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实现
历史性
跨越
全国
同步
建成
全面
小康社会
实现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自己近来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江苏等省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2023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今天呢,我就自己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和大家做个交流,缺乏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一小康社会目标确实立及其开展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小康社会就已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底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3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强国梦最实在、最具体的表达,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小康梦〞到“中国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曾经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并参照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重新思考了在国家根底薄弱、财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的速度、水平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小康〞来描述中国未来开展的战略目标。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当然,这里的“小康〞与作为社会理想的“小康〞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历代训诂家们认为其意是“百姓们太辛苦了呀,让他们休息一下吧〞。(注意停顿)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一种告诫:不要让老百姓过的太辛苦。(注意停顿)把“小康〞作为理想社会模式见于西汉时期成书的礼记〃礼运,其中描绘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图景:大同社会是一个财产公有、社会文明、社会保障健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那么显示出不同的社会面貌,从古代儒家的思想渊源看,描述的是随社会规模的扩大,由氏族社会向生产分工的文明社会的转化,一个在土地私有制根底上建立起来的“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理想社会。
但到了近代,自进化论传入中国,“小康〞就成了通往“大同〞进化历程的中间环节,如根据戊戌变法的思想领袖康有为的说法,小康之世是社会从多灾多难的乱世开展到世界大同的太平世界的一个驿站。为了宣传其历史进化论思想,康有为采取了“托古改制〞的方式,声称自己从孔子著作春秋中发现了“微言大义〞,主张通过变法维新,以实现“据乱世〞向“升平世(小康)〞乃至“太平世〞的过渡。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生活〞等词语越来越成为“经济较为宽裕、生活不愁温饱〞、“略有资产、足以自给〞等的代名词,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经是无数普通百姓的最高生活目标,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缺乏现实的根底,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才获得了实现这个千年理想的现实根底。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到达小康水平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将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二大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0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000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到达小康水平。〞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曾谈到:“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最低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到达小康水平。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到达八百美元,这同日本相比还是低水平的,但对我们来说是雄心壮志。中国现在有十亿人口,到那时候十二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可以到达一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那么,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此后,他屡次阐述了小康社会是中国在20世纪末要到达的开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提出的战略设想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奋斗目标,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
应当看到,“小康〞是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的生活向往,被中国共产党人用来定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现代化价值理念和传统社会开展理想结合起来的睿智创造,也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具体化、现实化。对小康目标的不断充实完善,既反映出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进展和和认识深化,也表达出对人民群众总体需求的人文关心和切实尊重。
二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提出,是要有依据、有底气的。现阶段,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开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样的时空方位,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开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只有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3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根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机遇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把握住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机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认识根底和实践根底。
从内部环境看,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部署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和利用我国开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开展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根底。
一是综合国力迅速提高。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提高到2023.4%,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跃升全球第一,在载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创新性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全球近一半的 、彩电、显示器、程控交换机、数码相机都在我国生产。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续2023年增产,突破了6亿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壮大,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现代效劳业快速开展,根底设施得到很大完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开展协调性增强。
二是开展潜力巨大。抓住“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的开展空间,用好“新四化〞深度融合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以“新四化〞作为推动经济继续向前开展的主要抓手,中国有望继续增长20年,从而改变全球经济幅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的步伐。如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城镇化这一“最大潜力〞与改革这一“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了长久持续的动力。未来2023年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将释放巨大消费能力,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再持续20年才能到达70%。如果农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60%,按2023年数据测算,平均每年新增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而且,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率只有美国的一半,大约为35%,增长空间很大。
三是政治大局稳定。政局安定,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这即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折腾,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根底上,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转变执政方式、加强执政能力,寻求与时俱进的变革。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致力于健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选举制度,推行政务和党务公开,扩大群众和舆论监督,开展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增强广阔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使得人民的呼声成为决策的根底,人民的利益要求成为决策的依据,增强了人民对国家政权的共享感和认同感。因此,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民群众珍惜历史性的开展机遇,希望继续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下开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综合国力。
四是改革能释放开展红利。改革开放是我国开展的最大“红利〞。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门,把超过13亿人带入科学开展的全面小康时代。近十年,中国经济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开展,更是与包括体制机制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国企改革红利、资源红利在内的改革红利密切相关。如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务院推进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该由市场做的要多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把该由政府管的事真正管好。通过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改革组合拳〞,对企业创业创新、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再如,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差距,也将惠及亿万人民群众。随着可持续开展的巨大红利不断释放,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将躲避“硬着陆〞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改革红利就是制度红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都得依靠改革去实现。
从外部环境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和平、开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共创美好未来的“世界梦〞。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开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开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这是思考和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参照体系。
一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调整。二十多年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东西方力量比照失衡,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世界变得更加不安宁。然而,近年来世界格局悄然发生重大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向着资本主义而是向着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方向开展。如美国于2022年和2022年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两场打了十多年的战争虽然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和萨达姆政权,但花掉军费近三万亿美元。特别是202322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涉及实体经济,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局部兴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零增长和负增长,而开展中国家如“金砖国家〞受影响较小,出现了转机,这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国际经济形势,世界正在从单极走向多极。
二是全球化带来开展新机遇。放眼世界,促进共同开展的有利因素增加。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可以更好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为加快自身开展和推动世界经济开展做出更大奉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国的开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对开展中国家援助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