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二.docx
下载文档

ID:840874

大小:22.50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金 支持 新农村 建设 现状 调查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二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二 ——对xx县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通过扎实有效的金融支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摆在各级和各金融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xx县的调查分析,提出“农银互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仅供参考。 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xx县地处鄂东南,下辖320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3.5万亩,人口总数9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银行营业机构64个,从业人员680人。近年来,xx县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采取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颁发信用证、培训农村工商个体黄金客户等措施,实行向信用农户实施贷款授信、发放农户小额农贷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创立“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农村信用工程〞。到12月末,对全县8.7万个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了重新审核和评定,向信用户发放贷款证累计9万个,授信额度1.4亿元;建立农村个体户经济档案32400个,培养黄金客户1400个。目前,全县共有“信用乡镇〞13个,占比81%,信用村组116个,占比37.4%,有力支持全县14.2万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尽管xx金融部门加大了对农村的信贷投入,但与当前新农村建设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 1、信贷供需不适应新农村建设。一是需多供少。据权威专家测算,未来5年,新农村建设农民年人均需资金投入1700元-4900元,以最低标准1700元和80万人计算,xx每年约需新农村建设资金14亿元。全县金融系统累放贷款为3.4亿元,其中农村贷款1.2亿元,远远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需求。如枫林镇花塘村按新农村建设规划共需建设资金600万元,农村金融部门目前为止,没有实质性参予到建设当中。二是流多回少。邮政储蓄存款余额4.7亿元全部上存,其它各类商业性银行都有资金上存或外流现象。止末,全县银行存款余额27.89亿元,其中,农村存款17.4亿元;全县实际投放缺乏5亿元,仅占存款的四分之一,从存贷差可以看出,xx县资金外流至少在11个亿以上。三是取多予少。“三农〞资金总需求为15亿元,农信社当年的信贷资金净投放为3650万元,仅占总需求2.53%。如,黄颡口镇三洲村七组人口418人,有330人入股,入股人数达80%以上,享受农金支持的仅占17%;该村村民周妹,下岗后,回乡创办养猪厂,当年盈利全部存入农信社,,因生猪市场价格下跌,资金周转困难,她屡次找上金融部门申请贷款,由于缺乏抵押品,没有获得信贷支持,以致该企业面临倒闭。 2、信贷结构不适应新农村建设。主要表现为“三放三不放〞。一是放小不放大。主要是抓农户小额贷款,而放掉大额农业开展工程资金投放,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与农业产业化开展不相配套的状况已制约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总体提升。,农信社对全县4万余农户发放了贷款。其中,2万元以下的占77%,2-5万元占17%,5-2023万元占4%,2023万元以上仅为2%。二是放短不放长。主要以短期贷款业务为主,无视了中长期农业根底设施工程、科技开发工程等的投入,贷款周期短的制约,已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生产开展〞的广泛需求。抽样调查的木港、枫林、龙港、富池、大王五个乡镇,1年期限以内的各类贷款占贷款总量的98.4%;1年期限以上各类贷款余款仅占1.6%。三是放热不放冷。如xx县农业银行,从至今,对一些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消费性按揭等的贷款较热的工程累计累计3亿元,对“三农〞的贷款投入累计缺乏200万元。其他金融部门重城轻乡、重消费领域轻农村工程建设的经营思路,也严重制约了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 3、信贷环境不适应新农村建设。主要表现为“三好三不够好〞。一是大环境好,小环境不够好。近年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各项支农、惠农金融支持政策较多,而地方金融部门信贷资金直接投放农村建设的领域窄、数量少。加之相当局部乡镇重视工程资金,无视信贷资金,导致金融对农村支持“袖长手短〞,政策无法得到较好贯彻。二是软环境好,硬环境不够好。据不完全统计,xx县每年打工收入在6亿余元,每年上级对农村转移支付、各项专款等资金1亿余元,为农村金融业的开展提供巨大商机。而目前xx县乡镇一级金融机构只有农信社一家,比较遥远的5个乡镇连一个网点也没有,并且城乡无法进行电子汇兑核算,资金结算极为不便。加之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资金流量将会更大,农村金融机构根本无法承载。三是点上环境好,面上环境不够好。在争创XX省最正确信用县活动中,xx县先后推行了“群体信用〞、“规模定贷〞、“农户联保〞等信贷模式,试点镇、村信用环境大大改善。如大王镇柯畈村原是有名“借贷不还〞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二第2页 全村52户村民拖欠信用社贷款达27.4万元,在,该村43户村民主动全部还清贷款本息,并被评上信用户,既获得了政府专项猪栏支持款,同时每户在信用社办理到5000-2023000元的贷款购回仔猪,到9月份,户均出栏2023头以上,人均增收2132元,该村现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养猪专业村〞。但是,面上少数农户只借不还、还息挂本、欠本拖息等现象仍然存在。如枫林镇农信社累计发放贷款202349万元,收回贷款700万元。 二、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银互动不够是直接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农村金融部门加快自身开展的有效载体。然而,当前金融部门认为农村投入是周期长、效益差、风险高,经营思路根本是倾向投资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工作工程;局部农民那么认为新农村建设资金大局部由国家无偿投入,将金融信贷资金也视为国家政策扶持资金。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农银对资金供需的沟通、影响了农银关系的和谐开展。二是金融政策宣传不够。从调查的情况看,木港镇枣园村胡受组150户农户,了解金融信贷政策的不到2023户,目前,该村仅有2户在信用社办理贷款,宣传不够直接影响了信贷投入,影响了农业工程的开发和资源收益的共享。三是农银协作不够。虽然xx县开展创立“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的“农村信用创立〞活动已初见成效,但真正农银协作的份额仍然不高,贷款农户占比较小。加之,农村金融机构为适应股份制改革,大幅撤并营业网点,而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各类资金较多,因网点太少,缺乏互动载体,导致农村资金异地存储和外流现象严重。农银互动不够,致使金融信贷在农村很多地方是“空白〞,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开展和新农村建设。 3、金融政策不活是根本原因。一是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 单笔发放万元以上的贷款由省级分行审批,万元以下由地(市)分行审批,县级支行只有信贷申报权,农村金融机构实际上已经成为变相的吸存窗口,造成了农村信贷规模逐步缩减。二是利益与效劳位次互换。信贷风险小、收益高是现代金融企业的追求,而农业在金融中被视为是“弱势产业〞,最大化目标与扶弱性之间的矛盾,农村资金“非农化〞,必然导致金融部门慎贷、惧贷,使饱受资金短缺的农村开展资金缺口更大。三是信贷手续过严。目前,县级金融部门信贷业务主要放在抵押、质押的传统信贷模式上,而农村贷款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土地、房产等农民拥有的财产均不能做抵押;小组联保或小额信贷由于受额度的限制,只适用于小规模的生产农户;尽管目前农村金融部门采取以信誉为物品替代抵押品,由于农户评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文本,现实存在评定手续过于复杂,信贷人员责任过大,使这方面的业务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农民贷款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农村金融政策的局限性,加剧了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新农村建设将很难分享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开展的成果。 三、完善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1、金融理念由传统向现代延伸。在县域农村经济开展中要彻底打破农民“贷款难〞和银行“放贷款〞的两难现状,理念革新是先导。一是变轻贷重存为存贷并重,强化支农意识。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开展也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相关金融机构应重新审视自身在农村金融效劳中位置,定好位,用好钱,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抢占先机,树立农村开展我开展,农民增收我增效的观念,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这个庞大的金融市场,变“抽吸〞为“供养〞,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银双赢。二是变守门等贷为上门送贷,强化效劳意识。金融部门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特点,主动走向市场,寻找工程,打造支农品牌,有针对性地制定信贷营销策略,积极培育新的贷款增长点;要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金融效劳体系,扩大有效的金融需求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三是变风险掣肘为正面鼓励,强化经营意识。在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让风险承担与收益相匹配。要建立金融投入的正面鼓励机制,逐步消化各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包袱,对金融支农投入大、效劳优的机构政府予以利息贴补与奖励。建立与财政、税务、农业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机制,着力解决影响金融投入中的突出问题,研究效劳当地经济开展的金融措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开展。 2、效劳品种由单一向多元延伸。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效劳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解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难题,不能简单地把城市金融开展的模式照搬到农村,要根据农村实际制定区分城市行、农村行的开展策略。把政策性、商业性与民间性金融效劳结合起来,不断开发出新的个性化的效劳品种。一是在贷款额度上,实行小、中、大额度并重。单一的小额农贷已不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开展需求与消费趋势。要通过“群体信用〞、“规模定贷〞、“农户联保〞、“合作互动〞等模式,推行符合民情、迎合民意的授信额度。更多开办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宗农机具购置、农业种养大户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根底设施建设等业务品种。二是在贷款期限上,实行短、中、长期并存。要按照农业生产规律和要求,合理制定贷款期限,确保农业开展资金“链〞不中断。同时可参照按揭贷款的方法,实行一次贷款,分期还款。三是在效劳领域上,实行生产、流通、消费并举。金融部门要树立“小客户、大市场〞的经营理念,用银团方式、银联方式、主户联营等多样方式,积极支持农村现代物流业的营销;支持开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品连锁经营;支持建立以集中收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和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四是在风险躲避上,实行银、民、保并联。农业生产周期长、产出回报率低、抗御风险能力差等行业特点,迫切要求金融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减震器〞作用。要研究出商业性保险与政策性保险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充分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设计出有农业特色,受农民欢迎的农产品运输、季节价格、灾害减收等保险品种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开展消灾避祸,增资增效。 3、农银互动,由“点〞向“面〞延伸。要结合地方政府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选择经济根底较好,开展潜力较大村镇实施信用工程建设,以点带面,不断向四周延伸。要加大对农村扶贫龙头企业和小康示范村信贷支持力度,拓展农银互动的渠道和方式。一是整合金融资源,建立科学合理支农体系。金融支农体系应当涵盖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开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保险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和民间小额贷款担保组织,允许农村信用社、农行、农发行区域内相互融资。要在积极拓宽农发行业务范围、大力倡导农行重返农村市场的根底上,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促进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支持农信社做大做强;培育民间小额农贷组织,标准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使之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群体联动、有序竞争的格局。要研究农村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政策,允许其在农业产业化开展中寻找资金增值点,保证农村邮政储蓄资金效劳新农村建设。二是发挥金融成效,培育更优更强信贷主体。要充分发挥金融投向的引导和扶植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