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深入
学习
朱有勇
脱贫
攻坚
精神
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朱有勇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5篇
深入学习朱有勇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1
朱有勇教授深入脱贫攻坚基层一线,挂钩联系XX县区以来,全县的扶贫产业开展成效显著。以林下种植三七等中草药的做法成功带动了当地森林资源的充分利用,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展。他将论文写在了土地上,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运用到扶贫攻坚中。
深入基层,与群众耐心交流。澜沧拉祜族当地少数民族由于语言交流障碍且当地人民不愿交流和沟通,导致了解情况进度缓慢。朱教授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欢迎。他科学地分析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温度湿度等森林资源比土地多的得天独厚的长板,也分析出了素质性贫困的短板。他鼓励贫困群众放平心态,不要因为贫困而害怕和羞愧。针对森林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他与自己的团队在研究的根底上,选择了林下种植三七等中药材进行试验,经过验收开始推广,林下三七的种植有最初试点的5亩扩大到第二年的300亩,再到3000亩,不断扩大林下三七的经济效应。
开展培训和指导,为贫困地区带去产业开展技术和销售渠道。朱教授让来参加培训的人员明确此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自己富、带动身边的人富,让参训人员坚决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决心和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种植技术和实地操作的学习中去。朱教授将产业和电商平台向结合,为贫困地区规划了一条产品直销到消费者手中的渠道,防止了中间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他对自己科技成果撒在扶贫土地上深感欣慰,他说这是一个知识分子该做的和必须做的,是一种本职责任和使命,这种全新全意为国家、为人民的真心令人动容。
朱有勇教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和满满当当的收获,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也彰显出了其坚守党员的信仰和使命,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勇于担当作为,鼓励更多的党员干部。
深入学习朱有勇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2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所有扶贫工作者吹响的进攻号角。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朱有勇。
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XX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会种庄家的农民,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成为人民群众心中最美的农民院士。
为民谋福,他有着强烈的担当精神。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要有担当,他说: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着村民开展特色产业。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科技扶贫上,在大山深处最穷的地方洒下一名老党员的血汗。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也是我们党能够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重要原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须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脱贫攻坚决胜时期,更是呼唤着共产党人的担当。我们要积极学习朱有勇院士的担当精神,切实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脱贫攻坚,他有着强烈的实干精神。面对贫困,朱有勇并没有丝毫犹豫,以实际行动开展科技扶贫。他立足贫区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2023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扎根边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科研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实干才能给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珍贵财富。我们要积极学习朱有勇院士的实干精神,把所有对未来的希冀凝练在双手之间。
作为奋进新时代的一份子,我们都要积极学习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和担当实干的崇高精神,投身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应有奉献。
深入学习朱有勇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3
朱有勇,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11月出生,云南个旧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XX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作为一名农业专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奉献三农事业,始终恪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
近5年,朱有勇在云南普洱XX县区躬耕山野科技扶贫,让上千农民学会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种植技能,带动了一批深度贫困中的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2023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始结对帮扶澜XX县区。年富力强的60后院士朱有勇选择到距昆明近600公里的澜XX县区竹塘乡蒿枝坝科技扶贫,他和团队利用科技创新的利器,确定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脱贫致富模式:构建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院士、专家和公司抱团帮助农户解决技术、物资及销售方面的问题,农户专心学技术搞种植,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坚持不准施用一粒化肥,不准使用一滴农药的品质控制标准种植林下有机三七,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开展之路,促进农户大幅增收hellip;hellip;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XX省科技扶贫示XX县区的跨越。
看到科研成果在千万户农民家里开花结果,比拿多高的奖金、发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快乐,朱有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学习,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把典范的力量转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入学习朱有勇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4
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我国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XX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有勇的大半生和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朱有勇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家安在田间地头,时常穿着一身沾满泥土的迷彩服带着一帮农民群众在田里耕作,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教授农民院士。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快乐。
朱有勇,这个看上去黑黑瘦瘦的六旬老人,紧盯农业科技开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创新性开启了不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探索之路,用3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在自然杂志封面全文发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植保界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同时,在他的努力下,世界性难题大宗中药材品种三七连作障碍也迎刃而解。
他总是心系群众,始终全身心融入到贫困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问题。2023年,中国工程院对口XX省普洱市XX县区开展脱贫攻坚,召集在云南的工程院院士开会决定由谁来牵头承担这一重任。当时60岁的朱有勇毅然决然地说:我最年轻,我来干。接到任务后,朱有勇二话不说便带着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研究当地自然条件,科学制定了产业开展措施。每次下乡,他总是第一个冲下车,有时直接跪在田里双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质、肥力及农作物根系发育情况;为找到适合当地的优势工程,他清晨就下田,深夜仍在研究问题,殚精竭虑,带着团队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开展措施。4年多来,随着科技的注入,曾经搁置的冬闲田变成效益田,平均亩产3300公斤的冬季马铃薯,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在未曾开发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实现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每亩产值可达2023万元;在全国首创的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上,1440名农民学到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冬早蔬菜等种植技能;昔日人畜共居、污水横流的山村,变成了亮化、绿化和美化的美丽村寨。
从农民子弟到院士,从院士到农民教授,朱有勇将论文写在了广袤的希望田野上。
深入学习朱有勇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5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忙碌了一天的XX县区竹塘乡蒿枝坝村的村民,放下农具便匆匆挤进村里的科技小院,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请教种植冬季马铃薯、油菜、林下三七的技术要领。
要选择合格的脱毒马铃薯种薯拱棚可防霜避雨避病,减少农药施用量80%hellip;hellip;面对村民们的各种问题,朱有勇耐心解答着,还叮嘱团队人员去田间给农户示范操作。
这座被称作科技小院的普通农家院落,是去年2023月份朱有勇院士团队进村帮扶后驻扎的根据地。院士、专家们从这里开始,一步步解决村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科学的指导、全程的效劳使贫穷闭塞的蒿枝坝及其周边村寨不再孤立无援。
朱有勇告诉我们,自从2023年中国工程院开始定点结对帮扶澜XX县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种植、养殖产业壮大了起来,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结为亲家定点精准帮扶
澜XX县区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23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始结对帮扶澜XX县区。
定点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等院士先后到澜沧调研。去年11月,中国工程院云南院士专家行工作组也来到澜沧。院士们深入各乡镇、村、企业,用科技的力量把脉问诊澜沧脱贫攻坚工作,助推当地产业开展。同时,中国工程院还选派两名干部到澜XX县区挂职副县长和副乡长,协助全县做好示范基地建设和工程实施工作。
此外,院士们还相继在云南农业大学、澜XX县区成立专家扶贫工作站和云南澜沧院士专家咨询效劳站。两站着力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院士、专家科技成果在云南的推广与转化,为XX省的科学开展提供战略咨询;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的资源优势,组织院士专家有效开展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打造精准扶贫示范区。
确定脱贫目标后,把脉产业开展就成了第一要务。接到任务后,朱有勇院士二话不说,带着团队迅速赶往澜沧开始调研。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