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结合
思想
小学
数学
中的
意义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
扬州市邗江区红桥中心小学 周忠美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两大研究对象“数〞与 “形〞的矛盾统一是数学开展的内在因素,数形结合是贯穿于数学开展中的一条主线,使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远:一方面,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直观感;另一方面,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可以获得准确的结论。“数〞与“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不仅使解题简捷明快,还开拓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数形结合是连接“数〞与“形〞的“桥〞,它不仅作为一种解题方法,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数与形本是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少直觉, 形少数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 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别离。〞 寥寥数语,把“数形结合〞之妙说得淋漓尽致。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无视。“数形结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那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系统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一、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理想化抽象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另外,或者把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用数量或方程等表示,从它们的结构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与特征。
在小学数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前者,而且在应用题的分析求解中,通常是将数量关系转化成线段图。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实际上,在不同的问题中,可将数量关系转化为不同的图形。其中有一个原那么:能把数量关系最清晰、最直接地显示出来的图形,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
例1:草地上有白色6只,黑兔比白兔多3只,黑兔有多少只?
一读:学生读知事件,读明条件,读懂问题。
二划:在题目中用“_____〞划出条件,用“~~~~~〞划出问题。
第一条件:白兔6只;第二条件:黑兔多3只;问题:黑兔有多少只。
三思考:根据题意,比拟、分析、思考形成解题表象。
1.两种兔,白兔6只,黑兔多3只,求多的?
2.两种兔,白兔6只,白兔少3只,求黑兔〔多〕?
3.方法:白兔只数+多的只数=黑兔只数。同样量+多的量=较大量。
例1 一盒糖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吃掉4块,那么三人剩下的糖块数之和恰好是原糖果数的1/3,原糖果有多少块?
分析与解答:如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那么如以下列图所示,其中小方框表示每人剩下的糖块数:
吃掉的 吃掉的 吃掉的
由于题目给出的是三人剩下的糖块数之和,与原糖果数的关系,在以上线段图中,三人剩下的糖块数是三条未带斜线且各自别离的线段,较难发现三条带斜线的线段长的和与整条线段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这不是最正确的选择图形。
我们希望选择的图形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三人剩下的糖块数之和恰好是糖果数的1/3〞,就是说,能把“三人剩下的糖块数之和〞在图形中连成一片,并且能直载了当地看出它与原糖果数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画一个大圆,并且大圆的面积表示原糖块数。把大圆三等分,每份即表示每位小朋友分得的糖块数。在大圆中再画一个小同心圆〔小圆半径约等于大圆半径的0.6〕,用小同心圆的面积表示三人剩下的糖块数之和,于是圆环的面积那么表示三人吃掉的糖块数之和。如右图所示:
这样一来,数量关系完全明朗清晰了。
答:原有糖果18块。
从以上解题过程可以看出,线段图仍是揭示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根本的、自然的手段。对于某些题,如线段图不能清晰地显示其数量关系,那么可以通过对线段图的分析与改造,设计构造出能清晰地显示其数量关系的其他图形,使解题过程变得更简洁、更方便。
二、数形结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数形结合,创设与知识信息相关的情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老师先出示一张我们扬州市地图,声情并茂地介绍到:扬州地灵人杰,它南濒长江,西连南京,北负淮河,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工商繁荣、文教兴旺和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这么广阔的疆域怎么能画在一张纸上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继续。又如:在教学认识圆形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并问: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答复后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用大小不等的圆拼成图形,看谁拼的图形逼真、有创意,学生拼图的积极性非常高,寓教于乐。接着出示一个球,问: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后问:圆和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得出结论: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的理解。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始终很高,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三、数形结合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解难释疑
数形结合解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与“形〞互相转化的过程,即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再根据对图形的观察、分析、联想,逐步转化成算式,以到达问题的解决。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教学1/10米就是0.1米时,特意设计了在直尺上任意找0.1米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个0.1米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0-1之间的这一份。同时让学生围绕“0.1米〞这个根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小数的过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0.3米的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让学生在“找〞“说〞的活动中,把0.1米的实际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同时也感悟到一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1组成的,1米里面有10个0.1米。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第二、为了防止放大图给学生的误导,在出示课件后安排了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1毫米的活动。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1毫米正确的表象。从这可以看出:“数〞、“形〞互化的过程,既是解题过程,又是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同运用、互相促进、共同开展的过程。由于抽象思维有形象思维作支持,从而使解法变得十分简明扼要而巧妙。
四、数形结合能将智能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数〞的思考、“形〞的创设,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能融情于景,恰到好处地进行情感教育。
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有位老师设计了如下的练习题:
夏天,爷爷、奶奶、小美一起吃西瓜,奶奶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10块,小美吃了4块。
然后逐步揭示以下各题:〔1〕小美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2〕如果把剩下的西瓜平均分给爷爷、奶奶吃,他们各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3〕小美吃得多,还是奶奶吃得多?〔4〕如果你是小美,该让爷爷、奶奶吃得多,还是自己吃得多?〔5〕那么该怎样分才可以使爷爷、奶奶吃得多些,而他们又吃得同样多?这里,题材〔1〕是基此题;题〔2〕就开展了,要从整体中减去它的4/10,再把余下的6/10平均分成两份,求出一份是多少,如果列式计算是〔1—4/10〕÷2,学生是不可能算出来的;题〔3〕是比拟4/10与3/10的大小,也没有学过,现在借助生活经验,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运用形象思维,学生对〔2〕〔3〕两题作出正确的答复,而且思维活泼,兴趣盎然。教学至此,应该说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已经完成,但是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4〕,使学生受到应该热爱长辈、孝敬老人的教育。题〔5〕既是题〔2〕情节的必然开展,在智力开展的要求上又比拟高,学生思维有些困难,但通过小组讨论、独立思考、比比划划,最终得到了“小美吃这个饼的2/10,爷爷、奶奶就各吃了这个饼的4/10”的正确答案,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高效率的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关键一点,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数学教学充满乐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