机。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又是均衡教育事业开展的重要途径。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抓好,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就近入学应该是农村广阔家长的愿望。广阔的农村家长就不必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挤,就不必让自己孩子,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去求学。就不必使学生家长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是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第二篇: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农村教育均衡开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根底〞,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关键着力于推进教育公平。根底教育与社会经济开展密切相关,在社会经济开展中起着根底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根底教育的均衡开展是实现城乡协调开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一、农村根底教育均衡开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农村根底教育经费投入少。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XX县区教育体育局在农村办学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农村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目前农村与城镇的教育开展水平相比拟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而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尤为落后。一些村级小学没有微机教室,教学设施设备器材缺乏,办学条件与城镇学校、当地的中心校差距很大,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按照均衡开展的要求,合理使用国家或者省级下拨的教育经费,甚至存在挤占挪用的问题。
2、农村学校教师得不到合理补充,优秀教师外流严重,师资水平明显偏低。目前,造成农村师资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城镇学校待遇优厚,加之管理上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多数都流入城镇学校。二是村级小学的师资得不到及时补充。补充新教师时,往往优先考虑城镇学校,因此农村学校只好“老弱病〞教师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三是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的师资配备还没有到达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仅以乡镇小学而言,县级人事和教育部门均以全乡小学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数,而乡镇中心小学为保证本校足够的师1
资,就挤占村小“编制〞。四是农村学校缺少素质优秀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城镇学校的优秀师资过于集中,而农村学校素质优秀的教师那么十分缺乏。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五是城镇学校存在教师超编问题,而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缺编。六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也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瓶颈问题。
3、择校问题给农村学校办学造成较大冲击。近年来,农村各地中小学生择校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偏低,加之城镇学校千方计地招收农村优秀学生,导致农村学校品学兼优学生不断转出,优秀生源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下降,造成恶性循环,给办学带来了很大冲击。还有一些父母由于在外打工,把孩子送到城镇的一些公立或私立学校就读,也是造成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