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长三角高校图谱的深度透视.docx
下载文档

ID:842130

大小:28.92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长 三角 高校 图谱 深度 透视
长三角高校图谱的深度透视 姚成二 上海“抢人了〞! 9月23日, 上海发布2023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方法的新政策,其力度之大,让外界直呼“上海急了〞。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池,作为长三角龙头,上海这一举动犹如一颗巨石,猛然间投入一片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波澜,引发的将是长三角高校图谱的多重变局。现在,长三角的高端人才,有了更多流向上海的可能 高校是一个地方的“创新源、思想库、人才地〞。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过程中,长三角高校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开展图谱?图谱背后,又蕴含着哪些深层改变的因子? 江苏一马领先,上海实力超群 459所! 这是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长三角的普通高校数量,其中224所本科院校,235所专科院校,高教资源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从省份分布来看,江苏一马领先,普通高校167所,不仅位居长三角第一,放在全国也是高居榜首;安徽紧随其后,有120所,全国排名第9;浙江有109所,排在全国第11;上海有63所,排在全国第23。 假设细分至本科院校,江苏有78所,仍居长三角第一,同样高居全国第一;浙江有60所,排在全国第8;安徽有46所,排在全国第13;上海有40所,排在全国第15。 在普通高校数量超过110所的10个省份中,安徽是唯一本科院校低于50所的省份,本科院校占比为38.3%。 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来看,呈现同样情况。尽管合肥有54所普通高校,排在全国第11位,领先于南京的51所与杭州的47所,但从本科院校数量上来看,合肥有19所,而南京那么有34所,杭州也有28所。 相对于本科院校,顶级高等院校的集聚程度更具价值。一座城市的教育资源如何,“双一流〞大学以及一级学科数量是最直观的印象和参照。 长三角拥有“双一流〞大学35所,占全国总数的1/4,江苏15所,上海14所,安徽3所,浙江3所。其中还包括“华东五校〞——国内公认的实力仅次于清华北大的第二梯队高校,上海2所,苏浙皖各1所。沪苏在“双一流〞大学上领先浙皖。 从“双一流〞大学的城市分布来看,上海有14所,南京有12所,合肥有3所,杭州有2所,蘇州、无锡、徐州、宁波各1所。这意味着,在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中,有33个城市没有“双一流〞大学。 高校数量反映的是教育资源的多少,一级学科反映区域教育质量和人才培育能力。一级学科越多,教育质量越高,培养的优秀专业人才也会更多,人才活力会更充足。 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长三角三省一市差距较为明显。江苏有466个一级学科入围,总数居全国第二,A档学科80个;上海有350个一级学科入围,居全国第三,A档学科91个;浙江有211个一级学科入围,居全国第9,A档学科44个;安徽有148个一级学科入围,居全国第16,A档学科16个。由此可见,安徽与沪苏浙在顶级学科建设上还有一定差距。 三省一市的高校分布地图,决定了在校大学生资源的聚集程度。2023年,江苏有本专科在校生187.4万人,研究生21.5万人;安徽分别为124.1万人、7万人;浙江分别为107.47万人、9.24万人;上海分别为52.3万人、16.49万人。 具体到长三角副中心城市来看,南京在校生到达87.1万人,居长三角城市第一位,全国第7位,研究生14.3万人;合肥有68.5万人紧随其后,居全国第10位,研究生5.2万人;杭州有51.9万人,居全国第19位,研究生7.2万人。 综合多个维度来看,长三角的教育资源聚集度差异化明显,而且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 地方高校“贫富〞差距大 2023年9月,青塔数据研究团队根据各高校公开的信息,统计了全国超过300所地方高校2023年的预算经费情况。数据一经公布,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 经费,是高校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教育资源实力的重要指标。从长三角来看,2023年,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经费均在百亿元以上,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70亿元以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普遍也有30多亿元,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具体到地方高校来看,长三角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决策杂志梳理了长三角局部地方高校2023年的经费预算发现,浙江经费预算最高的是浙江工业大学,有32.5亿元;江苏经费预算最高的是苏州大学,有34.06亿元;上海经费预算最高的是上海大学,有33.86亿元,而安徽地方高校2023年经费预算最高的是安徽大学,是8.41亿元。沪苏浙地方高校的经费预算明显多于安徽,且差距十清楚显。假设将安徽大学的经费预算放在沪苏浙来看,在上海、江苏只能排到第9位,在浙江只能排到第16位。 这样的数据放在中部坐标系来看,又处于怎样的位置?同类型的河南大学2023年经费预算高达32亿元,郑州大学经费预算更是超过60亿元。湖北省属高校经费预算最高为长江大学,到达12.75亿元,湖北大学也有10.25亿元;湖南最高为湖南师范大学到达16.07亿元。 眼下,如何解决资金短缺矛盾,既是安徽地方高校校长们普遍关注的难题,也是政府和全社会应当支持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高校的经费预算要参照当地的经济开展水平和教育开展实际,最直接的表达便是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安徽省财政厅曾于2023年8月在其官网,发布了一那么“关于加大政府对高校财政投入的建议〞答复函,公开了2023年长三角及中部省份高校生均教育支出情况。 从长三角来看,上海以37035元排在第一位,居全国第3位;浙江以24219元紧随其后,排在全国第8位;江苏以21619元排在全国第11位;安徽以15648元排在全国第25位。放在中部来看,安徽高校生均教育支出高于山西、河南,低于江西、湖北、湖南3省,排在中部第4位。 这与安徽经济开展水平和财力状况总体相当。2023年,安徽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3位,中部第4位;人均GDP居全国第14位,中部第3位;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居全国第28位,中部第5位;人均可用财力居全国第26位,中部第4位。两相比拟,高校生均教育支出比人均财政支出进3位,比人均可用财力前进1位。 假设以高校生均教育支出与人均财政支出占比相比拟,安徽高校生均教育支出占全国平均高校生均教育支出19832元的78.9%,较人均财政支出占全国平均支出77.1%高1.8个百分点。“反映我省财政努力程度较高。〞安徽省财政厅在答复函中表示。 “经费缺乏,科研条件差,难以为学校的开展提供资金保证,学科开展水平自然很难上去。〞安徽省教育厅科研处一位负责人告诉决策。不说与沪苏浙差距大,同等水平的高校生均教育支出,安徽学科开展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省份,即财政经费投入产出率不高,投入效果不明显、不对等。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安徽省属高校中仅有5所高校的13个学科获得B等级,其余学科评定等次均在B等级以下,与新疆、西藏、海南、青海等省份相当。 同为中部省份,河南、山西高校生均教育支出低于安徽,但学科评定却好于安徽。河南省属5所高校的1个学科获得A-等级,10个学科获得B+等级,17个学科获得B等级;山西省属6所高校的5个学科获得B+等级,11个学科获得B等级。 “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比照,更是大吃一惊,严重与我省层次不符。〞今年5月,一位网友曾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直言。这件事旋即引起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安徽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并表示将启动顶峰学科建设方案,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毕业生“用脚投票〞,长三角哪家强? 数字呈现的教育资源差距,是反映区域人才集聚力的重要参考,但人才流动最能表达出“用脚投票〞的特征,具体到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又是怎样的状况? 决策杂志梳理沪苏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揭发现,2023年,安徽全省高校毕业生为33.92万人,最终选择留在安徽省内就业的有18.2万人,占比为68.4%,其中17.5万人为安徽省内生源,省外生源仅有6716人,占比为2.52%。 从历年省外就业去向分布情况来看,安徽高校毕业生流向東部、长三角的占比最高,江苏到达10.3%,浙江为6.09%,上海为7.53%。 上海2023年高校毕业生共有17.56万人,留沪就业的有13.9万人,占比到达79%,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人数占全部外省市生源的41.67%,非沪籍毕业生选择留沪比重由2023年59%上升到2023年的66%,上海对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生源的就业吸引力不断增强。 目前,浙江尚未发布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但近些年来浙江一直是就业的热门地,省会杭州更是高校毕业生争相奔赴的地方,号称全国人才“收割机〞。 今年3月,浙江对外公开,2023年在浙江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有80万人左右,其中省内高校毕业生总量为32万人,有近50万外省高校毕业生流入,可见浙江人才吸引力之强。 通过比照发现,安徽高校毕业生本省就业率低于沪苏浙,人才“熟〞了就走,存在“焯水〞效应,同时,对外省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够强。 首先,从长三角“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看,已公开的28所“双一流〞高校本省(市)就业率的平均值为59.98%,最高的为上海大学,本省(市)就业率高达82.41%;浙江最高的为宁波大学,到达77.95%,江苏最高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为80.09%。 相比之下,安徽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留皖意愿较弱。最高的为安徽大学,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率为57.26%;合肥工业大学为32.57%;中科大仅占2成。两所高校在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本地就业率中排名靠后。 被称为“科技英才摇篮〞的中科大,流向上海的毕业生有21.03%,几乎赶上了留在安徽的23.31%,流向苏浙的人数共占20%多。安徽虽已是长三角正式成员,但在“包邮区〞的巨大磁场面前,高校毕业生吸引力缺乏,迫切需要加强“留人〞力度。 再从长三角中心城市来看。在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中,上海人才吸引力指数到达100,高居榜首,连续3年成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杭州到达69.5,位居第5;南京为53.2,位居第6;而合肥仅有22.1,位居第20。 最后,从苏浙皖三省来看,安徽省内长期处于合肥“一市独强〞的局面,在前50强中,没有其他城市上榜。而江苏苏州位居第9,无锡位居第19,还有常州、南通、徐州、扬州上榜;浙江也有宁波、嘉兴、温州和金华上榜。缺少有人才竞争力的城市,给安徽在集聚高校毕业生上增添了烦恼。 尽管安徽从2023年开始,已连续7年人口净增长,步入“人口持续回流〞新时期,但仍是劳动力流出大省,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1000万人左右,包含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和新式人才。 2023年,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上海市安徽商会会长洪清华曾说,安徽人在上海注册的企业有7.9万家左右,人数大约有420万,也就是说,在上海的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安徽人。 “产业容器〞决定高校毕业生流向 2023年6月,朱青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南京擎天科技、深圳孔雀方案、合肥38所下属四创科技等公司先后向其抛去了橄榄枝,基于平台、薪资待遇、城市形象等综合考虑,他最终选择了南京。 “人才的平台不在政府,而在企业,在于具体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占主导地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迎对决策分析说。与沪苏浙相比,安徽的市场主体少,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弱。 2023年,江苏市场主体到达1043万户,浙江为724.25万户,安徽为514.45万户,上海为270.43万户;具体到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南京突破140万户,杭州到达129.78万户,合肥刚刚到达100万户。 微观主体的数量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选择时机和流动方向。“比方说,一个科大讯飞员工想流动,只会去同层次甚至更好的企业,但在安徽,与讯飞同等水平的微观主体几乎没有,而沪苏浙有很多,人才自然就流去了。〞刘志迎告诉决策。 没有大型国企,缺少标杆性的创新创业公司,是安徽留住高校毕业生的一个突出“短板〞。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500强企业中,江苏有45家,浙江有43家,上海也有30家,安徽仅有9家。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