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现代
音乐
美学
钢琴
演奏
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潘婷
: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对音乐表演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来看待音乐表演,从而为音乐表演美学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并对音乐表演实践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是我在读了于润洋教授的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孚论后,对书中有关音乐表演艺术的阐释和评价有所启发,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谈一谈文中所涉及的音乐表演理论在钢琴演奏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现象学;释义学;表演;钢琴
中图分类号:J604.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2)06-0078-01
一、怎样对待钢琴乐谱
乐谱是表达作曲家构思和创作的一种文本形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进行音乐理解和演奏的根据。因此想要理解和演奏它,就不能离开这个客观存在的制约,在这点上历史释义学阐释的很充分。历史释义学认为音乐创作的研究不能脱离作品赖以产生的当时的环境和有关事件,不能脱离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作曲家的思想和生活经历。因此,他通过对音乐形式的分析,特别是对音乐产生的背景和音乐家创作意图的追寻,历史的解释音乐的内涵和意义,特别是复原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义。因此,在拿到一部音乐作品时,首先要搞清楚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思想和生活经历以及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这是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理解和演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音乐作品都能找到作曲家明确的创作意图或动机,就像那些无标题的纯音乐,因此只能从作曲家的历史时代、音乐风格和创作构思的了解,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音乐分析,分析作品的曲式結构、和声、旋律、节奏等音乐构成要素,才能了解并把握作品。在拿到一首钢琴作品时,先搞清楚作品的音乐体裁,是进行曲、抒情曲、叙事曲、摇篮曲、夜曲、梦想曲还是谐谑曲等,从作品的性质上把握作品的根本风格范畴,然后再分析它的曲式结构,是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盘旋曲式还是奏鸣曲式等,从结构出发把握作品的整体,这是分析作品的第一步。最后再从内部出发分析作品的调性、和声、旋律等要素,从细节上挖掘作曲家的创作手法,这是把握音乐风格最关键的步骤。
对乐谱的认真研读和揣摩,忠实原作,遵循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这是理解并演奏作品的根底,对于获得真实性的音乐表演是至关重要的。
二、怎样对待钢琴演奏
现象学中说,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造的主体之一,表演者以自己的意向性活动参与音乐作品的意义建构,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解释学又主张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视界融合〞,即理解对象的历史视界与解释者的现实视界相融合,超越彼此,到达一种新的视界。因此,音乐表演不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即仅仅忠实传达和再现音乐家的作品,还要站在新时代立场上,运用当代的审美眼光去理解和解释音乐,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那么作为审美主体的演奏者们在演奏时,不仅要具备音乐的表演技能,完美的再现音乐作品,而且还要具备对音乐有创造性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去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赋予音乐以新的生命。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乐谱无法完整、形象、准确的记录音乐,假设想把乐谱变成好听的音乐,光按谱子上的信息提示弹远远是不够的,那样弹出的不是作曲家的意图,因此一定要经过背景查阅,认真研读乐谱,分析结构、和声以及调式和调性,先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然后揣摩每个乐段、乐句、乐节和乐汇。比方一首曲子,通过分析和声和调性,才能知道色彩的变化:大调色彩明亮,小调色彩阴暗,在大小调转换时,做出强弱比照,这些都需要靠演奏家认真分析乐谱后才能知道,然而色彩明暗的强弱处理在乐谱上是没有提示的,也许这是作曲家心照不宣的方式。分析旋律也是这样。乐音的运动是有方向的,也就是说乐句是有语气的,就像说话一样,很多弹琴者明明把乐谱上的音符以及标注都弹对了,可就是听着不悦耳,不动听。这是因为弹出的旋律没有起伏变化,就像一串音阶,上行时方向向上,音量渐渐增强;下行时方向向下,音量渐渐减弱,而这在乐谱上也是没有标记的。因此光看到乐谱上的标记远远不够,还需要演奏者们去挖掘。
三、怎样欣赏钢琴作品
一首音乐作品的演奏,是否可能有一种所谓“最理想〞“最完美〞最符合〞原作本来而貌的演奏?现象学家茵加尔顿对此是否认的。他说即使是作曲家本人,在演奏自己的同一首作品时,也很难每次都丝毫不差地表达所谓“原作〞的一切特征,在对同一作品的演奏处理上也很难不存在差异。更何况是其他演奏家的演奏呢?因此,按照茵加尔顿的观点,并没有一种可以作为一成不变的所谓“最理想〞“最完善〞“最符合〞原作的演奏,但有一定有最符合作曲家性情、气质的演奏。音乐作品留给表演者的余地是很大的,演奏者进行创造的可能性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
因此,在我们欣赏钢琴作品时,应抱有博大的胸怀,不偏不倚的态度去聆听每一种乐派、每一个钢琴家演奏家对音乐的理解,博采众长,将表演者与原作的“视界融合〞呈现出来的音乐再次与欣赏者融合,三种视界的融合将音乐变成有灵魂的音乐,这才是音乐表演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