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强
干部
思想政治
建设
思考
加强军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思考
。军休效劳管理机构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重要组成局部,加强军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对于确保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促进“六个老有〞有着重要意义。新时代军休干部有独特的思想状况和自身特点,思想政治建设也存在一些困难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诸如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功能;创新学习方式,严肃组织生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硬件保障;借助部队资源,增强效劳管理效果;开展亲情效劳,促进身心健康;走出家居庭院,充分发挥余热。
关键词:军休效劳管理机构;军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创新方式方法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简称军休干部)的安置管理工作(简称军休工作),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效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3年底,累计移交地方安置人数已突破30万。加强军休干部效劳管理机构党组织建设,对于继承、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军休干部政治坚决、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维护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组织、引导军休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出新的奉献具有重要意义。
1新时代军休干部思想状况和特点
1.1政治立场坚决
广阔军休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和军旅生涯中接受党和军队教育多年,移交地方管理的军休干部大局部为师团级军官,行政干部和绝大局部技术干部是党员,思想行动上处处紧跟党走,听党指挥,忠于人民,政治觉悟高,思想立场坚决。离退休后虽然脱下军装,脱不下军人的荣耀,退伍不褪色,退休不离党,有永不褪色的信仰,永葆初心的担当。
1.2心系国家时政
广阔军休干部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作为中高级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保存了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参政意识。非常关心国家的时政要闻和社会经济改革开展,非常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社会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非常关注,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倾向和风气旗帜鲜明的强烈反对。对党的主题教育学习,如“两学一做〞认真参与,对党加强政治纪律建设,如反腐倡廉、加强作风建设发自内心的衷心拥护。
1.3情感互动意愿强
军休干部原来在相对封闭单一的部队环境,退役后生活重心的转变,社会联系的骤然减少,特别是领导岗位上退休的行政干部,由前呼后拥、日理万机到孤独在家、闲散慵懒的状态,存在一个相对较慢的角色转换和社会环境适应的过程。特别离退休后空巢家庭的普遍存在,子女处在人生最忙碌的关键阶段,陪伴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减退,疾病的增多,行动产生不便;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的变故,失去精神寄托、生活环境和关心照顾。种种这些,让军休干部迫切需要排解孤独落寞,需要倾听理解、情感互动、关心呵护。
1.4社会责任感强
局部军休干部特别是一些行政和专业技术职级较高的军休干部,从部队退休后,没有选择在家安享晚年、闲度时日或者陪伴子女,含饴弄孙,而是趁着自己身心机能尚可,充分发挥余热,利用自己的行政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特长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回报社会,开展公益社会活动。
1.5医疗保健意识强
移交地方的军休干部职级和文化程度较高,对身心保健比较关注和重视,退休后身心机能逐渐退化,特别是进入“双高〞期后,对于一些常见的身心疾病,如老年痴呆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的疾病预防保健比较重视,经常学习保健知识,参加军休效劳管理机构组织的医疗健康知识讲座,对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军休活动积极参加。
2军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居住高度分散,客观上加大了管理难度
随着新时代的开展,军休干部由过去的集中建房安置到分散社会化安置转变。特别是中办发(2022)2号文件下发后,纳入年度安置方案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以购置经济适用房为主,可以购置或承租符合出售条件的现住房,也可以自理住房,从此,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根本上以分散安置为主。军休干部交地方管理后,一般在哪个地方离退休,就居住在哪个地方,但实际上,按照政策倾斜倾向于安置落户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安置后又返回原籍的,有随配偶、子女等外地居住的。[4]同时,伴随着安置较早的军休干部“两高期〞来临,局部军休干部户外活动不便,风险加大。分散安置的军休干部来自各军兵种,年龄跨度大,沟通交流难度大。如某站的266名军休干局部散居住XX市六区三县有231个,外市州有23个,还有12个在省外,来自总后、各大军区、空军、二炮、国防科大、省军区、武警部队、消防部队等。军休干部的高度分散,客观上加大了效劳管理难度。
2.2重视投入不够,学习教育设施存在缺乏
军休所大多建立于20世纪80、90年代,当时的效劳对象主要是集中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随着时代的开展,这些军休所居住环境、硬件设施、办公场地、文化康体娱乐、拓展空间等先天缺乏,满足于零零碎碎修修补补,已经不适应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集中学习和文化娱乐的需要。新世纪以后,军休干部安置分散化,虽然各地纷纷新建了一批军休效劳中心和效劳站,但是在军休效劳机构建设上,由于政府重视和投入缺乏,在省和市一级军休层面统筹长远规划不够,普遍存在同一区域内军休效劳机构缺乏优化整合、小而分散,硬件建设不优,效劳功能不强,分散化安置后军休干部移交数量迅速增加而军休干部学习文体场地设施严重缺乏等问题。从全国来看,除个别经济兴旺省会和中心城市建有高标准的军休文化活动中心以外,其他地方军休文化活动中心有的没有建设,有的存在建设理念滞后、投入建设标准低、建成即落后于需要的情况。在机构和人员经费方面,由于中央经费标准偏低,政策规定由地方财政配套补足的经费压力较大,军休效劳机构用于办公和军休干部学习、活动和医疗保障的经费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军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也就很难保证。
2.3思想认识不高,思想政治教育不深入
军休干部退休后,没有了部队的约束,存在思想上放松的思想,对自身的学习教育没有了硬性要求。退休后军休干部除个别单位集中居住外,大多一年见面次数较少,互相情况不了解,互相批评开展得不够。军休干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由于人员年老体弱,风险较大,自行组织开展有心无力。由于军休干部来自不同军种部队,高度分散,有的甚至分布在其他市州和外省,不少军休干部进入“双高期〞,行动不便,还有的军休干部存在精神疾患,心智衰退,集中学习缺席较多,常规学习教育方式难以覆盖,军休效劳领导对开展一些外出较远的学习活动也存在怕出平安问题的思想。在工作人员关心军休干部思想诉求方面,一方面由于军休干局部散安置人数迅速增长,职级和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对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社工效劳、医疗保健要求尤为突出,对工作人员工作负荷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加重、素质参差不齐,较多满足于了解军休干部根本情况,回应解决军休干部一些根本诉求,通知军休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和文体活动,沉下心来,上门联系走访,与军休干部唠家常、深入了解军休干部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嘘寒问暖的亲情化效劳做的还不够。
3加强军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方式方法
3.1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功能
构建全域覆盖的党建网络。针对分散安置军休干部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的居住特点,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参加活动的原那么,科学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在军休效劳管理中心和超过20230个人的军休所(站)设置基层党委,各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或者原部队移交集中地设置党支部,根据各区域各原部队移交党员数量合理设立党小组,确保每名军休干部党员都能编入基层党组织,都能就近参加党组织生活。选拔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军休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通过在职工作人员党员担任军休干部党组织联络员或支部委员协助支部开展工作活动、适当吸收军休干部党员担任军休干部效劳管理机构党组织委员,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利用社区配套、完善的效劳体系和公共效劳工程与福利功能,将社区效劳延伸到军休干部日常生活。在不削弱军休效劳管理机构党建管理情况下,鼓励军休干部利用社区现有教育资源,就近开展学习和活动,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志愿效劳活动和承诺效劳活动。
3.2创新学习方式,严肃组织生活
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组织军休干部看城乡巨变、回原部队、参观先进企业、进规划展览馆、看爱国电影,进一步了解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通过邀请专家教授时事讲座、重大理论精神解读、到革命红色纪念地参观、观看党风廉政电影等,提高军休干部党性修养。注重军休文化建设,建立军休荣誉室、军休展示厅、军休文化长廊,定期更新军休党建宣传栏、党务公开栏,进行党建宣传和军旅文化教育。寓教于乐。将军休干部集中文体活动和党组织生活有机融合起来,同统筹、同开展,穿插融合进行。严格军休干部党支部组织生活,严格每月一次支委会、每个月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每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标准党组织生活记录。向军休干部基层党支部发放党支部工作手册,加强痕迹化管理,认真记录支部日常工作记录。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军休门户网站、开通短信平台、微信群、qq群、军休效劳管理机构公众号等平台媒体进行沟通交流,进行党的政策宣传、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和军休效劳管理机构党的建设活动部署。密切内部关系教育,军休干部在微信、qq群内进行互动学习交流教育,传播正能量。充分考虑军休干部个体差异。对居住市外、行动不便的军休干部,采用支部定期派人上门、军休干部联络员送学上门、网络远程学习等方式确保学习到位。
3.3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硬件保障
加大投入力度。建议从国防和军队建设出发,从提高军人职业荣誉感出发,从事权和财政责任相匹配的角度,将军休效劳管理机构经费统一纳入中央财政保障。整合优化资源,建议根据军休效劳管理社会化的需要,结合机构改革要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整合优化同一区域军休效劳机构资源,做大做强,从根本上解决军休效劳机构小而散、场地狭小简陋、硬件陈旧老化、教育学习和文体康娱设施欠缺、拓展空间先天缺乏的问题。科学设置机构。建议在设区(县)的市,参照地方老年干部大学做法,成立高标准的军休效劳管理中心、军休文化活动中心和军休干部老年大学,核定编制,配备人员,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和参加兴趣爱好社团的需要。开展多重组织生活。在军休文化活动中心和军休干部老年大学,建议按照“非隶属党员多重组织生活〞党建工作模式,在教学班、兴趣爱好社团中成立临时党支部,拓展党组织生活内容。
3.4借助部队资源,增强效劳管理效果
借助部队资源增强效劳实力。不断增强融合式开展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形成军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经常沟通、注重实效的良好气氛和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协调驻地部队开放、租用、共建文化活动场所和效劳设施,为军休干部学习娱乐提供物质支持,有效缓解军休效劳机构根底效劳设施缺乏的矛盾。要善于运用军休干部和部队间的情感资源,在军休干部新进、传统节日、军休干部家庭发生变故等特殊时段,主动邀请原部队一道走访慰问军休干部,在及时进行心理关爱和精神慰藉的同时,尽力为军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在“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邀请驻地部队与军休干部联谊,为军休干部送上精神食粮。要积极探索建立军地军休效劳管理机构互帮互建对子,通过军地理论同学、平台共用、活动联办、经验互享,促进军休文化与老年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开展,更好地满足军休干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休养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3.5开展亲情效劳,促进身心健康
深入推进亲情化效劳。建立健全军休干部生日祝福制度,工作人员 短信祝福和走访。实行整十岁生日上门祝寿制度,领导上门,送上礼金和生日蛋糕;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