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节
外生
开花
结果
意外
生成
综合
实践
文化
节外生枝处开花也结果——堂意外生成的综合实践课莲文化的魅
节外生枝处开花也结果
——堂意外生成的综合实践课
[案例背景]
一、知识背景。一星期以前学习完周敦颐的爱莲说时,老师就布置同学们去多多收集有关莲的各种资料,为本单元的综合实践课效劳。
二、预设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课莲文化的魅力
三、预设学习目标:
1、了解莲的各种相关知识
2、品味莲文化
3、布置以“莲〞为话题的学生作文
[案例描述]
一、节外又生枝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书本,面带微笑,步履轻松地踏进了教室。师生相互问好后,我开始对学生进行自己成竹在胸的“莲文化〞解读。
师。同学们,不久前我们刚学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周敦颐眼中,莲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为什么对莲情有独衷。
(同学们纷纷答复,或译课文原句,或自行表达——我颔首,微笑,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答案尽在我的预想中。)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就让我们把爱莲说齐背一遍,再次品味作者眼中莲花的高贵品质""在我的设想中,由爱莲说导入“莲文化〞,让学生在感知莲的品质﹑特征后去探究与“莲〞相关的话题,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就在学生背诵时,我觉察后排的几个男生根本没有开口,而是低着脑袋,双手伸在抽屉里,摸摸索索的不知在干些什么。
我径直向他们走去。我想我得知晓他们为什么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可当我走到他们座位边时,他们恰便似真有第六感官,顷刻间一个个又坐得笔直。
我疑惑地返回到讲台边。
突然,前排的女生们一阵骚动,其中一个甚至惊恐地尖叫起来。继而我觉察几乎全班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有的还带着〞邪乎〞的笑。怎么回事。我打量自己。
天哪,我的衣摆周围,竟然爬着好多个蠕蠕而动的胖虫子。
这些搞“恶作剧〞的家伙。一阵无名火“嗖〞得在我心中升腾,我的怒气难以抑制,只是尚未来得及发作。惊骇之中,我用书本拍掉了虫子,伸脚就要抹去。
突然,几个同学纷纷站起“发言〞。
生1。别,别抹。那不是普通的虫,是可爱的蚕宝宝。
我抬起头,气恼地瞟了那学生一眼——他正是后排不认真上课的学生之一。
生2。老师,千万别生气。我们只是跟您开个玩笑。大家不是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吗。秋蚕也是如此啊。蚕是值得尊敬的,我们把蚕放到您身上,是对您的赞美。
生3。老师,你不知道吧。我们偷偷地养了很多蚕,养蚕可有意思哪。
接着,更有学生提议。“老师,我们索性别上‘莲文化’了,我们就上‘蚕文化’吧。那多带劲啊。〞
他的话引来了学生的一片轻笑声,可我清楚看出了包括女生在内,同学们的眼神中的渴望。
我哭笑不得。这些学生啊,真是又可恼又可爱,竟然有本领把他们带给我的火气化解掉。罢,罢,罢。我冷静下来,细加思忖:是啊,既然他们对蚕那么感兴趣,既然他们都有着养蚕的亲身体验,既然对他们而言,“莲文化〞的魅力难敌“蚕文化〞,那么,我何不就投其所好,与学生共同探究他们所提出的“蚕文化〞呢。
(只是,我心中隐隐担忧。课堂上已消耗了五六分钟时间,这节课能上好吗。)
师(挺挺腰,清清口,大手一挥)。好。老师既往不咎。现在就请养蚕者把你们的劳动成果摆放到桌面上来,大家一起观察。(师生对视,笑)
一阵翻桌掀“柜〞的嘈杂后,学生课桌上摆放了大大小小的纸盒、录音磁带盒,还有英语磁带的外包装盒。除了青青的桑叶,便是那一条条埋头啃吃的蚕宝宝。同学们兴奋地看着,冲动地用手指拨弄着蚕宝宝那软绵绵的身体,快乐之情满溢在脸上。
我知道激发同学们积极性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按照同学们的意愿,让他们自由组合,分成“蚕的历史〞、“蚕的一生〞、“蚕的精神〞、“蚕的文学〞四组,让他们分工合作,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文化〞。
二、意外的精彩
对于这堂课的效果,我实在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我觉得那或许只是同学们的一时兴之所至而已,更何况时间如此短促,能行吗。
没想到,同学们最后十分钟的才学展示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刮目相看,令我深有感触。
下面是各小组的发言:
“蚕的历史〞组代表。蚕的家乡在中国。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相传皇帝的妃子嫘祖,就教人们种桑、养蚕、抽丝、织布,让大家有好的衣服穿。西汉时期,中国就开辟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那是因为欧洲人特别喜欢中国的丝织品。
(学生鼓掌)
“蚕的一生〞组代表(他还亮出了蚕各阶段的生活图片)。经过查阅资料和我们的现场观察,我们知道蚕一生经历了卵、蚁蚕、二至五龄蚕、蚕蛹、蚕蛾五个时期,颜色依次呈现出黄色、黑色、白色、茶褐色、白色的变化,期间又经历了五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蚕宝宝成长都很迅速。而第五次蜕皮是吐丝后在茧内蜕变,最后变成蚕蛾,我们肉眼看不到。
(学生们边听边点头,最后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蚕的精神〞代表。“蚕的一生〞是在不停地吃桑叶过程中蜕变的。他们用了大局部时间不停的吃,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尽快的做茧吐丝,而决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抽丝作茧时,他们将自己困在里面,不吃不喝,吐出了身体里的最后精华;待到茧蛾爬出,他们还要在临死之前,产下后代(卵),然后守着后代默默死去。蚕的无私奉献精神、死而后已精神、舐犊情深精神太令我们感动了。蚕,值得我们尊敬。
(我也动容了,跟着同学们热烈鼓掌)
“蚕的文学〞组代表:我组尽力收集,却所获有限。除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除了张俞的蚕妇,我们实在找不到其他相关作品,我们为蚕鸣不平。为了表达对蚕的敬意,我们制作了两副对联(书法展示:“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丝丝缕缕春蚕吐精华,兢兢业业老牛耘希望〞),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我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看了我一眼,我示意他继续下去),集体创作了一首诗,特意献丑,欢迎指正。
这位代表最后一句话,显然在模仿电视中某人物的声调,把大家都给逗乐了;然而,文学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又马上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境界。
蚕之颂
蚕天之骄虫应时而生心怀天下
不停地吃不停地长
那一双双嫉恨的目光你熟视无睹
胆战心惊的时候你很沉着
你很洒脱
坎坷曲折的人生啊你坦然走过让嫉恨者羞愧你的生命在涅磐
啊,蚕天之骄虫应时而生心怀天下
作茧自缚的日子伴随着诗歌朗诵,下课铃响了;可是,瞧同学们那忘神的模样,那专注的表情——竟然陶醉其中、浑然不觉了。
[后记]在那一周的语文随笔中,绝大多数同学写到了这一堂课,写他们的感受,写他们的体会,也写了许多与“蚕〞相关的作文,真是字字生动,篇篇精彩。而我,也曾暗地里去向学生打探:在那么短促的时间内,为什么他们能将蚕的历史、蚕的一生等了解地这么透彻。那些书法、图片又是从何而来。结果,引来了那个学生一脸的得意:“嘿嘿,早在你布置我们收集有关‘莲’的资料时,我们就想到也去收集一下蚕的资料啦。莲的资料没什么好收集的,书中几乎都有。能收集到书中没有的蚕的资料,才算本领。〞
我愕然,复又惊喜。有生如此,夫复何求。
[案例反思]这堂综合实践课,完全跳出了我预设的内容,使我的课堂教学没有按照事先设计的过程进行,但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整堂课让我感触良多:
一、意外发生巧调适
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在本节课堂中,既有教师和学生间的矛盾,又有教师对学生预见不充分而产生的意外。面对种种意外,教师应迅速准确的作出判断,并妥善解决。虽然这节课,我的怒气终因学生的可爱之语而消释,自己不是巧妙调适意外的主动者,但我还是及时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消除了矛盾,并让课堂继续在轻松气氛中顺利进行下去;对于学生所展现的未曾预料到的精彩,老师那么尽量做到融入其中,感受他们的激情,体会他们的成功。
二、兴之所至金石开
莲花,是美的,但生活中见过,书本上介绍得更多;蚕,是神秘的,那蠕蠕而动的小生命,竟然经历了生命中的几次蜕变,最终变成了形态完全不同的蚕蛾,再加上亲手喂养的实践,学生们对蚕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莲的兴趣。正是因为这种兴趣,才有了学生们积极的自主探究(课前、课中),才有了精彩的探究结果(课尾)。“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学生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蚕的好奇。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启发教师在生活中应多了解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那么千方百计地调动孩子们的兴趣,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兴趣的激发中去领会语文课的独特美感。
三、学生主体应尊重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效劳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效劳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平安的课堂气氛。〞新课标要求我们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关系。唯有创设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尊重,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更大发挥,有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创造性的激发,教师才能在课堂中拥有一份意外的惊喜。
一堂意外生成的综合实践课让我明白。巧妙引导,细心呵护,节外生枝处,何尝不是一道好风景。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