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继承和发展.docx
下载文档

ID:859939

大小:20.79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传统文化 现代社会 生活 中的 继承 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继承和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继承革命文化,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表达了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开展,为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继承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的继承与开展提出笔者的见解,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生活;继承开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开展过程中形成和开展起来,保存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开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开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它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它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很多学者对此做过精辟的概括和总结。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可以归纳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礼治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需要我们在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大力弘扬。 二、中国现代生活的变化与新时代特点 中国现代生活经历了过去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在强起来的开展过程中,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再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物质生活方面:衣,色彩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性能时尚、品牌、休闲。食,讲究营养、膳食结构、粗粮、绿色食品。住,追求宽敞、舒适、设备现代、环境优美。社会风俗社交礼仪,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提倡勤俭节约,注重休闲;注重文物收藏,注重环保、卫生。交通,高铁、高速公路和民航业的开展。航空, 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通讯,智能通讯,互联网成为主干。2023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开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开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在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部署的同时,明确了从2023年到21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奋斗目标。到那时,中国的现代生活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中国人民的精神岁月将产生巨大的变化。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中国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如何继承和开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继承与开展 (一)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竞争日趋剧烈、民族开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的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开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传统道德教育以人性论为逻辑出发点和教育前提,是古代先哲对道德教育规律的探索,富有深刻的道德理性内涵,从开展的角度看,这是传统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一脉相承的原因与关键所在。 比方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的思想,在于强调道德教育对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同时要结合个体的道德需要,使人格教育出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这就要关注公民的多种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尊重他们的个人利益和个性特征。提出应该从教育规律、认识规律、身心开展规律出发,通过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道德需求,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开展,实现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体道德需要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风貌。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扎实工作,努力提高公民的优秀道德水平。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展 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同时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式〞是文化的“精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精神〞与其“形式〞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式〞保存、保护,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精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表达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式〞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强化学校教育。2022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开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中,系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开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 、网络、自媒体等),向群众宣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群众,重新喚起社会群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群众化、深入化,使我们的国民具有强大民族自信心的中华一员。 【参考文献】 [1]朱少峰.价值观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