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检查制度.docx
下载文档

ID:864414

大小:21.47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人大代表 视察 调研 检查 制度
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检查制度 一、乡(镇)人大要组织代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进行视察、调研和检查,听取代表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每年至少组织人大代表对本乡(镇)重点工作或重大工程建设情况、人代会议案和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各进行一次集中视察; 三、每年围绕本乡(镇)产业开展情况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代表进行一次以上的专题调研; 四、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代表进行一次执法检查,了解宪法、法律法规在本乡(镇)的贯彻执行情况; 五、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要务实求效,不搞形式。在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中,代表可就相关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但不直接处理问题; 六、对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中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乡(镇)人大要催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整改并答复代表。 第二篇:人大代表视察制度人大代表视察制度 一、人大代表的视察活动是代表依法行使职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全体代表应积极参加视察活动。 二、代表视察按年度视察方案进行,必要时可增加专题视察。 三、认真做好视察前的准备工作,搞好视察前调查,拟定视察方案,并提前通知代表和被视察单位做好准备。 四、代表视察主要围绕法律、法规的实施;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等进行。 五、代表视察按照视察内容和便于组织活动的原那么组成视察小组,视察时可以邀请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同时邀请驻镇的上级人大代表参加。 六、被视察单位要热情接待代表视察,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认真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七、代表视察时必须遵守视察纪律,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 八、对视察中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人大主席、副主席交政府及有关单位办理。承办单位应规定时间内将办理结果报告人大主席团,并答复代表。 第三篇:人大代表视察制度人大代表视察制度 一、人大代表的视察活动是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一项重要工作,全体代表应积极参加视察活动。 二、代表视察的形式主要有: 1、全面视察,每年在人代会之前和年度中期分别组织全体代表就地视察。 2、代表小组视察,列入代表小组活动方案,每年不少于一次。 3、专题视察,由镇人大主席团提出视察专题,组织有关代表进行视察,视察内容和视察次数根据工作任务需要确定,列入镇人大主席团或活动小组年度工作方案。 4、代表个人或相约几位代表持代表证视察。 三、代表视察主要围绕法律、法规的实施,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镇中心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等,通过视察力求推进政府工作,提高视察效果。 四、认真做好视察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视察的目的,拟定视察方案,并提前通知代表和被视察单位做好准备工作。 五、被视察单位要热情接待代表视察,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认真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六、视察时可以邀请本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也可邀请在本地的上级人大代表参加。 七、视察中,应遵守视察纪律,代表个人不得随意表态,视察组不得直接处理问题。视察中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代表小组长通过人大主席团交政府及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承办单位应在三个月内将办理结果告知人大代表。 第四篇:人大代表视察制度人大代表视察制度 为标准代表是查行为,确保视察效果,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代表视察每年举行1—2次,视察采取集中视察、主题视察和持证视察三种形式。 2、代表视察时,要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密切联系群众,取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3、代表应积极参加,因故不能参加时提前请假。 4、视察结束后,提出视察报告。 第五篇:人大代表视察情况的调研报告人大代表视察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日,镇人大组织镇人大代表对全镇2023年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目的和方法 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举措;是总结成绩、寻找问题、研究探讨镇社会事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镇党委、政府乃至县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是落实镇人大年初工作方案安排的一项重要的调研任务,以丰富基层人大活动的内容,开展这项活动意义重大。开展这次调研首先得到了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为调研活动提供了支持。 二、调研的结果 (一)根底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1、狠抓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年来镇政府始终把水、林、田、路的综合整治作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道路建设、水利整治,根底产业各个方面,大力争取工程资金投入,利用“一事一议〞,引导群众筹劳集资,建成人饮水利设施(42)处,安装管道(7500)米,有效改善全镇农民的饮水条件;实施公路建设工程两个,整治村道路3条(28)公里。规划新修村道公路2条(26)公里,新修和改扩建村级活动室8个,全面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全镇已经实现村村通,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阔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一致认为还有不尽如人意和不够完善的地方,有的需要县及县以上部门统筹考虑,有的属镇村应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有的需要部门相互配合改善工作,才能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群众更加满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开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无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开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农村投入严重缺乏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根底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根底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缺乏。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根底设施投入缺乏瓶颈制约,局部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开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2023年,自大多数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生病问题相对来说有了保障。但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缺乏,底子薄、根底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缺乏,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四)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阔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村干部、党员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着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开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开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开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效劳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局部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因此村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开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开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开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开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开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开展。统筹城乡开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开展、城乡根底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开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效劳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根底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根底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根底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效劳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平安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开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开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时机建立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稳固政府出大头的农村根本医疗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根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根底,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广阔农民群众同享改革开展的成果。 第10页 共10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