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改革
创新
精神
加强
执政党
建设
若干
政府
思考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假设干政府思考
毕德
。世情、国情、党情的开展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新世纪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要研究新形势下思想建设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重点锁定在坚决理想信念上;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深入分析执政党党群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透视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抓住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排除各种干扰,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关键词:改革创新;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04-0544(202223)11-0019-04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更是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根本性变化所要求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开展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那么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呢。本文围绕改革创新精神侧重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建设,随着实践的开展、环境的变化,要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把思想建设的重点锁定在坚决理想信念上。
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这个社会转型期带来的许多新变化新矛盾会使一些党员干部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在社会转型期中,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东方与西方的矛盾、经济与文化的矛盾、一元与多元的矛盾,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带来了新的文化和文明,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的泛滥。总之,社会转型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易发期、高发期,是—个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冲突期。在这个时期,正确与谬误、文明与愚昧、进步与落后、真善美与假恶丑同时并存。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全社会需要普遍认同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来(范文先生网)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整合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根底上,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全党急需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上达成一致,上下同心。列宁曾经指出:“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这种组织上的统一我们从来没有寻求过,而且也不可能去寻求。……我们不应该忘记,没有共同的思想根底,根本谈不上统一的问题。〞理想信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旗帜。失去了方向和旗帜,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等一切都无从谈起。
社会转型期的新变化在呼唤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强,党的新变化更在直接要求全党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经过八十多年的开展,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队伍和思想状态更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危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如果把今天的党员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党员比照,从一方面看,文化素质、知识水平、创新观念等都有大幅度提高。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会发现存在三个区别:一是两个时代党员的经历不同。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党员,都有在解放前、在旧社会生活的经历。新旧社会、解放前后的鲜明比照,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不仅有理性认识,更有感性认识,使他们自发地产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由衷热爱,广阔党员坚决的理想信念成为新中国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在今天的党员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党员不再有新旧社会的经历和比照,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没有老党员那样深刻。二是两个时代党员的感受不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蒸蒸日上,资本主义世界那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样的世界形势为坚决理想信念提供了良好气氛。今天的党员在经历了苏东剧变之后,看到的是三分之二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相反资本主义世界那么进入相对稳定开展的新时期。这一切不能不对今天党员的理想信念产生影响。三是两个时代党员的眼界不同。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封闭半封闭的方案经济,使中国处于相对封闭之中,广阔党员对世界的直接了解十分有限。今天的党员那么视野开阔,思维活泼。对外开放代替了相对封闭,西方的各种政治思潮、文化思潮也必然冲击和影响一些党员的思想。从以上三个区别中,完全可以想象新世纪新阶段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毫不犹豫地把思想建设的重点锁定在理想信念上。
理想信念本身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也在要求加强思想建设必须重点突出理想信念问题。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与主题。这个灵魂和主题在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理想信念具有凝聚功能,在共同的价值认同中使党成为一个紧密团结、有序运转的统一体。理想信念具有鼓励功能,可以鼓励每—个党员在任何情况下,不为各种风险所惧,愈挫愈奋,勇往直前。理想信念具有导向功能,在日趋剧烈的文化冲突和价值碰撞中,使每一个党员明确方向,不被各种干扰所惑。因此,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优良传统决定的,又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种新情况新变化要求的,更是理想信念在共产党人精神世界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回忆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抓住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更加重要和紧迫,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也更加艰巨,必须深入分析
执政党党群关系产生矛盾的深层原因,认真研究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一)执政党党群关系矛盾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列宁曾经指出,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而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结果,必然开展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在我们党内也不是比前几年减少而是比前几年增加了。那么,为什么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脱离群众呢。应该说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主观来讲,一局部党员干部发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是诱发党群关系矛盾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从客观来讲,位置和环境变化也是不容无视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一是党和人民群众各自的位置变化会诱发脱离群众。我们党在执政之前,处于被“围剿〞的地位,党与人民群众处在同一个位置和角色上,共同的敌人是三座大山,共同的目标是推翻反动统治,共同的命运使党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血肉相联。我们党在执政以后,许多党员干部手中开始掌握大大小小的权力,担负着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权力这把双刃剑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效劳的平台和时机,又有可能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一些群众的眼中,党的干部可能成为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官员〞。在一些党的干部的心中,也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为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特殊人物。权力的介入引发了党与人民群众各自位置的变化.增加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性。二是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的提高会诱发一些党员干部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从而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规定,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员个人的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执政地位的不断稳固,随着执政时间的不断增长,特别是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有些党员干部开始更多地追逐个人的利益,最终堕落为纸醉金迷、以权谋私的腐败分子。三是政党环境的变化会诱发脱离群众。执政之前、执政之初和长期执政,三个历史时期会造成三个不同的政党环境。执政之前,我们党处于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面对强大的外在压力,党丝毫不敢离开群众的支持。如果脱离了群众,不仅党的事业不能开展,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生存就是问题。执政之初,虽然党同人民群众的各自位置、角色发生了变化,党开始执掌政权,但是在这个时期,绝大局部党员干部在亲身经历中都深知政权来之不易,深知人民群众在我们党夺取政权、执掌政权中的重大意义。因此,执政之初,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会得以保持。进入长期执政以后,新入党的同志不再拥有执政之前、执政之初等特殊时期的重要经历,在新的政党环境中,入党、当干部不仅不会有什么风险,而且还能享受到各种待遇,带来不少实惠。尤其是当我们党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不够的时候,更容易使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深刻认识长期执政中政党环境变迁带来的危机,最终忘记为人民效劳的宗旨,严重损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社会结构的变化给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脱离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比较单一,广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战士和干部把所有的阶级、阶层可以囊括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在不断出现,我国社会的结构也从单一走向多元。新社会阶层中的广阔群众,通过老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他们为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做出了奉献,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党在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时候,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增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沟通与联系。在稳固我们党传统的阶级根底的同时,也要注意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不断扩大党的群众根底,更加广泛地联系社会各个阶层,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整合力。总之,执政时间越长,随着各种情况的变化越容易脱离群众,越容易诱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从而保持和稳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透视
从总体上看,党的作风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作风建设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久治不愈,成为顽症。归纳起来,在党的作风建设中有三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有的地方至今缺少认真抓作风建设的气氛。上边三令五申,下边冷冷清清,上边热、中间温、下边凉。二是有的地方用形式主义的做法对待作风建设。满足于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贯彻会议、用讲话对付讲话。三是有昀地方用官僚主义的做法对待作风建设。许多制度名存实亡,对存在问题不追究、不过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和干部对待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敢抓、不想抓、不能抓、没有信心抓等心态是重要的方面。有的同志对待作风建设存在好人主义倾向,碰到问题不敢大胆抓:有的同志片面理解经济建设为中心,认为经济上去了,一切问题自然解决了,思想深处抓作风建设动力缺乏:有的同志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上想抓作风问题而实际上又不能去抓;还有的同志对作风建设失去信心,认为作风建设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因而也失去了认真抓作风的信心和勇气。上述不正确的心态是引发作风建设各种问题的重要根源,也是造成一些地方作风建设久治不愈的主观因素。针对上述种种现实问题,要多管齐下,在多个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