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文.docx
下载文档

ID:838338

大小:14.24KB

页数:2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 护法 全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文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决定修正 202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根据202223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 那么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方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第四条 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以下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一)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的文物;   (三)国家征集、购置的文物;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给国家的文物;   (五)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属于国家所有的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保管、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   国有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第六条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第八条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开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平安。   根本建设、旅游开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第十条 国家开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国家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十一条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鼓励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二条 有以下事迹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一)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文物成绩显著的;   (二)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三)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或者为文物保护事业作出捐赠的;   (四)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   (五)在考古开掘工作中作出重大奉献的;   (六)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创造创造或者其他重要奉献的;   (七)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时,抢救文物有功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   第二章 不可移动文物   第十三条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确实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第十四条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方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十五条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市、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文物的保护需要,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和未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事先由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并纳入规划。   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平安,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 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平安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将保护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   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撤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撤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准前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撤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依照前款规定撤除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具有收藏价值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由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收藏。   本条规定的原址保护、迁移、撤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第二十一条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那么。   第二十二条 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三条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作其他用途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省级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国有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作其他用途的,应当报告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   第二十四条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   第二十五条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或者改变用途的,应当根据其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出资帮助修缮的,应当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 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那么,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平安,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撤除不可移动文物。   对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平安、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必要时,对该建筑物、构筑物予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