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当前我国
高校
德育
存在
问题
对策
研究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目标理想化、德育方法机械化、德育内容陈旧化、德育队伍落后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在于:一要恰当定位德育目标;二要更新德育内容;三要改进德育方法;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胡斌,徐州医学院科技与产业处讲师,江苏徐州221002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23)11-0198-03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开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急剧变化,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弱化。因此,进一步反思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十分必要。 一、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德育目标理想化。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对教育对象未来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的设想或期望。德育目标既有鲜明的历史性、阶级性,又表达超前性和理想性,这种超前性应该是现实可行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到达的。如果定得太高或标准单一,就会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就难以对德育过程起到支配、调节、指导作用,也难以实现德育目的。高校德育目标应全面深刻地反映和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表达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应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开展的规律和接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我开展的和谐性。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从社会本位出发,在德育目标定位上过分强调方向性、政治性,缺乏层次性与根底性;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只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不顾学生的个人利益和主体需要,只求学生的思想风平浪静。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学生不好理解,更难以在心理上接受。过于理想化、至善化的道德与人格毕竟不会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现象。因此,学生只能浅薄地唯心地理解各种道德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这种过高过空的德育目标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高校德育出现了名义上的“加强〞而实际上的“淡化〞、名义上的“落实〞而实际上的“落虚〞现象,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2.德育方法机械化。我国高校长期的德育实践已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德育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时期德育的环境和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德育方法上没有能够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重德育理论灌输、轻行为实践;说理教育多、行为养成教育少。二是重德育形式,轻实际效果。教师讲台上讲德育、学生台下听德育、期末考试考德育,使得德育流于形式。三是单向传授多,双向交流少。目前高校德育往往采取单向灌输方式,我教育、你接受,既没有认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也无视受教育者的参与。其结果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思想上、心理上的沟通交流,影响教育效果。四是共性教育多,个性教育少,缺乏层次性和个体性,不能针对每位学生的思想实际,德育也就成了空洞说教。五是强制说服多,启发诱导少。不少德育工作者不顾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现实,仍然简单地用教条去教育学生。用奖惩和权威驯服学生,用指令式、强制式纠错的方式压服学生,以服从来评定学生是否到达标准,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德育内容陈旧化。德育内容是对受教育对象实施德育的根本内涵,其科学、系统与否,直接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德育内容必须根据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开展的一般规律来确定,并随着社会开展而不断充实调整。当今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客观上要求德育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其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虽然德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开展在不断更新,但它仍然跟不上时代开展的步伐。传统的高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这些内容无疑是必需的,但随着社会的开展和时代的变迁,面对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生观的复杂化、信仰的功利化,高校德育对自身内容进行更新的幅度和速度远远不够,原有德育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又很少,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所关注的。高校德育内容的陈旧使得学生感到德育与现实生活结合不够紧密,从而对德育抱有一种无所谓甚至排斥的态度。 4.德育队伍落后。目前高校德育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一些高校德育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讲授内容随意性大,甚至是完全按自己的观点讲授、引导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本来就困惑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加模糊混乱,偏离了我们的教育原那么和目的。二是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德育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宽,对高新技术如多媒体和网络等利用较少,重经验轻创新。一些班主任、辅导员不善于做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而从事德育的教师又常因工作紧张等原因缺少学习进修时机,难以通过有效途径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德育队伍建设不到位。长期以来,有些学校注重于专业课教学,而对德育课那么疏于投入,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一支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德育专业课程往往由党政干部担任。由于党政干部工作繁忙、缺乏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授课经验,因而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四是德育教师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由于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使一些专业教师不安心工作,一旦遇到时机,就会跳槽。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德育目标的实现,这与德育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二、新时期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创新高校德育观念。观念的创新是高校德育创新的前提和先导。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德育地位、功能和价值认识的转变,必然会导致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方法和形式以至整个德育体制的改革。因此,德育创新首先应该是德育观念的创新,没有德育观念的创新,就很难推进德育理论、德育体制、德育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高校德育要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德育的现代性、时代性,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以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本。它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观念上的人本化,坚持学生第一,切实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三是教育管理上的人性化,表达效劳与关爱,使学生愉快合作、心情舒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