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苏州
习俗
冬至
什么
苏州风俗冬至吃什么
篇一:老苏州十二月吃法
老苏州十二月吃法
一月:腊八粥、桂花糖年糕
【腊八粥的传说】非常久往常,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来了个和尚阿二,在寺院当伙头僧,平时掉地上的粮食他都会烘烘烤烤放进乾坤袋。有年十二月初八,管钱粮的和尚不在,阿二把积累了三年的食物倒入锅内烧成粥。为了纪念节俭节约的精神,每年阴历十二月初八都要烧这种粥。这种粥后来连老百姓也烧来吃了,名腊八粥。
【年糕的传说】相传年糕是从苏州传开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越王勾践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吴军困守城中,炊断粮绝,因此在相门外掘地取粮,觉察城砖是用糯米粉做的,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阖闾大城〞时叮嘱的,这些糯粉救了全城百姓。苏州人民为了铭刻伍子胥的功迹,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以此来纪念他。以后,这种风俗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二月:青团子、撑腰糕
【青团子的传说】大禹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制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人们祭大禹都做精巧的供品,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苏州人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风俗。
【撑腰糕的传说】农历二月初二吃“撑腰糕〞,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武那么天当女皇帝,触怒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因此命太白金星传四海龙王,命令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以示惩罚。天下久旱,百姓苦不堪言,掌管天河的玉龙动了恻隐之心向人间喷雨。玉皇大帝大怒,将玉龙压在山下。人们为了报答玉龙的救命之恩,挽救玉龙,怕它被压坏,做了一块非常大的糯米糕撑在玉龙的腰下。玉龙获救返回天庭后,为了感谢人们,将撑腰糕分给大家吃。人们吃了撑腰糕后,力大无比,能够承受最忙的农活。
三月:酒酿饼、酱汁肉、春卷、螺蛳、腌笃鲜、金花菜、碧螺春
【酒酿饼的传说】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场的。当时苏州有一张士诚〔1321年---1367年〕,由于误伤人命,他带了老母逃命,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能够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他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诚见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一位老伯见张士诚非常孝敬母子十分悲伤,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张士诚的娘终于得救了。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
的救命恩人,为了不不记得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但是苏州人对张士诚依然非常有感情,悄悄把“救娘饼〞改叫“酒酿饼〞。至今苏州人春天还有吃“酒酿饼“的风俗。
四月:马兰头、荸荠、青梅、菜花甲鱼、早春鹅、长江刀鱼
【关于马兰头】说法非常有意思。听说马兰头长在路上,清香扑鼻。古人出行骑马,马儿被其吸引,大快朵颐,滞足不前,“马拦头〞的说法便由此产生。
五月:松花团子和乌米团子、莼菜、神仙糕、枇杷、苋菜、蚕豆、蒜苗、咸鸭蛋
【东山枇杷】吴县栽种枇杷见诸记载,吴县志载十世纪中期,枇杷是在太湖洞庭地区栽植。明代王世懋学圃杂疏记有“枇杷出东洞庭者大〞。
篇二:冬至各地风俗
冬至各地风俗
泉州人“冬节不回家无祖〞
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如此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长沙人冬至做“猫乳〞
长沙民间以冬至为起点,九天为一个时间段,作有数九歌曰:“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由于冬至曾为农事节气之首,有其特别内涵,史称冬至为“亚岁〞,长沙俗谓“冬至大如年〞。冬至前一天叫“小至〞,小至之夜,旧有全家团聚聚晚宴,叫“二除夜〞或“冬除〞;有的晚宴上吃馄饨,馄饨与“浑沌〞谐音,意谓冬至为开天辟地的纪念日,取“浑沌初开,乾坤始奠〞之说。
冬至又称“冬节〞,长沙旧有聚族人于宗祠祭祖的风俗,届时杀猪宰羊,大办“冬至酒〞。举行祭祀仪式时,年长者不惜远道跋涉回乡,入祠祭祖。吃冬至酒因男尊女卑陋习,只能男性参加,妇女不能入席。已婚妇女因此日回娘家,夜晚必须赶回婆家。这一天各家还有吃糯米饭的风俗,谓可润皮肤,防手脚冻裂。
长沙城乡居民适应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晾干,然后用木屑、谷壳、橘皮、花生壳熏烤,或挂柴灶上熏烟,至其色金红,叫“冬腊肉〞,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为长沙地点特产之一。是日采制的桑叶为正宗冬桑叶,解热明目。
宁夏银川冬至吃“头脑〞
银川有个风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怪僻的名字———“头脑〞。
苏州人冬至讲究多
苏州人冬至夜桌上摆的“圆夜饭〞不仅丰富更是有“意思〞,不管是冷盆热炒依然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桔祥菜〞,“元宝〞(蛋饺)、“团聚〞(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类似,处处浸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听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降临。
福建风俗:“冬至暝〞“搓丸子〞
冬至前一夜,莆俗叫“冬至暝〞。这天晚上,家家厅堂上红烛通明,灯光如昼,寓意事业辉煌。
“冬至暝〞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当年有新婚的,那么是搓红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会更红火。这时,女的穿上红衫,在灯光下分外耀目,小孩们笑口开颜,天真爽朗。大家一齐围在大簸箕〔俗叫“大笠弧〞〕的四周,小孩们坐在高高的凳子上,“摩拳擦掌〞。主妇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参加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圆坯,然后各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这确实是“冬至暝搓丸〞。
北京:冬至馄饨夏至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静。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领袖,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因此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绍兴: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绍兴民间一年中的大节,谚称“冬至大如年〞。在古代,人们不断是把它当做另一个新年来过的。是日,民间必家家团聚宴饮,一如除夕吃年夜饭之俗。
杭州: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喜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台湾冬至风俗:祭祖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意味桔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商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互相联络久别陌生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拜祖先,在台湾不断世代相传,以示不忘本人的“根〞。
在四川,有冬至节吃羊肉、狗肉等滋补食品“进补〞的适应,在晚上吃羊肉、喝羊肉汤来暖身驱寒,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整理:张代锦〕
篇三:中国各地区冬至风俗
季节食品 各地有异
民间有谚曰:“冬至进补,春天打虎。〞全国各地的冬至季节食品,不管是北方的饺子、馄饨,依然南方的汤圆、赤豆粥,一多半都与数九寒天里的食补有关。
传说中,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穷乡亲们,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如今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暖和,两耳发热。 Tips 祛寒娇耳汤
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模样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每人一大碗汤,两双娇耳。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类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聚、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北方不少地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风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成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场进补,所吃的正是著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在冬至夜,正适宜炖上一锅暖洋洋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聚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