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国候鸟迁徙路线的湿地驿站.docx
下载文档

ID:870095

大小:25.86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候鸟 迁徙 路线 湿地 驿站
中国留鸟迁徙路线的湿地驿站 张国钢 江红星 刘冬平 中国境内有东部、中部、西部3条主要的留鸟迁徙路线。每条路线都串连着一个个湿地。这些湿地是留鸟们迁徙途中的一个个歇息的驿站。 每年从中国经过的留鸟数以千万计,不单要利用广阔的空域,还必须到适宜的地方停歇。在中国境内,迁徙的鸟类有3条主要路线,即东部、中部、西部3路。中国的各处湿地就是这3条路线上对留鸟至关重要的栖息地,堪称必不可少的驿站。 东部、中部和西部3条路线各有一种留鸟,最能代表每条路线的生态特点,分别是白鹤、大灭鹅和斑头雁。卫星追踪等科学手段使我们了解到这3个物种的种群状况和迁徙路线,并揭示了三大路线上的湿地驿站对它们完成迁徙的重要意义。 东部路线:从莫莫格、向海、獾子洞到辽河口、黄河三角洲 白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从2000年至今一直被IUCN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特定依赖浅水沼泽生存的3种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白鹤共有3个迁徙种群,即东部、中部和西部种群,分别越冬于中国、印度和伊朗。其中,中部种群于1982年消失,西部种群目前仅发现1-2只。目前世界白鹤总数估计为3750只,几乎全部为东部种群。 白鹤东部种群主要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苔原带繁殖,迁徙时经过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最终到达中国江西鄱阳湖越冬,迁徙距离长达6000千米。对这种长途迁徙的大型涉禽来说,中途停歇地的健康状况决定了补给能量并顺利完成迁徙的几率。 通过卫星跟踪白鹤个体发现,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是白鹤迁徙过程中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白鹤在此停歇天数达1个月以上。松嫩平原的白鹤停歇地包括莫莫格保护区、向海保护区、扎龙保护区和图牧吉保护区。辽河平原的白鹤停歇地包括獾子洞湿地公园、卧龙湖保护区、双辽保护区和龙风湖保护区。渤海湾一带的停歇地有辽河口保护区、黄河三角洲保护区。 莫莫格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属于嫩江流域的洪泛湿地。湿地水系兴旺,东有嫩江、西有二龙涛河、南有洮儿河,拥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泡沼。特定的气候孕育了该区域类型多样的湿地——河流湖泊、芦苇沼泽、苔草沼泽、蔗草沼泽和湿草甸。广阔的湿地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每年春、秋有数十万水鸟在莫莫格湿地停歇,此地成为鹤类、鹳类、雁鸭类等水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途停歇地。白鹤每年3月中上旬离开鄱阳湖,3月中下旬抵达莫莫格湿地及其周围湿地,在此停歇至5月中上旬继续北上。白鹤9月底从西伯利亚南迁,10月上旬进入中国国境后在莫莫格及周边湿地停歇,经过30-40天的体能恢复和补给,在11月中上旬离开莫莫格继续南迁。由于莫莫格湿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且蒸发旺盛,加上松嫩平原是中国著名的粮食产区,农业需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湿地水环境的不稳定性。 獾子洞湿地位于沈阳北部,主体包括獾子洞水库和库区剧边滩地,是一个半封闭的湿地系统。湿地处于辽河水系秀水河支流三合成河上,水源充足,地下水层较厚,集水面大。水清且浅,芦苇、香蒲、藤草等水生植被丰富,成为鹤类、鹳类、雁鸭类等迁徙水鸟春秋两季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獾子洞水库所在的法库县有“中国白鹤之乡〞的称号,白鹤春季停歇时间大约在3月中旬至5月中上旬,秋季停歇時间在10月中卜旬至11月中上旬。 黄河三角洲湿地位于山东东营,每年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形成新的滩涂,湿地面积广阔。黄河三角洲的湿地类型分为滨海滩涂湿地和内陆河流湖泊湿地、芦苇沼泽、水库和人工坑塘等,是鹤类、鹳类、雁鸭类、鹆鹬类等迁徙水鸟的重要停歇区。大多数白鹤在春季跨越渤海之前和秋季跨越渤海之后,在黄河三角洲做短暂休整,时间不超过一周,停歇地点集中在海滨滩涂或靠近内陆的水塘沟渠。对于留鸟来说,跨越天然地理屏障前后体能的补充与恢复至关重要,因此黄河三角洲成为白鹤迁徙通道上不可缺少的一处停歇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实施了湿地恢复工程,恢复退化湿地、扩大淡水湿地面积,极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为留鸟提供了更多适宜的栖息环境。 然而,从渤海湾以南到长江中下游约1000千米的距离上,尚未发现白鹤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缺少停歇地无疑增大了白鹤迁徙的风险。 经过长途迁徙,白鹤最终抵达越冬地鄱阳湖,越冬时间从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上旬。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鸟类种类多且数量丰富。这里是白鹤、东方白鹳、鸿雁最重要的越冬地,还是大鸨、黑鹳、小天鹅、白额雁、白琵鹭的重要越冬地。近些年,秋冬季节鄱阳湖水位的无常变化直接影响了白鹤的觅食习性。白鹤的传统食物苦草属于沉水植物,秋季水位过高会抑制其生长,冬季水位过低或过高会直接限制食物的可获得性,导致白鹤进入草滩和农田觅食。2023年以后,白鹤开始进入藕塘觅食,在食性改变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为干扰的威胁,这对白鹤的能量储藏和下一年繁殖造成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部路线:三门峡黄河湿地、红碱淖湿地、河套平原湿地 大天鹅在中国的主要越冬地分布于河南三门峡库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和荣成、青海湖以及新疆库尔勒等地。目前大天鹅的越冬种群数量在中国呈上升趋势,约15000只,其中三门峡库区越冬种群数量达6000只以上,是中国大天鹅数量最多、密度最高的地点。三门峡黄河湿地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与山西省平陆县之间。南、北、西三面环山,黄河横亘在山地丘陵上,海拔在350-900米之间,河道平均宽约3千米,最宽处可以到达5千米。东起三门峡水库大坝,西至灵宝市豫灵镇,东西长约105千米,面积约300平方千米。 库区湿地主要包括库区水面及附属水体,浅水沼泽区主要是沼泽和草甸湿地,河滩杂草农牧区是常年不被水淹的地带,还有河滩盐碱地和被开垦为农田的局部。湿地中长有大量蒲草、芦苇、人工种植的荷花等挺水植物以及空心莲子菜和荇菜等水生草类,生境类型的多样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鸟类,成为水禽繁殖、越冬及其他湿地鸟类生存繁衍的良好栖息地。 在冬季,大天鹅是湿地中的常见鸟类,也是优势物种。每年10月下旬在蒙古国繁殖的大天鹅父母带着他们的宝宝不远万里飞来三门峡湿地越冬,大天鹅多以家族形式活动,在湿地中休憩、觅食、夜宿,尽情嬉戏,呜叫声此起彼伏。每年冬天我都会去三门峡库区很屡次,长时间在湖边驻留欣赏,那个时刻仿佛自己也融人大天鹅欢快的生活中。大天鹅在这里度过5个月左右,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 近些年,通过卫星跟踪的数据说明,大天鹅每年2月中下旬离开越冬地三门峡开始漫长的迁徙,分别经过山西和陕西,沿着黄河及其支流北上到达内蒙古,然后飞越阴山山脉进人蒙古国,跨过荒漠戈壁,行程3000多千米,最后到达蒙古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繁殖。在中国境内大天鹅的迁徙路线上存在很多重要的湿地,是大天鹅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 红碱淖位于中国中部留鸟迁徙的路线上,是中国濒危鸟类——遗鸥的重要繁殖地之一,也是大天鹅重要的迁徙停歇地。该湿地被当地人称为“神湖〞,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西北部,其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相邻。湿地有木独石犁河、营盘河、蟒盖兔河,柒卜素河、马莲滩河、壕赖河、尔林兔河等7条季节性内陆河注入,使该湿地水量蒸发和补充相对较稳定。目前湿地湖面面积40-70平方千米,海拔1200米,东西宽约10千米,南北长约12千米,湖岸线全长43.7千米。湖周有沼泽和固定或半固定沙地以及农田生境。野生植物生长茂盛,伴生丰富的水生生物,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红碱淖湿地具有典型的沙漠湖泊景观,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 每年春天,陕北高原气温渐渐上升,湿地冰雪消融,从三门峡库区北上而来的大天鹅大多会选择在这里停歇,作为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数千只大天鹅陆续降落在湿地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刚融化的湿地边上,它们有的嬉戏、有的觅食、有的休息,静静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还有绿头鸭、鹊鸭、赤嘴潜鸭、普通秋沙鸭、红嘴鸥、凤头麦鸡、白琵鹭、棕头鸥等数十种成千上万只留鸟都会在湿地中停歇栖息,这些鸟类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后,大多会继续向北迁徙。 内蒙古黄河湿地就是我们常说的“河套平原〞,也是大天鹅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至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长约310千米的黄河湿地。春天,河套平原的黄河已经解冻,水温逐渐升高,两岸种植有大面积的油葵和玉米,而且农田里蓄满了黄河水,形成了非常适宜雁鸭类特别是大天鹅栖息和觅食的河漫滩。环境中主要是芦苇以及一些沉水杂草,隐蔽性较高,人为干扰较小。这里的主要鸟种是雁鸭类,包括大天鹅、小天鹅、绿头鸭、赤麻鸭、针尾鸭、凤头潜鸭等。 从三门峡库区出发经过红碱淖湿地迁徙而来的大天鹅,已经成为河套平原的常客,也是优势鸟类,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从西边的磴口、临河、乌拉特前旗,向东至包头西黄河的河漫滩和农田中,都可以看到很多大天鹅,少时有数百只,多时可以到达3000余只。五原县乃马斤、蔺家圪旦以及乌拉特前旗南壕畔、三应河头、巴音第六牧业队、刘槐圪堵等地的黄河段和农田,都是大天鹅非常理想的栖息地。大天鹅在黄河湿地停留时间很长,大约一个月有余,等到补充好继续迁徙所需要的营养,它们将很快飞越北部的阴山山脉,离开中国进入蒙古国境内,继续漫长的迁徙之旅。 西部路线: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 中国地势从东至西呈台阶式上升,在西部横亘着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孕育着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青藏高原对留鸟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一条绿色通道,也是一道巨大的生态屏障。一方面,优良的湿地环境和极少的人为干扰为众多水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留鸟必须消耗巨大能量翻越3000-7000米的海拔落差,并经受高原低氧和严苛气候的考验,进行高强度的迁徙飞行。 斑头雁是青藏高原上的代表物种,在中国主要繁殖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的水域面积达4500平方千米,有大小70余条补给河流。湖区既有河口湿地和高原草场,也有泥质、沙质和石质滩涂,为70余种水鸟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场所,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動物黑颈鹤和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大天鹅和蓑羽鹤等。尤其是在蛋岛、鸬鹚岛、海心山和三块石,聚集着大量水鸟繁殖,典型物种包括斑头雁、普通鸬鹚、渔鸥和棕头鸥。 每年3月中下旬,大约有8000只斑头雁陆续到达青海湖,主要在蛋岛和三块石繁殖。从7月份开始,在数月辛勤的繁殖结束后,成鸟进入休整阶段。它们离开繁殖地到达人迹罕至、食物丰富的河口地带进行换羽和脂肪积累,为秋季迁徙做好准备。与大局部其他鸟类不同,雁鸭类一次性脱落全部飞羽,在此后一个多月内大量进食并快速长出新的飞羽。这一阶段的斑头雁无法飞行,极度脆弱,容易成为猎捕对象。青海湖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较少的人为干扰为斑头雁的换羽提供了保障。 青藏高原对留鸟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为众多水鸟提供得天独厚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留鸟必须挑战高海拔落差.并经受高原低氧和严苛气候的考验.进行高强度的迁徒飞行。 9月份,随着寒流到来,斑头雁陆续开始迁徙。除了少量个体沿东南方向迁徙至云贵外,90%以上的个体沿西南方向跨越青藏高原到达藏南或印度越冬。南迁过程中首个重要驿站为扎陵湖和鄂陵湖,这两个湖泊位于青海省玛多县境内,通过河流连通,被称为“黄河源头姊妹湖〞,总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在周边严重荒漠化和盐碱化的环境中,扎陵湖和鄂陵湖俨然两颗沙漠明珠,是诸多迁徙水鸟的能量补给站。卫星跟踪说明,将近一半的南迁斑头雁在扎陵湖和鄂陵湖中途停歇,平均停歇近一个月。然而,这并不表示扎陵湖和鄂陵湖拥有丰富的食物资源。与春季北迁进程快速、以便先于竞争对手到达繁殖地抢占高质量营巢场所不同,斑头雁的秋季迁徙相当悠闲,只要气候条件允许,往往就近选择适宜地点长期逗留,直到寒流迫使它们继续南迁。 10月底至11月初,斑头雁陆续进入西藏,通常在藏北的河流和湖泊中稍作停留,于11月中下旬到达藏南“一江两河〞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周边区域,还有南侧的羊卓雍错。这一区域农田众多,青稞、小麦、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