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丽娘的舞台形象影视戏曲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862108

大小:63KB

页数:1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杜丽娘的舞台形象 影视戏曲专业 杜丽娘 舞台 形象 影视 戏曲 专业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2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2 (一)汤显祖简介 2 (二)《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塑造原因 3 1、社会原因 3 2、作者经历 3 (三)杜丽娘形象介绍 ……………………………………………………………………………………….……………..4 二、青春版《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比较 4 (一)青春版《牡丹亭》介绍 4 (二)两部作品的相同点 4 1、以情为主旨展开 4 2、以梦为线索贯穿 4 (二)两部作品的不同点 5 1、定位不同 5 2、人物塑造侧重点不同 5 3、情感表达方式不同 6 4、主题思想不同 ...........................................................................................................7 三、青春版《牡丹亭》与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比较 (一)相同点 7 1、内心蜕变相同--顺从到叛逆 7 2、矛盾的聚焦相同--“情感”与“理性” 9 3、 形象相同--至情的化身 .........................................................................................10 4、 塑造人物的手法相同................................................................................................10 (二)不同点.................................................................................................................................11 1、性格表现不同 11 2、舞台形象不同 12 参考文献 13 杜丽娘的戏曲舞台形象 摘要:作为优秀戏曲作品,《牡丹亭》不仅为我们呈现出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也将杜丽娘美丽。娇美的形象植入我们发心中。事实上,随着时代发展,对于戏曲舞台上杜丽娘的解读也具有一定差异,为了更好让人们了解杜丽娘这个充满美丽的女性形象,本人据此对杜丽娘的戏曲舞台形象进行论文的论述。本文汤显祖与《牡丹亭》进行简介,其次对青春版《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比较进行分析,然后青春版《牡丹亭》与汤显祖《牡丹亭》 杜丽娘形象的比较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论文总结。 关键词:杜丽娘 戏曲 舞台形象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汤显祖简介 中国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为明朝人(1550年至1616年)。他字义仍,号清远道人、若士、海若。出生于江西临川,是汉族人。他的家乡在临川云山,之后又搬至现在称为抚州的汤家山。汤显祖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上天资过人,很早就有了名气,他精通诗词歌赋而且在天文、地理、医学等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在34岁时考中进士,之后被派往南京任职,曾担任太常寺博士等职务。 在中国戏曲史上,汤显祖是一位最富有哲学气质的作家,他曾师从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同时对这一学派的的另两位启蒙思想家李卓吾与释达观也十分钦佩。泰州学派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主张人性自由,主张人应该有情感的欲望,这对当时儒家封建思想是一个不小的碰撞,而且在明朝后期掀起了一种新的思想,这种思想具有先进性和启发性。在他的主张里,否定了理性对人情欲的扼杀,认识到了两者的矛盾和对立。 汤显祖以戏曲创作家的身份最为出名,他的代表作有四部,它们被共同称为“临川四梦”,在这四部作品当中,牡丹亭是最为出色的,他所创作的戏剧作品不仅在中国文明,而且还受到外国观众的喜爱。他所创作的另一部作品《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一部很著名的作品,是导演学发展的启蒙,对其具有指导意义。不仅如此,汤显祖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著名的代表作品有《红泉逸草》等。 (二)《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塑造原因 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的《牡丹亭》,是结合了当时落后的封建儒家思想体制,而在剧情里创作的花神又是以道家的思想为原型构造的,杜丽娘能够死而复生则是以佛教的三生说思想展开的。作者将三种不同宗教思想穿插在同一部作品里,将自己所有情感都表现在这部剧中,使他的至情学说更淋漓的表达出来。他在《牡丹亭题辞》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情感至上主义的观点:“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能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这种至情说,显然带有人本主义和个性解放的启蒙色彩,代表着晚明的时代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的文学家与戏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剧结合了当时明朝社会的时代背景,通过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将其进行展现,使整部作品具有传奇的浪漫色彩。该作品共有五十五回,情节环环相扣,每一节都为后面的故事做了铺垫,里面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部作品花费了他更多的心血。《牡丹亭》这部剧的思想不但是为了赞美人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的形式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对泯灭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进行犀利的否定。 1、社会原因 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发展,扼杀人性,女性受到礼教的束缚就更为残酷。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这样,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比如反对超经济的搾取方式,主张个人主义的国民之富;反对君主专制的政体,主张没有皇帝的民主政治;反对迷信和正统思想的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等等。在文学上,出现了以市井人物为主角的文艺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汤显祖通过塑造杜丽娘这一形象,表现对当时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反抗,倡导人性的自由,这在当时使思想的一大进步。 2、作者经历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在为官期间,看到了朝廷官风不正、腐败不堪的景象,向皇帝建言惹得圣上大怒,随之被贬,在浙江遂昌县担任知县,在任职的五年间,为官清廉,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因损害了当地权贵的利益而受到排挤和陷害,在不可忍受的条件下离职回乡。赋闲期间,对当时的朝廷还抱有一丝希望,渴望能够重新被重用,但同时又想朝廷能够有可重用的大臣,官风廉政,百姓淳朴,安居乐业,自己能做做诗就可以了,最终渐渐打消了重新为官的想法,专心于诗词及戏曲的研究和创作。 在这部剧中,汤显祖将自己笔下的杜丽娘赋予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及灵性,他在剧中无处不流露出对这种生命意识赞赏,因为这种意识是一个人应有的天性。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杜丽娘这种思想是违背了封建礼数的,当两者发生矛盾和碰撞时,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爱情,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用自己的生命与封建礼教做抗争,使这部戏曲的情感主旨得到了升华,对当时封建落后思想进行了冲击。在捍卫爱情的道路上,杜丽娘遇到了重重阻碍和困难,但她依然没有选择放弃,最终谱写了一段超越生死的爱恋。 (三)杜丽娘形象介绍 杜丽娘是作者倾尽全力塑造的戏剧主人公,其他人物都是她的陪衬或背景,在情节上也不构成戏剧冲突的对立方。这个人物体现着作者的生命哲学观念,通过她不只是要歌颂少男少女的爱情,更主要是在于对封建礼教下人的生命状态进行反思,对传统的道德理念进行指控。 杜丽娘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冷漠但实际内心热情似火,她的人格特点比较复杂矛盾。作为名门闺秀的杜太守之女,她不能逃脱封建礼教的幽闭式教育,当她经历过梦幻界、幽冥界的生死之爱,复归人间界之后,柳梦梅对她的求婚,竟被她以“以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由拒绝,可见她受礼教毒害之深。但是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使她的情感和直觉麻木僵直,乃至暂时休克窒息,却永远无法熄灭人的内在自然情欲的火焰。《惊梦》与《寻梦》两出是《牡丹亭》的戏胆,极其真实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在生命之火由逐渐喷发到焚毁一切束缚的壮丽景象。 二、青春版《牡丹亭》与汤显祖《牡丹亭》比较 (一)青春版《牡丹亭》介绍 青春版的《牡丹亭》是在知名戏曲创作家白先勇先生笔下完成的,它集合了众多戏曲创作家的智慧和结晶。这部作品在原著的基础上重新加入了时代的新元素和艺术的新思想,并且也保留了昆曲古典韵律的美感和特点。白先勇的《牡丹亭》是以当代人们的欣赏标准为基础构思的,展现出与原著不一样的魅力。它通过戏曲舞台的形式来表达,对原著进行了精简,只保留了原著的核心内容,让整个故事更加紧凑,思想表现更加明了,线索更加清晰,曲折的故事情节让整体更具吸引力,所以它能够淋漓尽致的将古老的昆剧以现代的戏剧形式展现出来。 (二)两部作品的相同点 1、以情为主旨展开 《牡丹亭》创作的主旨始终围绕一个情字展开,汤显祖版的《牡丹亭》将“情”分为了三部曲,从感情的萌生到感情加深最后至刻骨铭心,整部剧也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汤显祖塑造的杜丽娘是一个至情的女子,她在梦中萌生真情,从此便不能控制、无法自拔,即使付出生命也要追求真爱,最终和柳梦梅终成眷属。从这部剧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追求真情的赞美之意,因为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它比生命更加重要,为了它即便要违背封建礼教也在所不惜,这场爱情撼天动地,最后也有了好的结局。《牡丹亭》是文学艺术珍宝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它是《西厢记》的发展,更是《红楼梦》的启蒙。青春版的《牡丹亭》同样以情为主旨,并删除了原作中大量与情无关的内容,尤其是杜丽娘与柳梦梅刻骨铭心的感情是整部剧的核心,同时也包括了其他人物的感情,例如:杜丽娘双亲对女儿的爱护之情、女主人公和春香的友谊、男主人公和仆人之间的感情还有地狱胡审判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维护、石道姑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等。戏曲里的情感线索相互交织,使内容更加饱满。 2、以梦为线索贯穿 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对于戏曲作品的创作,最重要的是戏曲的结构,一部作品是否能够成为一部具有魅力和感染力艺术品,它的结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结构巧妙,以梦为线索贯穿整部戏,整部戏曲总共有五十五回,虽然故事情节复杂但却不混乱,结构紧凑而有序。第二回通过一场梦柳梦梅出现了,开启了这段爱情的萌芽,这场梦奠定了两人前世之缘,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在结构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白先勇在制作新《牡丹亭》的过程中,尽量将它的表现更贴近于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同时又不失昆剧的美感,将原著内容核心保留,使剧情的完整性未因为精简而遭到破坏。对于述梦部分,是贯穿整篇文章的线索,保留了其精华,同样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情节安排更加合理巧妙,节奏紧凑,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通过现代舞台的形式将这种古典美表现出来,更加精彩。 (三) 两部作品的不同点 1、定位不同 在汤显祖版的《牡丹亭》中,是结合了当时落后的封建儒家思想体制,而在剧情里创作的花神又是以道家的思想为原型构造的,杜丽娘能够死而复生则是以佛教的三生说思想展开的。作者将三种不同宗教思想穿插在同一部作品里,将自己所有情感都表现在这部剧中,使他的至情学说更淋漓的表达出来。故事以明朝社会为背景并加入了带有神话色彩的内容,使故事更加神秘富有传奇。也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对泯灭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进行犀利的否定。 青春版《牡丹亭》保留和传承了古老昆曲的古典韵律,使其更加典雅,让观众在当今这种喧嚣的时代中感受到一丝宁静。于丹曾经说过:“昆曲是一种奢侈品,它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闲暇的时间,让我们能够心游万初,在审美中完成一个从容而优游的穿越,然后找到自己的人生真谛。”[1] 以这个角度讲,青春版的《牡丹亭》可以为人们消除杂念,摆脱喧嚣。它发扬了昆曲的柔情、梦幻、曼妙与细腻,他向身处在物欲横流时代的我们勾画了一幅至纯至情的世界,让我们在这个以娱乐为主、消费快餐文化的年代还能够汲取精神的养料,感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