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从宏观调控实践看党领导发展的能力.docx
下载文档

ID:841818

大小:21.04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宏观调控 实践 党领导 发展 能力
从宏观调控实践看党领导开展的能力 一、此次宏观调控的背景和成效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关乎我国经济开展全局的决定性举措。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政策效应逐步显现,200x年经济增长速度到达9.x%。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突出表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粮食供求关系趋紧,二是投资增长过猛。历史经验说明,粮食大幅度减产和投资需求膨胀“双碰头〞,经济运行就会起“波澜〞。这次也不例外。粮食供求关系趋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使得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投资膨胀助长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信贷膨胀反过来又推动投资更快增长;投资膨胀加剧煤电油运的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很紧;拉动了根底产品价格上涨,加大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苗头性问题将演变成全局性问题,势必会使资源和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势必加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势必出现大量生产能力过剩;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势必导致企业倒闭、失业增加、银行呆坏账增多,最终会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经济大起大落会对开展造成巨大破坏,恢复起来需要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长期企盼的、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就可能发生逆转,重要战略机遇期可能丧失。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果断决策,从200x年开始,针对经济生活中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陆续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200x年,又及时作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一手抓大力扶持粮食生产,一手抓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经济开展中的薄弱环节,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衡量宏观调控是否取得成效,要同时看两个方面。一是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是否得到抑制;二是经济根本面是否受到伤害,经济是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目前看来,这两方面都做到了。 一方面,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缓解,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防止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而造成经济上大的起伏。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大幅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200x年,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5.2亿亩;粮食总产量到达9x89亿斤,比上年增加775亿斤。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特别是一些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了遏制。200x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比一季度回落17.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三是信贷货币一度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遏制。200x年全年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分别增长1x.x%和1x.x%,比上年分别低5个和5.1个百分点。四是乱征滥占耕地的势头得到了遏制。通过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减少到205x个,规划面积减少到1.x7万平方公里。 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缓解的同时,经济根本面并没有受到伤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x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第一产业增长x.x%,能源、交通建设得到加强;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增长21.x%,企业效益也普遍提高;市场销售稳中趋旺,200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x.x%;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贸易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200x年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三项指标都好于预期目标;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 总之,这次宏观调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一次实践,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开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继续增强,人民群众在开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这些成就令人鼓舞,举世瞩目。 二、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原因 这次宏观调控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是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运用以往积累的成功经验,适应实际情况变化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国上下、各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一,见微知著、主动调控。中央早在分析200x年一季度经济形势时,就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明确指出,“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情况有所加剧〞,“过度投资中很大局部依靠银行贷款,已引起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偏快〞。这些问题“总体上看还是局部的、苗头性的,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一阶段,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相应地采取了一些微调措施。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出来,中央高度重视。在200x年8月份召开的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9月份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其他重要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端正开展思路,用大量事实说明必须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一些地方大办各类园区等局部性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努力加以解决,防止演变为全局性问题。按照中央部署,实施了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清理整顿开发区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等调控措施。200x年的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对如何搞好宏观调控作了部署,明确提出宏观调控要坚持“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那么,强调要把住信贷投放和土地供应两个闸门,有效控制投资规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控制信贷总量,严格土地管理,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宏观调控的实践充分说明,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运行出现苗头性、局部性问题时,保持清醒头脑,果断、及时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主动进行调控,才使这次宏观调控付出的本钱较小,见效较快,防止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防止了经济发生大的波动和损失。 第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中央一再强调,要把这次宏观调控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结构调整,坚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局部行业过度投资、盲目扩张,消除经济开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另一方面加强和支持经济社会开展中的薄弱环节。在用地管理上,一方面,从200x年x月到10月,对国家禁止的产业不供地,对国家限制的产业严格控制用地;另一方面,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用地又没有“封口〞,继续审批能源、交通、水利、城市重大公共设施和卫生、教育等工程的建设用地。在资金安排上,一方面,对一般投资工程宜缓那么缓,特别是对局部过热行业投资工程停止下达资金预算。另一方面,重点保证重大工程、农林水利、教科文卫、能源、县乡公路等方面投资工程的正常需要。在产业政策上,在抑制某些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继续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本地化、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即使是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度投资的行业,也坚持不搞“一刀切〞,抑制的是那些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淘汰的是落后的工艺设备。 第三,多种手段、综合配套。中央制定的调控措施、采取的调控方式,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并且屡次强调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十分注重发挥信贷、财政、投资、价格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在信贷手段的运用上,重点从源头上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和扩大利率浮动范围等措施,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管理,加强窗口指导。在投资手段的运用上,重点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公布并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进行总量控制,扶优限劣。在价格杠杆的运用上,注重发挥价格信号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在重要商品总量平衡上,大力加强储藏调节和进出口调节。在法律手段的运用上,坚持依法行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如依法开展了开发区和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于政府直接干预企业活动,助长盲目投资的行为,既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又必须运用行政手段来约束和纠正。可以说,这次宏观调控打的是“组合拳〞,是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方法。 第四,标本兼治、深化改革。中央反复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推进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经济健康开展的障碍。一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已经放开粮食销售价格、主销区的粮食收购价格的根底上,200x年又全面放开主产区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也在加快。二是出台了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三是加快税收制度改革步伐。四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国有保险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金融监管体系也正在不断健全。五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为长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根底。 归结起来,这次宏观调控取得的重大成效和珍贵经验,不仅为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良好的根底,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开展观的课,加深了全党同志对科学开展观的认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从长远来看,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取得的收获更为珍贵,影响也更深远〞。 三、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2005年是稳固和开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开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开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比较有利。但必须看到,经济开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 第一,粮食进一步增产和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加大。在去年粮食增产较多的根底上,粮食再增产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财力支持、价格上升等空间有限和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制约;农民收入的再增长,也面临着缺乏新的增收渠道等问题。 第二,投资需求再度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模式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投资冲动仍然强劲。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看,200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7万亿元,在建总规模约为2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率超过xx%,均为历史较高水平。12月份又新开工工程20,x2x个。从行业投资结构上看,工业投资增长仍然较快,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投资规模较大的同时,又出现一些地方和企业违规开工建设电站等新的盲目投资问题。投资需求膨胀造成煤电油运紧张,煤电油运紧张又会引发一些相关行业投资的增长。特别是产生投资盲目扩张的深层次矛盾的“土壤〞还没有铲除,投资膨胀随时可能旧病复发。 第三,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很高,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喜中有忧。200x年,按现行汇价计算,我国GDP占世界的x%,但是消耗的原油占世界的x%,煤炭占x8%,钢占27.x%,氧化铝占21.x%,水泥占x5.8%。从目前情况看,煤电油运仍然绷得较紧,煤炭紧张的矛盾尤为突出。从更长远些看,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锋利。 第四,价格上涨面临较大压力。一是本钱推动,在投资需求旺盛的拉动下,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两年大幅上涨,在200x年上涨8.1%的根底上,200x年上涨1x.x%,今年1—2月份涨幅虽有回落,但同比仍上升x.2%,积累的涨价因素可能逐步传导到后续产品;二是随着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推进,土地、利率等要素价格趋于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价格水平上升;三是一些地方效劳价格偏低所累积的价格矛盾今年可能释放出来,也将加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四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和其他进口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