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党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docx
下载文档

ID:859517

大小:36.37KB

页数:2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生态 文明 理念 国家 可持续发展战略 探索
天道酬勤 党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开展战略探索   一、姜春云有关生态经济和生态建设的文章:  姜春云: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开展战略探索 2023年09月22日 19:44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西方兴旺国家既是工业文明的先行者,又是最大的环境破坏者。工业革命对于人类财富的积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而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是一次灾难。自上个世纪初期开始,工业化国家环境重污染的“公害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轰动一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污染事件、美国多诺拉污染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以及富山、四日米糠油等有害气体与毒物公害事件〕,向全球敲响了危害千百万公众生命与健康的生存危机敏钟。  最早享受工业文明的西方兴旺国家,在尝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苦果之后,率先反思过去、转换开展方式,步入生态文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多数兴旺国家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治理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经济结构的主体已由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转变为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三产、现代效劳业。据国际统计年鉴资料,以英、美、法、德、日为例,2004年其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6%、73%;1%、22%、77%;2.5%、21.7%、75.8%;1%、26%、73%;1.4%;27.9%、70.7%。其结果,不但经济增长质量高,效益高,就业率高,民生状况改善,而且生态、环境也大为改观。尽管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成果,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其经济技术乃至政治、军事优势,攫取开展中国家的资源、转嫁“污染公害〞取得的,但它说明了一条真理: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其所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民生效益,是传统工业化所根本无法比较、企及的。  记者:您曾经提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项建设任务,而且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和概念。为什么这样讲呢?  姜春云:这是由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特征决定的。  就本质与含义而论,生态文明是当代知识经济、生态经济和人力资本经济相互融通构成的整体性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开展规律的文明,还是一种遵循特殊规律的文明,即遵循科学技术由“单一到整合、一维到多维〞综合应用的文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生态文明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要求的文明,即人与自然和谐、开展与环境双赢、经济社会开展成果人人共享、公众幸福指数升高的文明。生态文明是科学开展、可持续开展的灵魂。  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与实践而论,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审视的整体性、调控的综合性、物质的循环性和开展的知识性。  审视的整体性。传统的工业文明所关注的重点,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从创造物质财富的角度审视,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其致命的弱点是,不顾地球生态圈大循环的整体、全局,无视了环境容量和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以致陷入了环境恶化和开展不可持续的困境。而现代生态文明,那么既保持了工业文明的优点、长处,又克服了它的弱点、短处。生态文明理念所强调的是,坚持以大自然生态圈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开展问题。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放在自然界的大格局中考量,按自然生态规律行事。经济社会开展,既要考虑人类生存与繁衍的需要,又必须顾及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开展与环境同步、双赢。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质,就是认定生态环境是人类开展的根底,一切经济社会开展都要依托这个根底,从这个根底承载力的实际出发,任何超出这个根底承载力的开展,都将带来不良以至得不偿失的后果。强调开展必须坚持“自然生态优先原那么〞,应当“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索取适度、回报相当〞,而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肆意妄行,与自然规律、生态法那么撞车。这也正是为什么唯有生态文明能够根治工业文明导致的环境恶化、开展不可持续的痼疾,使开展与环境变为良性循环、可持续的微妙要诀所在。   调控的综合性。传统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经济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尽管都蓬勃开展,硕果累累,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奉献,但其最大的弱点在于,相互独立分割,切断了相互间固有的内在有机联系,呈现了各展其长、各行其是的格局。其结果,一是导致整个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大循环,难以统筹谋划、正常有序实现,带来种种顾此失彼的失衡现象,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和其潜在生产力开掘的束缚;二是孤立的不同学科研究的局限性,又很容易陷入某种片面性、外表性、盲目性、主观性,导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民生之间不协调、不平衡,甚至互相矛盾、抵消,形成恶性循环,不可持续。而现代生态文明科学的显著特点,是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自然、人文学科之大成,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联结的大跨度、复合型、融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这种联结和组合,不是多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追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开展内在规律的有机统一,综合研究、分析、解决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中的重大问题。这种立足于大自然与人类开展全局的综合性研究,能够准确观察、判断整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民生等的总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找出诸多运行链条中究竟哪些是长的、强的,哪些是短的、弱的,从而提出恰当的调整优化对策,到达“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预想目标。  物质的循环性。能量转化、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全球所有生态系统最根本的功能和构成要素。实践证明,开展循环型生态经济和清洁生产,使经济活动变成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无废弃物〞的反响或循环过程,是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表达,也是消除传统工业“资源——产品——废弃物〞这种简单直线生产方式弊病的有效举措。实践证明,循环型生态经济既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从根本上节能降耗减排,做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生产方式,工业可行,农业可行,环保、商贸、效劳业等也都可行。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和城市、农村,效果之显著,令人瞩目。 开展的知识性。传统工业化的完成,主要靠高投入〔资金、资源、环境、人力、民生〕,在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难以为继。而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开展,那么主要靠智力开发、科学知识应用和技术进步。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雨后春笋般地迸发,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突破,正在根本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种大趋势把智力开发、技术进步推上了主导开展的“帅位〞。随着时代的开展变化,人才、智力在生产力构成中的作用大不相同,其重要性不断升级:在农业经济时代是“加数效应〞,在工业经济时代是“倍数效应〞,在生态知识经济时代那么是“指数效应〞。据世界银行测算,投资于物质资本,其回报率为110%;投资于金融资本,其回报率为120%;投资于人才开发,其回报率为1500%。一个普通劳动者与有技能的劳动者、有智能的人才相比较,其创造的价值比例为:1:10:100。正因为如此,多年来西方兴旺国家一直在抢占人才、科技、知识的制高点,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人才培育、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资。统计资料说明,1995年至2022年的10年间,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由2.3%上升至3%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由5.2%上升至7%,兴旺国家那么由5.5%上升至9%。世界兴旺国家的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可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不仅是理念的转换和更新,更是经济开展投入要素的转型,即现代知识、技术和智力资本唱了主角,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生态文明与传统工业文明的又一显著区别。  上述四大特征说明,生态文明是源于工业文明又高于工业文明的文明,其优势和优越性远非工业文明所能比较。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导经济,是真正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开展的经济。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  记者:那么,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又是什么关系呢?  姜春云:这要作科学辨证分析。就其领域属性而论,四大文明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特征和功能,四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现代文明的总体。就时代而论,生态文明那么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的概念。这种文明,既是建立在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根底上,而又处于这一根底的主导位置,它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与道德准那么贯穿于经济、社会、人文、民生和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发挥导向、驱动作用,使所有的开展都逐渐“生态化〞,表达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新的文明时代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人对生态文明有认识误区,认为生态文明只是一项建设任务,还没有将其提到时代的高度,作为人类社会开展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转折来看待。人类社会已经开始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如果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仍然停留在工业文明阶段,不向生态文明迈出新的步伐,那就是时代的落伍者,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可惜,目前我国这种人还占了一个相当的数量。这是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看来很有必要加强对生态文明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搞清楚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和深远意义,结合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解决好科学、文明、理性开展的问题,不失时机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实施好。  记者:多年来,您围绕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开展与环境双赢、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这个总目标,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和见解。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姜春云:概括地说,必须牢固树立以下生态文明、可持续开展新理念:  一是生态根底论。“良好自然生态是人类一切文明的根底。〞必须成认,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自诞生以来,无论远古时代、农耕文明时代还是工业文明时代,之所以能够繁衍、生存,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开展,都是有赖于大自然的恩施和生态体系的支撑。“因自然生态兴而兴,也因自然生态衰而衰〞,这是人类历史演变的一条规律。古文明的兴衰存亡是如此,现代文明的消长变幻亦不例外。  二是环境价值论。人类的生存与开展环境〔包括有机无机、物质和精神的〕,有无价值,价值几何?这是一个至今认识不一致、不少人存在片面和错误认识的问题。在有些人看来,自然环境是没有价值的,可以掠夺、无偿为我所用。我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一切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不但有价值,而且有特殊极高的价值。对人类生存与开展而言,自然生态犹如皮与毛的关系,“皮〔环境〕之不存,毛将焉附?!〞而且社会上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总是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样,流向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呈现了“洼地效应〞。所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开展生产力,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  西方兴旺国家既是工业文明的先行者,又是最大的环境破坏者。工业革命对于人类财富的积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而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是一次灾难。自上个世纪初期开始,工业化国家环境重污染的“公害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轰动一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污染事件、美国多诺拉污染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以及富山、四日米糠油等有害气体与毒物公害事件〕,向全球敲响了危害千百万公众生命与健康的生存危机敏钟。  最早享受工业文明的西方兴旺国家,在尝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苦果之后,率先反思过去、转换开展方式,步入生态文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多数兴旺国家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治理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经济结构的主体已由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转变为以“低投入、低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