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时期
XX
扶贫开发
思考
对新时期XX县区扶贫开发的思考
XX县区地处XX省东南部,XX市北部,总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3万人,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六盘山集中连片地区特困县和“三西〞农业建设县,也是全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2023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至25.41万人,比2023年累计减贫6.87万人,贫困面下降到44.4%,下降11.5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23年的3294元增加到2023年的4430元,净增1136元。
一、目前XX县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
(一)以产业扶贫为支撑,着力构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主渠道。坚持把做大做强林果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举措,按照“政府扶持,农户参与,产业支撑,开展壮大〞扶贫开发思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产业与开发相结合,大力开展以苹果、桃、花椒为主的林果业,有力的促进了贫困农户的自我开展能力。一是不断扩大林果基地。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采用政府工程补助,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基地建设的方式,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开展以苹果、桃、花椒为主的林果生产基地。“十一五〞以来,全县累计新建优质果品基地40多万亩,目前全县以苹果、桃、花椒为主的林果面积达90.6万亩,建成林果千亩村158个,专业村82个,全县17个乡镇林果面积都到达万亩以上。二是着力提升林果产品质量。以推行优质无公害生产为重点,不断加大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建成了苹果、桃农业综合示范园固定培训基地和科技示范点3处,大力推广果实套袋、配方施肥、黑膜覆盖等十大先进实用技术,年培训果农2.5万人(次)以上;建立优质苹果、桃新品种园6处,累计引进培育桃新品种70个,苹果新品种26个,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秦安蜜桃、秦安红富士苹果等果品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秦安蜜桃〞和“秦富一号〞苹果曾连续两年在奥运推荐果品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并荣获“中华名果〞称号,“秦安蜜桃〞、“秦安苹果〞、“秦安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XX县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建设十强县等称号,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苹果之乡,林果产业已成为秦安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品牌产业。三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采取政府引导、招商引资、以奖代补、扶贫贴息等多种形式,相继引进并建成了以果品加工为主的安伏万吨果汁厂,以花椒加工销售为主的天水盛源商贸,以果品储藏运销为主的盈动果品等一批以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果农和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根本形成。目前,全县果品冷藏保鲜、包装等各类果品企业达59家,果品专业市场20多个,建成果品气调库58座,简易半地下式通风果窖12680座,年贮藏果品26.5万吨,初步形成了产、贮、运、销为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2023年全县果品总产量47.4万吨,实现产值19.8亿元,林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林果产业已成为秦安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以整合资金为依托,不断提高连片开发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在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等工程的根底上,大力整合农、林、水、交通、教育、卫生等涉农部门的工程资金,加大片带开发力度,提高扶贫资金综合效益。202223年以来,我们按照“建一村,带一片,建十村,活一方〞的标准,在全县11个贫困片带的48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工程和3个整乡推进工程、1个省级连片开发工程。累计新修砂化农路256.4公里,硬化道路117.8公里,梯田12550亩,小型水利3处,过水桥面7座。通过在贫困村大力修建村组农路、梯田、小型水利等根底设施工程,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开展能力。同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那么,大力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涉农工程资金,实施整流域、整区域综合开发工程,探索出了“梯田+林果+节灌+全膜+路网〞的“五位一体〞旱作农业开展新模式,有力地提高扶贫工程、涉农工程的综合效益。202223-2023年,在整村推进、整乡推进、片带开发工程实施中,共整合其它涉农工程资金3.82亿元,新修产业农路533.5公里,梯田6.35万亩,新建优质果园11.5万多亩,建成节水灌溉设施果园1.25万亩,有效提升了扶贫开发的综合成效。
(三)以根底建设为抓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秦安自然条件较差,农业根底设施薄弱,是长期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因素。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坚持根底设施建设先行的原那么,按照改善生产条件、夯实农业根底、实现可持续开展的要求,紧紧围绕贫困农民稳定增收这一中心,修梯田,兴水利,通农路,打水窖,覆全膜,栽果树,建基地,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一是积极实施农村道路建设。按照“有树没路地方修路,有路没树地方植树〞的思路,紧紧围绕林果产业开展,加快产业路网建设,积极为产业开展、产品增值提供快捷通道,为贫困乡村开展、贫困人口致富打通信息通道。202223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农村通达通畅工程297条758公里,17个乡镇全部实现通油,42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达,225个行政村实现通畅,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到达1490公里。二是大力兴修梯田和小水利工程。秦安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县份,年降水量缺乏520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春季干旱少雨,经常使农作物减产、绝收,人畜饮水困难,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问题一度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农业灌溉需求迫切,水资源的短缺和合理开发利用已是摆在XX县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开展的决定出台后,县委、县政府抢抓政策机遇,把修梯田、兴水利、建提灌作为改善山区农业根本条件,促农增增收的战略选择和根本出路,提出了集、蓄、拦、引、提,留住天上水,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三水齐抓〞的兴水治旱思路,大力推进以坡改梯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功走出了“修梯田、集雨水,调结构、兴果业,保民生、促增收〞的综合农业开展路子。202223年以来,全县累计修建梯田18万亩,治理小流域163平方公里,整理土地2.2万亩,建成集雨场6个,沼气池2023489口,农村饮水平安和小水利工程35处,累计建成水窖73568眼,解决了28.6万人的饮水不平安问题。三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一轴三线〞的要求,以“百里生态文化长廊〞和葫芦河生态公园、凤山公园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以道路绿化、村庄美化、巷道硬化、人居环境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两年来,累计实施生态防护林6.4万亩,完成重点道路、村庄道路绿化480多公里,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只有将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更好地统筹开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公共效劳能力。202223年以来,在加大教育根底建设投入的同时,将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作为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又一主渠道,新建乡镇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113所,为医病患者报销医药费用5亿多元。同时,加强了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新建村文化活动场所20处,解决了贫困村开展活动无阵地、培训村民无场所等突出问题。通过一系列根底设施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而且也破解了产业开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为主导产业开展奠定了坚实根底,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以教育扶贫为根本,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开展能力。我们坚持把优先教育事业作为振兴秦安经济、开展社会事业的重要举措,不断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持续加大对贫困乡村教育投入,自202223年以来,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无偿划拨土地20232亩,启动实施了总投资8742.26万元的县一中改扩建工程,着力打造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23年,全县共计投资2亿多元,新建、改建、维修各级各类学校45所,县一幼被评为省级示范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220236人,其中县一中二本以上上线1400多人。县一中、二中、五中,兴国中学、桥南初中,兴国一小、二小、四小、五小均是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学校,全县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同时,我们还结合XX县区立地条件差,山大沟深,教学点比较分散,师资力量较为紧张的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打破常规,启动了陇城教育园区试点工作,规划新建教师周转房2栋144套11990平方米、教学教研综合楼1栋3393平方米,将全镇范围内所有教师整合到乡镇,根据乡、村要求统一进行配送,改校车拉学生到XX县区上课为校车拉着老师到农村授课,对教学点实行完全小学分包管理,教学点所需教师由所分包的完全小学派教师轮流包教,个别短缺专业实行教师巡回走教,通过这些措施,将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子女上学难,农村根底教育师资薄弱等诸多问题,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开展能力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五)以劳务扶贫为重点,不断拓宽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新领域。我们把开展劳务经济作为强民XX县区的大产业,加快脱贫步伐、减少贫困人口的新途径,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基地培训、能人带动、促进输转〞的工作思路,建市场,筑基地,扩规模,提素质,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优势,精准扶贫扶智,有力助推了全县劳务产业的开展。一是强化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大龄女童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培训工程,突出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校企联合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劳动技能和“两后生〞培训,有效提高我县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依法维权益意识,着力促进我县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202223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扶贫科技培训班400多期,累计培训贫困户劳动力8.35万人(次),开展劳务输转技能培训1.1万人,培训贫困户“两后生〞720230人,“雨露方案〞补助高、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1.2万人次,通过培训,使80%以上的贫困村劳动力得到稳定就业。2023年全县输转劳动力11.2万人,创劳务收入13.9亿元,劳务收入在我县农民收入结构中的比例稳步增加。二是着力打造秦安劳务品牌。坚持将培育劳务品牌作为提高劳务输转质量的重要支撑,依托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宣传、推介秦安劳务品牌,成功打造了大地湾建筑工、娲乡家政妹、秦安名厨师、成纪效劳员等劳务品牌,促进我县劳务输转由低端型向品牌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大力扶持劳务创业。积极实施“走出去、立住脚、返回来〞的三步走战略,充分利用劳务输出能人和经纪人的作用,在带动输出的根底上,发挥劳务输转人员观念新、信息灵、有技术、有资金的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通过落实扶贫贴息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双联〞惠农贷款,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等形式,对返乡创业人员在金融信贷支持、注册登记、缴纳税金、土地使用、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2223年以来,全县共落实扶贫贷款贴息845万元,其中:落实企业扶贫贷款贴息273万元,农户扶贫贷款贴息572万元;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02亿元,“双联〞惠农贷款5885万元,银企对接贷款30.7亿元。
(六)以“双联〞行动为契机,切实加大社会帮扶工作力度。以省委深入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以实现“八个全覆盖〞和做好“五件实事〞为抓手,以“五联五帮〞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东西扶贫协作和国家部委、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密切联系省、市各级帮扶单位,加大县、乡单位帮扶工作力度,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形成全社会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2023年以来,省、市、县、乡各级帮扶单位共为我县335个贫困村捐助资金达5353万元,捐助各类物资折现874万元。通过社会各界对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在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真帮实扶,有力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