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扶贫
工作经验
交流
章货劳科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货劳科工作经验交流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 【一章】 xx科技扶贫在线xx市平台运管中心经过半年前期筹备,于2023年6月正式开通运行,xx市教科局积极汇报、认真谋划、主动作为,扎实有效的推进了各项工作,初步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效。
思想引领争先行 在平台建设筹备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屡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制定可行方案,市教科局积极组织实施。一是按照“六有〞标准(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场地、有条件、有经费)在市教科局科技股设置办公场地50平方米,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5人;二是完成“三库〞建设(专家110名、信息员516名、贫困户31931户93209人);三是先后组织业务人员赴成都、旺苍、平昌、xx等地考察学习,并邀请平昌县教科体局、xx市科知局等专家及时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按照时间节点完善根底资料,确保了平台的顺利开通运行并走在xx市前列。
领导关心明方向 xx市平台运管中心建设得到各级领导关心指导。xx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范继跃,xx市人民政府市长倪欣,xx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刘贵权、韩鹏程,xx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乐敏,xx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学海等领导屡次现场调研,为平台建设加油鼓劲、指明方向。同时有市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实现了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广泛宣传齐发动 充分利用播送电视、新闻网络、会议、培训等形式,通过村支两委、扶贫攻坚团队、科技扶贫工程承担单位、“一对一〞帮扶科技人员、信息员和专家队伍等广泛宣传“xx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功能模块和运行流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会用。现已印发操作手册900本、宣传单10000张,制作宣传标语10幅,开展业务培训1400人次,切实发挥平台的作用。
有效培训抓落实 市教科局先后组织开展多期业务培训,真正让信息员和专家弄明白、会操作,让平台活起来。特别是创新开展的第二期业务培训,先后深入到旧院、白沙、太平等重点乡(镇),对一线外乡专家和信息员进行手把手指导,直到大家弄懂会用,并于2023年9月在xx科技月刊登载。
完善制度重考核 平台运管中心先后出台了分诊员工作职责、专家工作职责、信息员工作职责,让大家清楚岗位职责、明白行动指南。完善了xx市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工程间接费用管理方法,设置16900元工程经费专项奖励专家和信息员,强化鼓励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优化效劳助脱贫 平台建设运行中,要求信息员报送的需求必须真实准确,平台分诊员及时进行查看、分诊,达不到信息质量水准的一律不予受理,先后驳回信息达200余条,并通过指导完善后再次报送。同时要求专家接收到需求后及时给予有效的解答,并进行100%回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截至目前,平台已采集信息950余条,任务完成率达118%,形成有效信息850条,形成专家有效效劳卷90000元,信息员有效效劳卷28000元,挽回经济损失约36万元,促进地方产业健康可持续开展;成功发布技术供给信息5条,地方特色产业信息6条,供销对接信息4条。平台切实为贫困户与专家搭建精准扶贫效劳桥梁,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程资讯管理,协同实现“专家帮扶、产业示范、成果转化、科普培训、信息效劳〞五大功能,为全市贫困户提供实时、及时、高效的科技效劳,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难题,全面助农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二章】 失能人员生活长期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等问题,严重束缚并拖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凸显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矛盾。xx市xx县在脱贫攻坚大排查过程中,摸排出失能贫困人员948户1013人,分别占因残、因病致贫比例的51%和12.3%。针对此类情况,该县通过“巡查巡防、集中调研、专题研究、试点推进〞等途径,探索出“集中供养方式〞解决失能贫困家庭脱贫问题。先后建成永乐、草堂、吐祥、五马等乡镇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4处,入住失能人员460人,释放家庭“捆绑〞劳动力680余个,实现年增收达2600余万元。到2023年底,全县失能人员集中供养能力将到达1000人,可实现贫困家庭失能人员“愿养尽养、应养尽养〞,彻底解决失能贫困家庭后顾之忧。
一、“三严格〞促进“三建立〞 (一)严格执行,创立集中供养模式。按照国务院和民政部关于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有关规定,xx县严格执行救助供养标准,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贫困家庭和农村五保失能人员政府兜底保障、释放劳动能力、助推脱贫攻坚“三合一〞的集中供养模式,作为政府兜底的民生工程和公益性事业。研究出台了xx县孤残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生活帮扶试行方法,采取“试点先行、标准管理、财政托底、购置效劳、整体带动〞的方式,减轻贫困家庭护理负担,有效释放贫困家庭劳动力。兜底供养1名失能人员,年本钱约18000元,同步释放1个以上劳动力,按人均每月劳务收入3000元估算,1年可增收约3.6—7.2万元,小投入换取收益最大化。
(二)严格程序,建立准入门槛标准。从残疾、低保、五保等数据库筛选出准入人员,由县民政和残联—乡镇—村社三级把关审核,对每个申报家庭采取申报、核实、审批、公示四步工作程序,明确供养对象为: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五保、农村居住的城市“三无〞人员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人员(因病需治疗的除外),且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线2倍以下(5520元/年)的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人员。如竹园镇百步村1组的卢元明,2023年儿子因高烧引发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后又因智力问题于2023年触电烧坏舌头,并进一步加重智力障碍,成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一级残疾。2023年1月,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发现这一问题后,通过“四步工作程序〞进行层层申报和批准,最终将卢元明儿子送到草堂镇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实行专业照料。
(三)严格退出,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恢复自理能力退出机制,规定集中供养的失能人员通过康复治疗恢复自理能力后,由其家人接回照顾。建立追踪回访制度,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和产业收入进行定期回访,对情况变化后不再符合集中供养救助条件的,或其家庭已脱贫且有供养能力的,该失能人员退出政府兜底保障体系,家属将其接回家或转送民办福利机构。假设仍需入住在供养中心,那么实行本钱核算,有偿效劳。石岗乡厚坪村68岁的失能老人李修国,半身不遂30余年,老伴去世20年,肢体二级残疾,长期跟儿子共同生活,需要1个劳动力在家专门照料,严重拖累家庭。2023年入住永乐镇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后,儿子李明带着一家4口人到xx武汉务工,夫妻俩月收入7000余元,后又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均得到大幅改善,实现稳定增收脱贫,李明于2023年9月向县民政局提出申请,其父退出集中供养兜底保障,接回家一起生活。
二、“三突出〞促进“三转变〞 (一)突出标准管理,由生存照管转向专业护理。改变原有分散的家庭照管方式,根据供养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效劳需求,采取政府购置效劳,或实行劳务外包,按1∶7的比例聘请专业护理效劳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推进标准化、专业化护理效劳。建立“医疗救助+护理疗养+锻炼康复〞的恢复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供养人员的饮食、住宿、学习和康复训练,让失能贫困人员过上有尊严和体面生活的同时,帮助失能人员及早康复。同步为入住失能人员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生活费用和日常管护实行台账管理,入住对象、监护人、乡镇(街道)与养护机构签订“四方协议〞,防范道德和法律风险。如28岁的草堂镇福利院长栗春容把爱播洒给失能人员,不怕脏、不怕累,每天给他们洗衣喂饭、擦屎接尿,与失能人员谈心聊天,一起读报、看电视、唱生日歌,建家属QQ群、微信群、亲情远程视频聊天室,拉近他们与亲人的距离,入住对象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突出兜底保障,由家庭负担转向政府兜底。从2023年起,整合扶贫、五保、低保、社会救助、慈善捐款等资金860万元,参照本地经济社会开展水平,按每名失能人员1500元/月的标准统一拨付供养救助资金,并逐步提高财政资金承担比例,失能人员家庭不承担任何费用,政府全力兜底保障所需经费。入住的失能人员不再重复或交叉享受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失能人员供养福利设施,投资3000万元,建设永乐、草堂、吐祥、五马等4个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和提档升级食堂、厕所、床位、路灯、音频设备等根底设施设备。截至目前,全县失能人员供养床位扩展到1000张。
(三)突出统筹到位,由无限救济转向有限帮扶。对失能人员及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和培训就业、产业扶持、小额信贷等方面提供相应帮扶,指派医生定时负责失能人员身体检查和常见病处理,重大疾病由政府采取医疗救助方式对其进行帮扶。建立“1+5〞爱心帮扶机制,定期、集中组织200家县内优秀企业、专业大户和慈善机构为1000户贫困家庭失能人员“献爱心〞。入住的失能人员生活在集体的大家庭中,交流互动、群体生活,深深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们能安心生活、治疗、和睦相处。释放出劳动力的失能贫困家庭,能借力金融扶贫信贷政策,投入精力开展增收致富产业,减少社会负担,因病致贫(返贫)、因无增收产业致贫(返贫)率明显降低。
三、“三释放〞促进“三带动〞 (一)释放岗位带动公益性就业。在失能人员和专业护理人员1∶7的根底上,每增加3名失能人员将增加1名公益性护理岗位,岗位优先向失能人员家庭就业人员倾斜,实现月均工资收入2022元/人,有效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入住的失能人员还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由供养中心指导,从事力所能及的手艺。如五马镇竹林村的冉良平两兄弟下肢残疾入住草堂镇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后,在供养中心的指导下,用健全的手做工艺鞋底,图案精美,增加收入,获得好评,自身的自信心、进取心、获得感、成就感成倍增加,拥抱社会、健康向上的内生动力更强。朱衣镇蓼叶村陈恢明因车祸导致大脑出现永久性智障,生活无法自理,送入草堂镇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后,因车祸导致三级残疾的妻子在家不但能腾出手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还在政府的帮助下,结合“清洁家园 和谐邻里〞,通过垃圾兑换银行,让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成为自觉行动。
(二)释放劳动力带动社会性就业。平均每集中供养1名失能人员,将释放1-2名劳动力,极大促进其到外地务工或本地就业。如公平镇桂坝村7社丁泽明于2023年车祸导致肢体残疾,长期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送入草堂镇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后,妻儿到荆州务工,月均收入4000元以上,实现就业脱贫。安坪镇下坝社区在xx省的援助下,新建制衣、手工艺品初加工等扶贫车间,优先吸纳全县失能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助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康坪乡松林村何艳先天性智力二级残疾,送到草堂镇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其父母释放劳动力通过技术培训后,常年在扶贫车间务工,家庭月收入近6000元。
(三)释放潜能带动自主性创业。失能贫困人员送入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后,失能贫困家庭成员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能力、地理优势和依托各项优惠政策,积极走出一条自主创业脱贫致富之路。如白帝镇鸡山村二组饶福寿2023年2月将女儿送入永乐镇集中供养中心(福利院)后,当即作出一个24年来想都不敢想的决定:养牛脱贫致富。在帮扶责任的指导下,贷款5万元养牛21头,当年卖了8头,实现产值4.2万元。到2023年底,人均年收入到达7000元,是年初2.5倍,并逐步扩大饲养规模,实现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三章】 近年来,为有效激活贫困户脱贫积极性,实现“造血式〞脱贫,xx省xx县探索做实特色党建文章,在全县108个村党支部中按照党员特长,设置针对性更强的特色党小组。着力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成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前沿阵地〞。
“党小组+协会+产业链+贫困户〞。熊村镇中站村圩上特色产业协会就是该县推行“小组+协会+产业链+贫困户〞开展模式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缩影。该协会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