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五位体
中国
现代
管理
理论
天道酬勤
“五位一体〞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置生态文明建设于战略地位,成为世界首个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执政纲领的国家与政党。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为研究我国现代管理理论形成、开展、创新的新学科,其内容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管理及其理论。将“生态管理〞纳入中国现代管理及其理论的研究范围,是对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与创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拓和提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位一体;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管理;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23〕01-0037-08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内容,形成“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五位一体〞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科学开展观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是治国理政的新高度。理解和把握“五位一体〞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在总布局中的特殊地位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切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以及充实与完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极为重要。
一、“五位一体〞的内涵与意义
“五位一体〞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认识与新内容之一,涵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关乎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五位一体〞的内涵与特点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应当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底。①在践行科学开展观——以人为本、不折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那么下,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四个建设〞相融合,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协调相互关系,稳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促进生产力开展、实现经济开展、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社会公正、生态优良的稳健、协调开展的必由之路。“五位一体〞是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新思路,是长期治国理政经验的积累,具有鲜明的时代与理论特征。
1. 全面性。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与经验中不难发现,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内容正随着社会的开展而不断扩充与完善,由开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再到融入了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涵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掌控和规划的各方面。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得到突出表达。
2. 总体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规律性,不能只着眼于个别方面或个别环节,致使开展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
3. 开放性。内在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无法割裂,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既是对现代化事业的实践探索,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开展,表达包容性开展的开放性。
4. 关联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建设是彼此关联、相互依存、不断促进的整体与系统,只有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协调、稳定、平衡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体布局。
5. 科学性。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到“五位一体〞提出,总体布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切实、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科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与规律认识的科学概括总结。“五位一体〞既是统筹考虑现代化建设内在逻辑要求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与总体布局的根本反映。
“五位一体〞的实质内容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整体掌控与总体方略,其特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五位一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并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展趋于系统性与包容性的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根本内容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充实、丰富与拓展。
〔二〕“五位一体〞论的形成与开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经过60多年的总结和开拓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从而更加适合、有效地应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两个文明〞。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面对商品经济开展的新形势与人们思想上的某些迷茫,“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必要,提出了“两手一起抓〞。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首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将民主与法制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同时明确阐述了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相互关系。邓小平在市场导向的改革过程中敏锐意识到物质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开展的重要性,创造性提出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更是明确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只手,只有一只是不行的,坚持两手抓,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两个文明〞是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开端。
2.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代化建设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开始充实为“三个文明〞协调开展,并提出“总布局〞的概念。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根本目标和根本政策,从这三个方面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纲领,是对根本路线的坚持和展开〞。②2000年1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把政治文明建设纳入到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正式将“两位一体〞上升到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构成的“三位一体〞总布局。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升为“四位一体〞。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说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最新构成。而后,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了科学的界定,并将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升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意在强化社会建设与管理,消除影响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形成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讲话中,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新概括为“四个建设〞,从而“三位一体〞开展为“四位一体〞。而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正式写入了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