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民政
事业
发展
工作计划
民政事业开展工作方案
今后五年民政事业开展着力于推进灾害应急救援系统、社会救助系统、社会效劳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民政信息化管理系统五个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1、开展适合市情的社会救助系统,全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1)实施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今后五年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将控制在16.8万人左右,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19.1%。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适度提高标准。由202223年的130元提高到160元,20x年提高到月人均补差115元,到达年人均补差1380元。农村特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x年年人均补差到达400元。标准救助程序,完善救助方法,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
(2)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五保户生活保障到位。进一步完善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农村五保供养模式。加大农村社会福利效劳中心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福利效劳中心涵盖农村养老、孤残儿童救助、社区效劳、低保效劳等综合性社会福利救助机构的作用。实现乡镇根本公共效劳平台全覆盖。
(3)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根据社会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继续推进城市困难群众住院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合作医疗,五年内根本解决农村贫困人人看病难问题。突出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长效机制的建设。对患有癌症、肾功能衰竭、心脏病并发症、脑出血及脑血栓后遗症、肝病、精神病、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疾病的困难群众,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搞好社会救助,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发生一例,救助一例。对白血病、肺结核患者要建立由财政提供资金保障,卫生提供医治保障,民政提供生活保障的救助制度。
(4)完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在“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那么下,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健全救助管理工作标准。
(5)开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助制度。深入开展“慈善救助双日捐〞行动,推出“圆梦大学〞、“微笑列车〞等更多的慈善品牌工程、募集更多的善款帮难解困。争取到2023年县(市)街道和社区普遍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2023年全市社会捐助接收站(点)要到达120个,形成多层次的慈善事业组织和效劳网络。
(6)推进福利彩票销售。到2023年全市福利彩票销售总量到达4.5亿元。20x年全市方案销售6000万元。募集社会公益金540万元。
2、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全面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抗灾救灾减灾中心建设,20x年建成覆盖全市,与省减灾中心联网的救灾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市救灾中心在救灾指挥、预警预报、灾情监测、灾情评估、灾情上报、资料管理、物资管理、工程管理和业务培训等多项功能。
(2)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上的投入;完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灾害信息数据库、开发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专业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以及辅助系统等,全面提高灾害紧急救援和救灾快速反响、救灾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
(3)积极探索救灾减灾新途径,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对多灾贫困、灾害易发地区通过整体搬迁、建立灾民新村。要继续实施各级领导干部包保、劳务输出等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灾民的生活困难。实施以减灾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为重点的减灾宣传教育方案,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4)全面实施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对因灾造成房屋损毁的要务求做到当年受灾、当年建房、当年入住。配合好发改委做好农村泥草房建设工作。
3、构建新型社会效劳系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效劳需求
(1)建立社会福利专项资金。根据经济和社会开展需要,争取在市政府设立开展社会福利事业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社会福利事业。同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社会福利和社会效劳领域,募集社会资金,建立救灾、慈善等基金,完善社会互助的发动机制。
(2)实施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工程。根据市场经济开展的要求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开展趋势,把开展福利效劳设施和工程作为我市社会福利事业的落脚点,今后五年期间,各县(市区)要在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福利效劳中心作用的根底上,创造条件、开发兴建面向城乡社会综合性、多功能的养老效劳机构。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效劳方法,为社会化养老和社会福利社会化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20x年要重点抓好儿童福利院建设工程,总投资422.97万元,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床位150张。建设1万平方米老年公寓,完成慈祥蓝天工程建设任务。
(3)进一步完善婚姻管理制度。提高婚姻登记机构的效劳质量。到20x年要建成全市婚姻登记信息系统,为婚姻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4)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开展殡葬事业。今后五年期间,全市火化率将保持平稳略有增长,根底设施在现有根底上要有更大改善,倡导文明的丧葬方式,在有条件的乡镇集中设立骨灰存放处,建设公益性公墓。探索和研究殡葬文化进社区、进村屯试点工作,适时推进殡葬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改革。严格控制二次土葬,清理整顿散埋乱葬。20x年在市殡仪馆新建一处燃烧塔,一座仿古式骨灰存放塔和一处中档骨灰存放室。务求在两年内将殡仪馆和公墓建成省等级殡仪馆和等级公墓。
4、加强社会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协调机制
(1)推动村民自治持续健康开展。着眼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合理诉求;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制度的政治优势,切实稳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执政根底;进一步完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建设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今后五年期间,健全以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村务公开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全面开展“村民自治示范〞创立活动和村务公开示范单位创立活动,逐年实现有1个市级村民自治示XX县区,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市级村民自治建设示范乡(镇),每个乡(镇)建成2。3个市级村民自治建设示范村。做好202223年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20x年要重点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2)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理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其他社区组织的关系,充实社区居委会工作力量,改善社区居委会工作条件,建立标准化的社区居委会管理制度,扩大居民参与度,全面提高居民自治能力。积极推进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建设面向困难群众的社区救助效劳体系,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开展互助和捐赠活动。落实分类救助、专项救助,到2023年特困对象帮扶率达20230%。所有社区建立捐助站点;建设医疗效劳体系,五年内,各县(市、区)要建成2。5个城市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到2023年社区医疗效劳覆盖率到达20230%;建设社区养老效劳体系,20x年各县(市、区)要帮扶3。5个民办养老机构进入社区。力争到2023年使每个社区都至少有一所养老机构;建设社区文化效劳体系,到2023年所有社区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室,配置各类图书不少于1万册。每年组织不少于6次的文化体育活动。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体育活动效劳体系。引导居民参加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建设学习教育效劳体系。开展健康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建设再就业效劳体系,提供信息,搞好培训;建立法律效劳体系。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做好法律援助和民事调解。整合和利用社区资源,鼓励和引导卫生、科技、教育、法律等效劳进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效劳。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组织,提出开展社区志愿工作的意见,促进社区志愿活动的开展,弘扬志愿精神,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十型社区〞创立活动,抓好示范社区培育工作,在20x年力争有2023%的社区到达省级先进单位标准。确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那么,收取一定的费用。
(3)积极开展各类民间组织。要加大培养开展民间组织力度,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公益性民间组织和科教文卫环类民间组织。建立健全民间组织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市情和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适时出台有关法律及配套政策法规,将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大对民间组织的财政资助。对民间组织从事公共效劳给予税收优惠,加大对基金会等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税收优惠幅度。鼓励各级政府设置民间组织公共效劳和公益事业预算资金,通过政府购置效劳的方式,扶持从事公共效劳和公益慈善事业的民间组织。坚持培育开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围绕改革、开展、稳定的大局,重点培育开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和基层效劳性民间组织。支持和引导科教文卫环类以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涌现的新型组织。严禁成立政治类、气功功法类、宗教类、特定群体类以及不利于安定团结、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的民间组织。控制成立联谊类、民间社科研究类、业务宽泛不易界定及涉外敏感类民间组织,使民间组织种类、结构、布局逐步适应社会开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管理监督工作,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开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对经济类、公益类社团、基金会适度从宽,按照需要设立。简化乡、村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基层民间组织登记程序,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备案制。探索解决社会急需、但又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的民间组织登记管理问题。建立民间组织的综合监管体制,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社会鼓励和监督体系,完善以“诚信〞为重点的民间组织诚信评估、失信惩罚等评估体系,有效监督民间组织的活动。
(4)建立双拥优抚安置新机制,稳固创立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条例,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和全社会的支持,使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在保障优抚对象根本生活的根底上,重点解决好医疗问题,进一步完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取消优抚对象住院的“起付线〞。深入开展双拥和“双支〞活动,加快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拓宽安置渠道在坚持政府指令性安排工作的根底上,大力推行向非公有制企业安排,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根本生活。全面落实好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5)积极发挥区划地名工作的作用。做好中心城市扩容后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工作,稳妥推进镇改街道的体制调整,稳妥做好乡镇撤并工作,进一步整合全市的行政区划资源。建立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信息系统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长效机制,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效劳工程,推进城市地名规划工作XX县区、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建立地名网站,地名触摸屏。开展以地名问题 、短信效劳、地名光盘(电子地图)等载体的地名信息和效劳。
5、进行民政科学技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民政队伍建设
(1)建立民政公共效劳平台。通过网络开展地名、社区、婚姻、殡葬、收养、慈善捐赠等公共效劳和公共监督。
(2)完善民政信息化根底设施。建设全市民政信息中心,在信息中心建立减灾信息技术系统、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婚姻管理信息系统、村务公开信息系统、社区建设信息系统、民间组织管理信息系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系统、地名数据库系统、行政区域界线信息系统。由一个“中心〞,带动十个系统,为民政决策和社会效劳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
(3)加强民政队伍建设,为民政事业开展提供人才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干部鼓励机制的意见的要求,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行竞争上岗、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坚持干部交流或轮岗制度、加强干部锻炼和培训制度等,大力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