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2023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专科
人文
社会科学
基础
名词解释
论述题
题库
答案
207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根底(A)名词解释筒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编号:207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根底(A)名词解释筒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编号:2072〕 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 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开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2.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粤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那么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附属的。
3.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响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4.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那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5.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开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6.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底,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恩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7.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8.语言学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开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开展规律的学科。
9.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0.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开展规律的科学。
11.终身教育论 终身教育论所要答复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开展需求。它的主要内容是:(1)全程教育,即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2)全域教育,即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遍布于全社会;(3)全民教育,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时机平等;(4)全面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开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12.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二、筒答题 1. 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3分)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分)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2分)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2分〕 2. 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 (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3分)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3分) (3)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2分〕 (4)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2分〕 3. 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4分)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3分〕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3分〕 4. 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 决定的;(4分)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3分)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3分〕 5.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4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4分)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4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3分) 6.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4分〕 (2)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4分〕 (3)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时机平等。〔4分〕 (4)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开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3分〕 7.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5分〕 (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那么是实际的话语。〔5分〕 (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3分〕 (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那么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2分〕 8.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根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8分〕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开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7分〕 9.人文社会科学的开展机理是什么? 答:(1)人文社会科学开展的根底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4分〕 (2)人文社会科学开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开展需要的辩证统一。〔3分〕 (3)人文社会科学开展的根本方式,是常规性开展与革命性开展相互交替。〔3分〕 10.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根本特征?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4分〕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分〕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3分〕 11.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开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5分〕 二是飞速开展的自然科学技术;〔5分〕 三是日益锋利的当代全球问题。〔5分〕 12. 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4分)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4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分〕 (4)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3分〕 三、论述题 1.当前世界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尤其最近我国关于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的热议更加强化了这一思潮。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开展、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开展趋势的关系。
答: (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局部,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开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开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开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开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一文沟通,理一理沟通,文一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开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8分〕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开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开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8分) 2.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位小姑娘依靠父母亲艰苦的努力,好不容易跨学区进入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小姑娘快乐极了,开学前三天,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开学以后头几天,小姑娘天天在家里的饭桌上说学校这样好那样好。可是,就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小姑娘回家后突然嚷着下星期再也不去上学了。父母亲不知所措,急着追问缘由。小姑娘哭着说:今天,整整一天,班主任老师没有看我一眼,连一眼也没有看啊! 有位小学校长讲述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只得了58分,在教师办公室呆着不肯回家。他对老师说,分数单上挂红灯笼,妈妈是不准让我进家门的。看看老师不作声,又说:老师,这次能不能先借给我2分呢?下次再考,我一定还上这2分。数学老师想了想,深深地点了点头。到了下一次考试,孩子有明显进步,还了2分,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孩子的成绩列入了班级的中上游。
试就这两件事,谈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
第一,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保护和理解〔两例皆然〕。〔7分〕 第二,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对学生开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8分〕 第三,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开展造成消极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试与命运抗争〕。〔8分〕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着的社会心理背景。为什么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呢?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讨论。而对 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一点心理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保护、理解和疏导,给家长提出必要的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