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居延汉简
草书
内部结构
外部
特点
居延汉简草书内部结构及外部特点
摘 要:文字和语言一样,不是符号的任意堆积,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它是由内部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统一体,同时具备外部特点和功能。居延汉简草书作为汉代的一种突出的文字现象,从内部结构上看,笔画和部件是它的根本要素。居延汉简就是通过“连接〞、“省略〞、“替代〞三种书写规那么将笔画、部件组组起来的。从外部特点和功能来看,居延汉简草书因为大局部来源于“小篆〞、“古隶〞,而且所处时代正是隶变发生的时期,所以对隶变有较大影响,对汉字字体演变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居廷汉简;草书;结构;特点;隶变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居延汉简出土以来,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汉简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居延汉简研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汉简上的文字资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考证,这属于历史学范畴;二是利用汉简上的珍贵的文字资料解决文字史上的一些问题。这属于文字学范畴。在这一范畴内,众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探究,本文试图对居延汉简中存在的大量草书进行描叙研究,分析居延汉简的内部结构,讨论它的外部特点,进而尝试探索草书在汉字字体演变史上的作用。
一、居延汉简草书内部结构
科学的剖析草书特点,应该从内部结构着手,即看笔画是如何组成部件的,部件与部件又是如何组合成整字的。所谓笔画“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所谓部件“是汉字的根本构字单位〞,部件是处于中间环节,下可以查看笔画,上可以推导整字,因此从笔画和部件着手来探讨居延汉简的草书书写规那么是有效而简便的。居延汉简的草书的具体形式虽然很丰富,但从内部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它的书写规那么主要有三条:一是“连接〞,二是“省略〞,三是“替代〞。
“连接〞,包括笔画与笔画相连、部件与部件相连。笔画相连是居延汉简草书的一条最根本的书写规那么,目的是快写。快写使本应停顿的地方不必停顿,因此笔画在快写过后往往简化,如编号为217·29简中的“牛〞字本为四划,连写后变成两划,这样就到达了快写的要求。笔画相连使居延汉简呈现两种面貌,一种和古隶结构相差不大,使古隶的轮廓还保存着,如上面提到的“牛〞、字,这些字往往是在草写时连笔较少,所以还保持原来轮廓。如果一个字在草写时连笔较多,就会导致字形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往往不易识别了,这就使居延汉简草字呈现另一种面貌,和古隶相差很远,不易辩识,如220·20简中“天〞的草写,几乎笔笔相连,这导致字形结构变化很大,给后人释读居延汉简带来重重困难。部件相连也是汉简草书中一种普通书写规那么,最常见的是左右相连和上下相连。左右相连,“相〞、(162·21)“就〞、(231·104)“法〞、(520·25)等字,上下相连的如“弩〞(403·24)“罪〞(58·9)等字。可以说一些常见的偏旁和它右边的部件组合成宇时,居延汉筒中都可见到连写的草形。这些左右部件相连的草书,只是左部件和右部件用一笔连带,轮廓还比拟清楚,根本上和隶书相差不远。上下部件相连的草书往往浑然一体,结构更为严密。
“省略〞,指汉筒草书在书写过程中直接省略局部笔画、部件。省笔画,是指汉简草书在书写过程中一些根本的笔画,如点、横、撇、捺往往可以省略。122·7简中“言〞字,中间两横就省去了。再如133·18简中“候〞字中间一竖省去。省部件是指居延汉简草书在书写过程中,一些结构比拟复杂、笔画较多的宇往往省去当中的某一局部,到达书写快捷的要求,被省略的部件在整字中的位置有多种,最常见的有三种:省上部、省中部、省右上部。其它部位省略的也有,不过在居廷汉简草书中并不多见,省右下角:如“禮〞(495·4A)省去右下角“豆〞,不过还保存了最后一横。省相同部件:一个字内存在两个相同的部件,居延汉筒草书往往省去一个,如“落〞(135·3)在草写过程中省去一个“+〞,只剩下一个“+〞,“疆〞(38·17)字内本有两个“田〞,写成草书,只剩下一个“田〞了。
“替代〞,指用比拟简单的笔画替代部件,或者用比拟简单的部件替代复杂的部件。用比拟简单的笔画代替部件,在居延汉简草书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根本上有用点、横、竖替代部件三种:用点替代部件,点是笔画中最短促、最简单的局部。用笔画的原理来说,任何笔画都是由点开始,延伸为各种形状的笔画,因此在草书过程中许多笔画的部件往往可以浓缩复原成点。点在汉简草书中替代作用最为明显。通常用一点、二点、三点、四点替代许多笔画或部件。用一点替代部件,如用一点代口:居延简中“單〞、“器〞二字,草写时上面两“口〞均为一点所替代。用两点替代部件,如用两点代口:居延简中“右〞、“合〞二字,草写时用两点代“口〞。用两点代某些复杂部件:如居延简中的草写“敷〞字,用两点代左上角。用三点替代部件,如用三点代口;居延简中“告〞、“名〞、“君〞、“各〞四字均为三点所代。用四点替代部件:用四点代火,如“灸〞字。用四点代心,如“忽〞字。用四点代复杂部件如“蔡〞字。用横、竖替代部件。在居延汉简草书中用横竖可以替代许多部件。用一短横代口如“吏〞、“史〞二字。用一长横代心;如“急〞、“意〞二字。用短竖替代部件;如用一短竖代“目〞、“月〞中二横。,用简单部件代替复杂部件;如“晨〞、“與〞、“圆〞、“登〞等字;以上各例字,它们的某些部件都比拟复杂,因此居延汉简中往往用较为简单的部件来替代它们,这样既保持了原来字形的轮廓,又到达了书写快速的要求。
当然居延汉简草书的替代、省略、连接三个重要的书写规那么,往往不是独立作用的,而是综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汉简草书的过程中,它们是经常联合使用,共同发挥作用的。如“叩〞字,我们如果分析一下“叩〞字在汉简中的各种草形,就会发现在“叩〞字草化的过程中,省、代、连都起了很大作用。在“叩〞到“卩〞的过程中,一开始口部和卩部相连,接着以一点替代“口〞部,最后一点省略,演变成“卩〞。
二、居延汉简草书特点
这里要讨论的居延汉简的草书特点,不是从书法角度来看居延汉简草书如何用笔、结体的。而是试图把居延汉简草书当一个整体来研究,进而探讨它在那个时代里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居延汉筒草书第一个鲜明的特点:异字同形的现象较多,即不同的字经过草写而导致形体相似或相同,这经后来者的释文带来极大的不便。下面以“支〞丈一史〞三字为例来说明这种情况。“支〞,说文云:“支,去竹之枝。从手持半竹〞。“丈〞,说文云:“丈,十尺也。从右持十〞。“史〞,说文云:“史,记事者也,从手持中〞。可见三字的篆体的差异是很大的。但在某些居延简中的三字的草体的是惊人的相似。如162·12简中的“史〞字、217·15简中的“丈〞字、408·2简中的“支〞字。这导致后来学者对汉简释读的困难。特别是“支〞、“丈〞二字因某些用法一致,导致更难识别。统计谢桂华、李均明的
居廷汉简释文合校出现“支〞、“丈〞的简共有73枚简。其中4·4简各家的释读分歧最大。谢桂华、李均明释为“丈〞字。于豪亮在居延汉简释丛中也将此简释作“丈〞。而裘锡圭却释为“支〞。
居延汉简章书的第二个特点是:草字字形特别复杂,有较为成熟的草书,有从隶书中的快写、连写产生来的隶草,也有从篆书中开展而来的草书。汉简中较为成熟的草书,占有较大的一局部。所谓成熟的草书有两条标准;一是摆脱了隶、篆的束缚,和今草非常接近,这些字形在居延简中比比皆是。二是书写规那么较为统一,草法较为严整,有一较强的稳定性。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件的草写非常统一,同一个部件在整字当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草法。如“口〞字,“口〞字作为部件在整宇中位置最常见的有三种:在下,如“告〞、“吾〞、“各〞等;在左,如“唯〞、“呼〞等;在右,如“和〞等。在居延汉简中“口〞在整字下面一般草写成三点,“口〞在整字左、右两边的那么一般不变。第二,利用部件可以进行类推,通过类推的方法组合新草字,是居延汉简草书较为成熟的另一种表现。类推方法在草书中广泛使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给认写带来方便,在讲究书写标准的同时依然保持了简便快速的特点。如“心〞在整字中可以草化为一横,许多含有“心〞字可以类推草化。“應〞、“急〞、“恩〞、“意〞等字中的“心〞都可类推草化为一横。再如,“页〞在居延汉简中有许多草形,许多含有“页〞的字都可以类推草化,如“頭〞、“领〞、“頃〞、“烦〞等字。这些较为成熟的草体大多出现在王莽简和东汉简上,正如裘锡圭先生所说:“居延等地出土王莽简和东汉简上所见的草书,比西汉筒的草书成熟〞。
汉代隶书比拟流行,是人们日常写作的主要字体。汉简作者大多是官府佐吏,为了到达快速书写的要求,将隶书快写连写,这就导致了居延汉筒草书中含有大量的草隶。草字带有隶书明显的特征,突出的表现是有波磔和桃,字形主要是扁方或正方,以横势为主,牵连极少,字字独立。编号为271·17的神爵二年简、562·3A的永光二年简、284·8A的阳朔元年简和170·5A元延三年简中就有相当多的这样特征的草字。
三、草书对隶变的影响
隶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体的变化,二是结构的变化。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草书对隶书的影响,汉字形体的根底就是笔画,笔画的变化是隶变的重要内容。隶变之前,大篆、小篆属于表形文字,造字依靠图象的方式来进行。古文字的笔画,是构字的根底材料,既然表现的是图形,当然是一种描绘图形,尽管表形文字不是一种自然图形,而是一种高度概括程式化的抽象图形,但这并不能使这种笔画摆脱绘形的笔意,改变其描绘图形的自然曲线的形态。表形文字点画的运动,曼图形的支配,就是所谓的“随体诘屈〞,所以它需要圆匀的曲线。而草书为了求迅速、只能用短粗的线条。笔画之间要形成新的组合关系。草书在于快疾,每个字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每一笔停留的时间十分短促,笔画之间联系十分紧密,相互照应。这样,使在古文字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独立的笔画,转变成相互依赖的流动笔画,逐渐地形成了处于不同位置上不同的笔画。如篆书只用弯笔,不用钩,弯一般转得很弯,而草书转弯转得很快,把有些转折后的局部转短的弯笔简化成带钩的笔画,此外,草书还改变了篆书的笔顺。篆书属于表形文字,写字近于画图,笔顺根据各人得习惯,并无严格顺序。笔顺得随章固然留给了写字人以自由,但是这样的自由只能造成选择的困难。其次,古文字有对称特点的宇,写字时为了照顾左右均衡,有一种自中心出发,向四周延伸的笔顺,这些笔顺书写起来十分麻烦,而且违背通常的手势习惯。草书为求简捷,有必要改变篆书中相对混乱的笔顺,从汉字草字的实际考察,草书的笔顺时一种最正确的选择,确定了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原那么,这是适合于汉字的书写材料及生理习惯的。“可以说草书确立了隶、楷的根本笔顺〞。
草书对隶变的奉献,除了改变汉字古文宇的一些笔画形态外,还改变了文字的结构,草书为了追求快捷而形成的连、省、代三大草法改变了篆书的结构。如“大〞字的篆体,草写后笔画分开的两手合并成“一〞。草书中的省法也改变了古文字结构,如“雷〞字的篆体。“雨〞字底下本有三“田〞,由于快速书写的需要,省去了两个“田〞。当然,草书的三种最根本的草法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综合起来推动着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化;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汉字的篆书写法和隶楷写法之间根本无法拽到相似之处的原因。这正如陆锡兴先生所说“有些汉字从篆书不能下推隶楷,识隶楷的不能上推篆书。堪成古今文字中的奇变,而这些变化离开草书的过渡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演变的总的内容方面来说,没有草书引起文字字形的动态变化,这种演变是无法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