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娜卡列尼娜
从安娜卡列尼娜看托尔斯泰的家庭观
汉语言文学专业
安娜
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家庭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从《安娜·卡列尼娜》看托尔斯泰的家庭观
摘 要
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婚姻、家庭、爱情是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主题。此篇论文是通过家庭观的角度去解读小说中几个家庭的幸福与不幸,解读托尔斯泰眼中理想的家庭模式。作者主要描写了以下几个四个家庭:一是安娜与卡列宁有了八年婚姻生活但从未有过爱情,倍受折磨的家庭;二是列文与凯蒂历经波折后建立在爱情基础上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三是多莉与奥伯朗斯基失去爱情,生活一团糟糕的家庭;四是安娜与渥伦斯基建立在爱情与激情上,合情理但不合法则的短暂的家庭。【1】托尔斯泰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全过程地描写四个家庭的矛盾、变化和发展,从而向人们展示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家庭生活的一幅真实、凝重而又令人深思的画面。
关键词:爱情;安娜;幸福;家庭观;宗法制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Marriage, family, love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novel "Anna Karenina". This thesis is to interpret the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of several families in the novel through the family view, interpretation of Tolstoy's eyes to the author mainly describes the family model. The following four families: one is Anna and Karenin had eight years of marriage but never had love, tortured family; two is Levin and Katie after the twists and turns based on love is full of laughter of the family; three is dolly and Obbo Lonski lose love, life a mess of the family; four is Anna and Lenski ward based on love and passion, sensible but not rule a brief family. [1] Tolstoy through multi level, multi angle, the whole process of describ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four familie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show people a real nineteenth Century 60s and 70s Russian family life, and more dignified pondering the picture.
Key words: love; Anna; happiness; view of family。
1前言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正处于分裂变化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正在由古老的守旧的封建社会向新兴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转变。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兴起,人累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使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家庭观念有了一定的要求,从而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而作为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作为一生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着俄国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先锋,在这个时期,他也产生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他的思想在俄国乃至在全世界都有着深远和空前绝后的影响。他不仅仅深刻地洞察到俄国社会的个个阶层,各个领域,而且又精准地对最小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进行了的分析。
不管社会经过何种变迁,婚姻和家庭是实现人类繁衍的最主要的形式, 而家庭又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产物,并且会受到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出生于贵族的托尔斯泰并没有把自己束缚在阶级限制内,而是把自己毕生的精神探索和追求与最小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进行了有机的统一。他不仅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对社会现状的剖析,还生动地诠释了他的婚姻家庭观念。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人们展示出人类理想的婚恋家庭模式。他认为最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夫妻彼此相爱,丈夫忠诚妻子贤惠。如果说家庭仅仅是在建立在物质、金钱、肉欲上,那么必将走向灭亡。他的这种家庭观在我们当今社会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人类家庭朝着更加幸福的方向发展树立了标杆。
托尔斯泰通过对四个家庭的生活进行详细地叙述,不仅仅通他一贯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段,描述了黑暗俄国社会虚伪的家庭生活,而且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之手,向人们传递他心中的理想的家庭观念。
2论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四个家庭
2.1论四个家庭的基本状况
2.1.1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似乎就是作者精神的寄托。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与见解也借列文的口中说出,当然包括他的家庭观,列文说“结婚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爱情,有了爱情,人总是幸福的。”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家庭观中颇为重要的一点,在他看来,爱情、婚姻、家庭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是密切相关,是同生共死的。爱情是婚姻和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爱情的的最终产物,是爱情的结晶。如果说,一个家庭没有了爱情,那么相处起来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两个人将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和未来。【2】相反,这样必然会导致双方生活在一个虚伪的世界中,互相欺骗、彼此隐瞒、男女双方倍受折磨、苦不堪言。小说中四个不同家庭的幸与不幸,对这一点进行了诠释。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就为我们讲述了奥伯朗斯基与多莉这个家庭由幸运变为不幸的故事。妻子多莉颤颤抖抖地拿着自己丈夫写给别的女人的情书,痛彻心扉。但她能做的又有什么呢?只有泪流满面,跟丈夫冷战几天。她当然有想过要离开她的丈夫奥伯朗斯基,但她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她无法摆脱把他当做夫君和爱他的习惯。她会想起八年前,她嫁给这个令她倾入所有的男人,那个时候的多莉在奥伯朗斯基的心中是美丽、纯净而又圣洁的,以至于走到哪儿都会情不自禁地夸夸她。但如今,奥伯朗斯基在外沾花惹草,与他们孩子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了肮脏的私情后,居然没有对多莉心存愧疚,甚至想到“她不过是个贤妻良母,人老珠黄,姿色全无,一点儿也不引人注目,这么平庸的一位女性,仅就公平而言,也该对他宽大为怀。”这个失去爱情的家庭必然是悲哀的,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温馨、幸福、宁静。“奥伯朗斯基家一切都乱了套。不仅丈夫和妻子痛苦,其他家庭成员和屋子里所有的仆人也跟着受苦。”虽然作为妹妹的安娜不辞辛苦从圣彼得堡前来劝解,但效果并不持久。奥伯朗斯基仍然死性不改,经常不回家。多年积压的矛盾时不时地破坏着家庭的和睦,可能这个家庭在一刹那就会支离破碎。这就是失去爱情后一个家庭的最终去向。
在安娜十七岁那年,她由姑母包办嫁了一个比她大二十岁的年轻省长——卡列宁,组建了一个毫无趣味的家庭,由此来得到财富、地位和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年轻的安娜不知爱情是何物,为何事。在这个家庭里,几乎看不到一点儿爱情的影子,也几乎看不到面露笑容的安娜。这样的婚姻很难让人不见异思迁,这样的家庭也很难不瓦解。她的丈夫卡列宁有着官僚主义的一派作风,整日忙于官场应酬,可以说他就是一台官僚机器。他甚至在夫妻交往中也保持着工作中的官腔,时常用讽刺的笑容面对安娜,为了稳固今天的地位,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之中。他从来不会主动与安娜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也从未给予她真心的关怀。他不懂生活,不懂浪漫,更不懂他的妻子安娜,这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如何忍受?再加上年龄差距过大,结婚几年后的安娜正处于情欲旺盛的时期,而他丈夫年近半百,两个人经常不在一起,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安娜都从未得到满足。令人想不到的是,安娜并没有这样委曲求全一辈子,而是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军官渥伦斯基在火车站一见钟情。此后她清楚而痛苦地意识到了自己在丈夫面前一贯的感觉是在伪装自己。便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渴望爱情、渴望自由的欲望,于是她抱着万死不辞的心态,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和生活,期待与渥伦斯基共筑小巢。最终,安娜与卡列宁的家庭也不得不解散,这就是没有爱情的家庭的最终归宿。
2.1.2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你会在想起她时不自觉地上扬起嘴角,你会在听到她的名字时忽然变得沉默,你会在看到她时被引入仙境,无法自拔。【3】凯蒂就是列文心中的那个人。列文家和斯彻巴斯基家都是莫斯科古老的贵族世家,两家关系一直亲密友好,列文在上学时期就爱上了凯蒂,他对她的爱热烈而深沉,由于她身边的一切都熠熠生辉。对列文来说,“全世界的女孩子都分成两类:一类包括除她之外的女孩子,她们都非常普通,有着人类的所有通病;另一类,只有她一个人,完美无瑕,比谁都好。”被列文疯狂爱慕着的凯蒂内心是无比欢愉的,这种感情也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但不知是凯蒂过于单纯和幼稚迫于母亲施加的压力,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列文,选择了那个风流浪子渥伦斯基,而渥伦斯基在一次舞会上深深地爱上了美艳的安娜,这让凯蒂遭受重创,生了一场重病。列文并没有因此被打败,依然保持初心等待着凯蒂。一年后,列文和凯蒂在多莉家再次见面,凯蒂盼望着列文的到来,列文也异常想见到那个令他朝思暮想的女人。他们的心情是激动、惶恐又羞怯的,以至于相见时双手发凉,说不出想要说的话。但他们彼此深刻意识到他们是相爱的,列文用粉笔写下“永远”的第一个字母,凯蒂用她的智慧和对列文深深的爱,快速并准确地读懂了那复杂的语句。【5】这是多么独特的表白方式啊!不久后,两人就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一对伴侣在这个家庭中各司其职、恩爱有加、忠贞不二,一起携手到白头。
托尔斯泰通过四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形象地告诉人们:爱情是婚姻和家庭的试金石,爱情是婚姻和家庭的基础,他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暗淡的,没有爱情的家庭是悲哀的、痛苦的。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家庭是幸福美满的。
2.2宗法制家庭观
2.2.1宗法是当代俄国家庭构成的必要前提
但并不是所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家庭都是成功的,安娜和渥伦斯基家庭的悲惨命运向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家庭观的第二个主要内容:“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作为个体的人,他隶属于一种固定的社会秩序,他只能在这个社会圈子里行动,基于爱情而缔结的婚姻必须符合宗教社会道德规范。”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安排了两条主线:一是安娜、卡列宁和渥伦斯基这条所属贵族资产阶级的主线,二是列文和凯蒂这条所属乡村贵族阶级的主线。托尔斯泰把两者加以对照和比较,宣扬了他的宗法式家庭观。
结婚八年以来,卡列宁这台“木头机器”从未给过安娜舒心的生活,热情洋溢的安娜整日只能在苦闷和虚伪中消磨时光。他的这种“木”尤其在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妻子漠不关心、神情严肃,对孩子不苟言笑,对仆人冷眼相待。他把他的激情和热血都留给了官场,留给那个能够让他平步青云的俄国封建社会。这八年囚禁般的生活,让她痛苦至极。安娜虽郁郁寡欢,但全身上下洋溢着生命力和朝气的她也是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的爱人、丰满的爱情。因此她在遇到心目中理想情人渥伦斯基后,不顾一切地和他相恋,并宣称“我要爱情,我要生活。渥伦斯基最初只是为了片刻的欢愉,但由于安娜的聪慧、勇敢、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无时无刻不打动着他。他们由最初的私会到明目张胆地去欧洲度蜜月,最后在乡下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
那有了爱情之后,他们的家庭究竟为何瓦解得支离破碎。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家庭是不是一定就是幸福的呢?托尔斯泰用渥伦斯基和安娜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切似乎都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