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等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思考作者史贵全内容从世界范围来看.docx
下载文档

ID:851009

大小:20.13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教育 民族化 国际化 思考 作者 史贵全 内容 世界 范围 来看
关于高等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思考作者史贵全内容从世界范围来看 关于高等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思考 从世界范围来看,70年代以来,整个教育事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两种互为补充的开展趋势,即国际化趋势和民族化趋势。许多兴旺国家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强调保持其教育的民族性;而不少开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曾经因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而一度陷入窘境的开展中国家,都把教育的民族化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同时也十分注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80年代以来,我国高教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也给予高度关注,并为探求国际化的途径与模式作了理论的和战略对策上的种种努力。但是,相形之下,对高等教育民族化似乎并未给予应有的、足够的重视。开展高等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问题的理论研究,对于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既顺应国际化趋势、面向世界高度开放,又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仅就高等教育民族化的必要性及其与国际化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一、高等教育民族化具有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 高等教育民族化概念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笔者根据一些国家在实现高等教育民族化方面所作的种种努力和国外学者的有关论述,认为根本内容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学术交流中,要以本国国情和民族特性为基点,以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对外来文化进行精心的鉴别、选择和改造,使其与外乡文化的优良因素相交融,形成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本国特色、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制度。高等教育民族化现象是伴随着涉及世界各国的社会现代化及经济、科技、教育国际化潮流产生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说明,所有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某种程度成功的国家无一不在对外开放、引进别国文化的过程中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民族化工作,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的。 首先,高等教育民族化是教育现代化模式受国情制约这一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尽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开展中显示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而且也正是这些特征使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日益具有国际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各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都要按照同样的模式开展,更不意味着各国高等教育会完全“趋同〞。因为每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实践都是在特定的空间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开展的,不可防止地受到各种国情要素的制约。国情是高等教育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构成了后者开展的约束条件。它对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有着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不管何种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外来的理论和方法,必定要经历一个与本国的各种国情要素相互交融、对接、调适的民族化过程,才能深深扎根民族的土壤之中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次,高等教育民族化是稳固和开展民族成员特别是其中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民族意识的需要。所谓民族意识主要是指民族的自尊、自主、自信意识,民族归属感和使命感以及为了民族的利益和声誉,为了民族的兴旺兴旺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民族意识是民族凝聚力的心理根底和内在源泉,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对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历来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间经济、科技、人才竞争日趋剧烈,高级专门人才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而现代化水平不同的国家在生活质量、工作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的今天,它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今世界上有一些开展中国家为人才流失与现代化进程缓慢的恶性循环所困扰,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其民族凝聚力松散、弱化不无关系。而民族意识冷淡、凝聚力减弱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些国家简单移植别国教育现代化理论和方法而未进行有效的民族化工作。因此,如何使教育起到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从而扭转人才流失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不利局面,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开展中国家都面临的难题之一。许多有识之士都把教育的民族化视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战略性对策。事实上,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是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教育的根本功能,而稳固和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那么是其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因此,高等教育民族化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履行其社会职能所使然。 再次,高等教育民族化是民族成员的身心开展受民族特性的制约这一客观规律所要求的。我们知道,世界各国各民族个体身心开展,既有共同的一般规律,又因地理、气候、饮食营养、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等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在身体形态发育、情感过程、思维方式、人格特征及社会化过程等方面表现出种族或民族差异。任何民族的教育都必须符合其成员身心开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构建教育理论,尤其是引进外来的理论和方法,假设不研究本民族成员身心开展的民族特征,显然是难以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这本是稍有教育学知识的人都懂得而且也应该遵循的一条根本原理。然而,由于国际上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在学术交流上的不平等和后者对前者学术依赖性的存在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开展中国家的教育学术和实践活动中,不考虑民族特性、简单移植和套用外国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美国的一位华裔心理学教授曾批评过我国教育界存在的这种弊端:“当传统的智力测验已经因为种族、文化的差异而饱受攻击时,;我们的中小学却大量的翻印这些量表来测验学生〞“我们用比奈量表、韦氏儿童(或成人)测验及瑞文氏测验来测量中国儿童或成人的智力,我们修定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来勾画中国人的人格轮廓。〞他认为,这样做其实是在用西方学者的“文化眼镜〞去观测“中国心〞,去塑造“中国人〞,其结果只能是“镜花水月〞。正是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建立符合中国人民族特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二、高等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初看起来,高等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两种趋势似乎是相排斥的:前者“力求使各国教育有其个性〞,后者“那么努力使教育超出政治与文化的界限,在更为广阔的前景中得以开展〞。然而,由于这两种趋势对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都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及现实必要性,因此,稍作分析就会看出,二者实际上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首先,这种联系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性。一方面,国际化现象的存在是民族化的观念和实践产生和开展的前提。试想,如果隔绝国际交流而在封闭状态下开展高等教育,那就根本不存在所谓民族化问题。在这种封闭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必定是土生土长的,但它不可能是现代化的。为了实现现代化,推行国际化势在必行,而民族化也就会相伴而生;另一方面,民族化作为外来文化与外乡文化相交融的一种整合机制,是国际化现象得以存在和开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任何外来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管其多么先进,假设不经过民族化机制的吸收、整合,都不可能解决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而也就必然使这种理论和方法丧失生命活力,这最终将导致国际化失去根底和动力。 其次,民族化与国际化两种现象是“互为补充和互相支持的〞。加斯东米亚拉雷等学者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一个教育系统只有当它牢牢地扎根于本地的、地区的和民族的环境中,才能以它的经验、思考能力尤其是以它的判断来丰富别国的遗产。然而,具体地确定各国教育系统的特性又得仰仗国际合作。因为可以明显地看到,各种教育活动方式和各种人员培训方式的进展,以及教育设施与课程方案对不断复杂的现代生活条件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 为了加深我们对国际化与民族化二者关系的认识,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作一些考察。我们知道,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至为密切,从文化的角度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或文化形式,文化开展的普遍性趋势必定会在教育中得到反映。事实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就是当代文化开展趋势在高教领域 的表达。当代文化开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在相互加速开放的同时,仍然保持多元化的根本态势。开放性与多元化初看起来似乎也是相互排斥的,但实质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要想深刻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并对其作出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价值选择,封闭于自己文化体系内部而进行纵向比较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对外开放,将本民族的文化放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参考系中进行横向比较。在这种不同质的文化比较中,外民族的文化可以起到所谓“镜子〞作用,本民族文化的优良因素可以借助这种“镜子〞的反射而凸现出来,而其中的落前方面也会更加显露。这一方面会促进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进行积极合理的扬弃,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特性,另一方面对本民族文化落后面认识的深化会刺激人们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和加速对多元文化优良因素的吸收过程。这样,对外开放和维护民族文化的优良特性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得各民族的文化不是在相互开放和相互吸引中失去自己的个性,而是表现为既合作又竞争,既多元开展又保持着反映社会现代化客观要求和时代特点的某种程度上的全球文化的“同一性〞。显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也是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总之,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是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必然趋势,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因此,只有走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之路,才能推动高等教育不断向现代化演进。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