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快
XX
新农村
建设
对策
思考
加快XX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快xx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快xx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充清楚确了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衡阳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财政穷市,农村经济开展相对滞后,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2,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如何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衡阳农村统计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对衡阳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面临的难点和问题,以及加快推进衡阳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出对策建议,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一、xx新农村建设初现端倪
近几年,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有效地推进农业开展,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开展态势,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农村经济快速开展
在党中央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城乡统筹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2023年衡阳农村形势继续走好,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6,继续保持了上年的增长势头,一举扭转“十五〞前三年年均增长在2左右徘徊的局面。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2023年以来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60万吨,2023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对经济开展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通过抓优势产业带建设,种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2023年全市开展高中档优质稻占水稻总面积的一半,与2023年相比油料产量增长2023、烟叶产量增长134,水果产量增长5.2倍。出栏牲猪、家禽、水产品产量比2023年分别增长11.4、39.7、18.8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到6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023家,市级42家。2023年共完成销售收入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5,连接基地面积150万亩,带动农户45万户。
(二)扭转了农民收入增长多年徘徊的局面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例如,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格政策,引导粮食价格合理上升,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在减免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的根底上,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大政策,大幅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2023年全市全免了农业税,结束了历代历年皇粮国税的历史。近两年,全市农民共减少农业税3亿余元,受益良种补贴资金2.3亿元,退耕还林粮食补贴资金2.4亿元,农民人均获益120多元。在多种政策合力下,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据抽样调查,2023年衡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29,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23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2023.65的增长,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出现了少有的好势头。在“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年均增幅达7.9,其中,种养业收入年均增幅7.5,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9.2。
(三)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2023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01亿元,一批病险水库得到整治,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支持了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解决农村3.2万人和1.2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二是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自2023年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5.1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543公里。其中,通乡公路三年累计完成659公里,完成投资3.97亿元,新增57个乡镇通水泥路或沥青路。通村公路三年累计完成884公里,完成投资额1.2亿元,新增233个行政村通公路;三是保护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一方面,扩大退耕还村面积。自2023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市退耕还林84.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0.8万亩,2023年争取国家林业专项资金投入1.04亿元,完成人工造林36.3万亩。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村沼气池建设,近两年国家和农户共同投资新建沼气近4万口,2023年更新改造“两省灶〞6万余户,推广太阳热水器6000台,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居民做饭取暖用燃料。全市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6;四是农村通讯事业迅速开展,通 的村4218个,每百户拥有固定 49台,拥有 46台;五是农村用电难根本解决,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已进行农电网改造村2230个,占全市行政村的45.6,电网改造村实现了城乡用电一个价,停电加快xx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第2页
率大幅下降。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
一是积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23年在XX县区进行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以来,现已扩大到XX县区、XX县区,参加合作医疗农民172.68万人,参合率73.14,截至2023年3月止,9453人获得632万元就医补助;二是全面实施农村方案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从2023年起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方案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岁后,由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实现了多年来率先实行方案生育农民群众的盼望,2023年发放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295.5万元;三是大力扶持贫困户和加快敬老院建设。近几年局部特困户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千方百计扶持农村生活困难群众。近两年为困难群众新建爱民房600余栋,每年定期定量救济超过2023万人,其中五保户近4万人,定期救济金额2600多万元,其中,五保供养金2300多万元,目前全市有敬老院145所,床位5256张,收养4500人,一大批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五)积极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全市各级财政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实施阳光培训工程,有方案、分批次,分类别培训农民工,使阳光工程形成了“市场订单培训就业〞的运行模式,帮助农民工顺利实现由“苦力型〞向“技能型〞和“智能型〞转移。两年来XX市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2.9万人,转移就业2.7万人,转移就业率93,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同比增长14,2023年市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农民工就业培训投入,将对1.5万农民工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扩大转移就业规模。
(六)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
近几年,农业科技工程成果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深入展开,农技推广机制不断创新,农业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依靠科技推广独具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40。农业信息化快速开展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开展。其中:XX县区超级稻两优培九超高产栽培成功,亩产超过800公斤,XX县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早稻示范面积1200亩,良种覆盖率20230,技术应用率90,XX县区重点推广应用烟叶优质、高产栽培调剂技术,生产的烟叶各项指标到达了国优标准,XX县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科学实行配肥、供肥、施肥,平均每亩耕地可节省本钱35元,该市农民可增收1750万元。2023年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可达45,比“九五〞期末提高9个百分点。
衡阳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得到了广阔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据调查,95以上的农村干群支持新农村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开展。但是,衡阳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和难点,需要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
二、衡阳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衡阳“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面貌有较大的改善,农业持续开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经济来势看好。但必须看到,衡阳农业投入缺乏,根底脆弱,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农村改革和开展仍处在艰难爬坡和攻坚阶段,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农民增收压力大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近两年衡阳农民收入年均增加4000元,但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继续靠政策补贴拉动农民增收难。前两年,农民收入靠政策补贴增长约4个百分点,财政难于在较高根底上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二是靠价格上涨拉动农民增收难,2023年粮食、牲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收入增长的奉献率达53,2023年以来粮食、牲猪价格明显下跌,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三是靠低本钱拉动农民增收难,2023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11,使种粮农民人均减收48元,国家惠农政策的好处有一局部被抵消了,2023年化肥、农药、种子价格继续上涨,今年以来趋于稳中略升,看不到下跌因素;四是靠减少自然灾害拉动农民增收难。从历史上看,衡阳的自然灾害严重,是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加上近几年动物疫性较为严重,这些不确定因素一旦发生,严重影响农民收入。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根底不牢。粮食生产一个重要因素是耕地,而衡阳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稳定粮食的种植面积难度加大,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万亩,衡阳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2亩,缺乏全国平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自八十年代以来,全市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38万亩。当前,因城镇拓展、修路、农村居地建房等占用耕地,耕地面积还在逐年减少。耕地质量逐步退化,优质、稳产、高产田缺乏六成,有的耕地水资源短缺,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因此,衡阳保护耕地资源形势相关严重;二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全市共有各类水利设施42.65万处。其中:各类水库1535座,大多老化严重,病险水库达826座,占水库总数的53.8,塘坝42.5余处,塘泥淤塞的达95,蓄水量缺乏40。水利设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农机装备水平偏低。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0左右,与兴旺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四是粮食生产的投入机制不完善。种粮补贴的渠道不多、范围较窄、水平较低,增加幅度小、稳定性差,粮食产销的利益平衡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粮食主产区财政困难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缺乏长久重农抓粮的动力。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
一是农村劳动力数量多。农村整半劳动约445万人,据测算,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按每个劳动力可耕种4亩耕地计算:需要劳动力113万人,剩余劳动力达332万人,据调查,外出务工半年以上劳动力为127万人,尚需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约200万人;二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据市农业局对1717名劳动力的调查,大专以上文化的7人,占0.41,高中或中专文化的133人,占7.75,初中文化的1143人,占66.56,初中以下文化的434人,占25.28,尽管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上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与兴旺国家农村劳动力大专以上文化占7以上相比差距甚远;三是农村劳动力受专业培训程度低。据农村抽样调查,在全部整半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不过5,在外出就业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约为14.5。由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难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从事的工种技术成份低、工资待遇差、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年收入约7000元,其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占43,从事建筑业和效劳业的劳动力达45。
(四)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