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浙江农业的发展趋势.docx
下载文档

ID:846212

大小:28.41KB

页数:1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浙江 农业 发展趋势
浙江农业的开展趋势 城市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开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水平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主要是通过城市群的开展带动周边地区并使整个行政区域成为既能享受城市现代文明,又能保持良好自然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种区域性农业。其实质是以城市消费为导向,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和效劳城市的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高效益农业。其目标就是要通过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强大辐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农业的档次,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城市农业的概念及内涵 (一)城市农业概念 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都市农业中开始提出城市农业命题。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一文中正式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按照2022年联合国开发方案署(undp)的定义,城市农业是指以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用集约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垃圾和污水),在分散于城市或XX县区各个角落的土地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它既包括物质产品主要是食品的生产和城市生态环境等,也包括为城市居民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体验农业活动等精神产品。 显然,这种围绕特定城市而提出的城市农业概念,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也成为国际城市化进程中作为都市农业开展的重要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吸纳。但我国具有与国际城市化开展不同的背景。我省作为沿海经济兴旺地区,人多地少,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开展一直居全国领先水平,实质上已经成为一个都市型的省份,单一的以某个特定城市为对象来研究城市农业,无法解决浙江农业开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我们认为,城市农业是以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和效劳城市为目标的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和高效益的区域性农业。它是与传统农区农业相延续的现代农业开展模式,其实质是以城乡经济协调开展为根底,以国内外城市需求为导向,在不断接受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辐射的根底上,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城市农业内涵特征 第一,在目标定位上,着重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和效劳城市而展开。城市化对农业的要求不仅是提供鲜活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继续发挥生产功能;而且要提供休闲、观光场所,发挥生活功能;还要提供调节小气候、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生态功能。可见,城市农业是一种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高形态的绿色农业;是依托于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功能和生态系统而构建培育的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是集种养加、农工贸、产研教为一体的开放式农业。第二,在区域范围上,着重以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第三,在开展业态上,着重表达功能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城市农业,既含充当城市“菜篮子〞的城郊农业,也含充当城市“空调器〞的都市农业(净化空气、优化环境、绿化和美化城市),还含那些接受城市辐射的边缘地区的传统农业。 二、城市农业的开展现状及条件 近年来,通过效益农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浙江农业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城市农业开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一,效益农业的快速开展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效益农业五年来,浙江农业开始进入了现代农业开展的新阶段,出现了至少五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到了关键性阶段,由传统的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常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的满足温饱型的城郊农业,逐渐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手段,以增加收入为目的方向开展。二是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由产销脱节逐渐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开展。三是农产品质量平安状况明显改善,由过去的单纯注重产量、满足温饱逐渐向注重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方向开展。 四是外向型农业快速推进,由单纯满足当地城市居民的城郊型和内向型农业向适应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型农业方向开展。五是农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40元,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第二,市场的高度发育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去年全省城市化水平已到达了51.9%,提前三年完成了全省城市化开展规划确定的到2023年到达50%的目标,并正在向202322年到达55%和2023年实现65%的目标迈进。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社会开展格局转化的过程。 第三,城乡经济进一步融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也是开展城市农业最根本的前提条件。一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开展二、三产业。2022年全省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比重已占57.5%,比1998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改变了农村就业结构;同时,也推进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二是按照“优先开展县域中心城市、大力培育中心镇〞的方针,把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建设与专业市场、工业园区、根底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放开小城镇户籍,取消“农转非〞限制,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城落户。三是加快城乡之间根底设施的相互配套。与上海形成了2小时的交通圈,省内形成了4小时的交通圈。四是一大批“洗脚上田〞从事二、三产业的工商企业主重新“穿鞋下田〞,成为新型的民营农业企业主,改变了农民的主体结构,带来了资金、科技、人才和信息,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开展。五是拓展了农业的功能,由经济功能为主逐渐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功能综合转化,各种形式的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不断涌现。 效益农业的开展,市场的不断培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城乡经济社会的日趋融合,为城市农业的快速开展提供了辐射的载体,积累了良好的根底条件,也对城市农业开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城市农业开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浙江开展城市农业已经开始起步。但总体上看,目前在指导思想上还没有完全确立,同时缺乏相应的指标体系作评价和工作的指南。特别是在建设内容上,还存在许多内在制约因素: 一是城市化对农业的辐射功能还不强。二是农业自身的竞争力还不高。三是城乡统筹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健全。 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开展城市农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为根底,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坚持“一个中心〞,就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和农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扩大农产品需求空间和消费群体,以农民的非农化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突出“一个重点〞,就是城乡统筹,产业对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协调开展,共同繁荣。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应确立以下五大战略: ———城乡一体化战略。开展城市农业,必须充分发挥城乡协调开展的优势,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数量,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同时,充分利用城市资金、科技、人才和信息对农业和农村的辐射,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让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以更便捷的方式进城,满足城市市场和城市居民消费的需求。从而实现以城带乡、以城促农与效劳城市、支撑城市化的协调开展目标。 ———农业产业化战略。城市农业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城市农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跳出农业就要围绕城市来做好农业的文章;按照工业化的理念,就是要大力开展以加工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标准化生产,并优化农业的区域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农产品的品牌、加工、包装、保鲜和储藏等后续效益,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产品绿色化战略。符合城市绿色屏障的功能、适XX县区绿色消费潮流和应对国外市场“绿色壁垒〞的要求,是城市农业的必然选择。 实施产品绿色化战略,必须以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根底,着力建设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推进农业生态示XX县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示范村镇建设;加大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力度。以开展绿色产业为主导,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不断完善质量标准监督检测体系、绿色基地认定和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及行政执法体系,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品牌响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和中间投入品的质量平安控制。 ———营销现代化战略。实现城市与农业的对接,关键是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将更多的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市场,满足居民消费需要。 运用现代营销观念,转变营销策略,改善营销手段;进一步培育现代物流新业态,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建设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农产品拍卖等方式,把农产品销售对准城市市场,实现产品价值,获取最大效益。 ———市场外向化战略。城市农业首先是一个高度开放型的农业。一方面,大量名特优新农产品需要拓展省外甚至国外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在省外城市和国际市场的份额,以销促产,指导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加工农业的开展,迫切需要充分利用省外国外的农业资源优势和我省区域资本技术优势,实行“两头在外、中间在内〞,把农业基地建到省外、国外,走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的外向型农业之路。 四、城市农业十个主要指标 衡量城市农业开展水平的指标目前尚未定论,也没有可参考的依据。借鉴现代农业、生态省建设等指标,结合城市农业要求,我们认为,至少应设置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十个主要指标来衡量城市农业: 1.产业化经营到达较高水平。到202322年,全省农产品实现基地化生产,20230%为拥有品牌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比重扩大,加工农产品比重从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到达60%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到达55亿元。 2.农业科技奉献率实现60%以上。通过吸纳城市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充分发挥其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现行农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化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每个农业劳动者掌握12门专业技能,吸纳现代农业科技能力日趋增强。 3.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2023%以下。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为929.6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预计到202322年,全省总人口将到达4760万人(按3‰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农村劳动力总数约为2422万人。按照19982022年全省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净减173.1万人,年均减34.6万人的速度;到202322年,还将净减276.8万人,届时,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为652.8万人,占总人口13.7%。为此,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4.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到达20220元左右。19961998年,全省平均农业劳动生产率为8915元,1998年后,浙江经济快速开展,1999-2022年,全省平均农业劳动生产率为2023314.5元。按照这样的递增速度,到202322年实现人均农业劳动生产率20220元水平是有可能的。 5.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一、二、三产业协调开展,其中第一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