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农村金融
存在
问题
建议
浅谈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三农〞信贷主要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之外
xx市是一个地级市,农业特色突出,下辖的6个县(市)区和3个省级开发区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约60%,农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约70%;全市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320231.50元,增收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收入。该市的农业现代化开展较快,截止202223年3月末,共建成21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25个市级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小区。
xx市的金融机构较多,现有工、农、中、建、农发行、城商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连山农村合作银行和农信社等2023家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分布也较广,在信贷投向上,各金融机构也把支持开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市级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小区大局部都得到了信贷支持。从信贷总量上看,自2023年以来,各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规模逐年增加,三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140.92亿元。
不过,从投放主体看,全市农业贷款投放主要以农行、农发行、邮储银行、连山农村合作银行和农信社为主。202223年初至2023月末,xx市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5.57亿元,农行、农发行、邮储银行、连山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分别占总投放量的2.11%、22.2023%、0.46%、29.87%、45.47%。
目前,xx市的民间融资总量呈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全市民间融资总量为6亿多元,较上期增加4257万元,增长7.6%。其中,县及县以下地区融资总量为5.5亿多元,占全市融资总量的91.9%;个人融资量约4.8亿元,占全市民间融资总量的79.6%。由于民间借贷具有手续简便、形式多样、费用较低等特点,因此备受老百姓青睐。
金融效劳“三农〞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涉农金融机构缺位,农业信贷投入缺乏
1、国有商业银行效劳“三农〞的功能逐渐弱化。出于防范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上收,县域网点根本演变成了“多功能储蓄所〞,只存不贷,功能萎缩。
2、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较窄。农发行信贷业务只界定为对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根本完成后又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而对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根底设施建设、贫困农户的扶持等属于国家政策性信贷支持的领域,又缺少政策扶持的制度安排,农发行成了名符其实的“收购银行〞,限制了其支农作用的发挥。
3、邮储银行农业信贷业务开展缓慢。目前,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小额质押贷款质押物仅限于在邮政储蓄机构开立的、尚未到期的、与所办理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网点同属县(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定期存单,且必须开户30天后才能办理质押贷款业务。截至2023月末,xx邮储银行存款总额55亿元,但投在支农上的贷款微乎其微,农业贷款余额0.25亿元,仅占贷款总额的0.45%。
4、农信社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农信社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上类似国有金融机构,潜在的风险因素仍然不少,加之结算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开展的客观需要。
(二)现行信贷管理机制与农村经济开展不相适应
1、信贷投放缺乏自主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全部集中到省分行,基层行只有申报权。而根植于xx农村的6个县(市)级农信联社都与xx市联社属于行政性的上下级关系,县域以下网点受省市级联社限制,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较小,导致相当一局部优质农业工程不能得到当地农信社的支持。
2、贷款品种单一。农民贷款用途已由过去单一的购置生产资料,转变为投向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科技、农产品流通,以及消费的诸多环节;但金融机构提供的仅是农户生活生产贷款,而消费信贷、住房贷款等根本没有开展。
3、贷款额度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开展需要。传统农户贷款主要用于购置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一般只需几百、几千元。而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户养殖业、种植业、合作组织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对贷款需求的额度不断增大,这一类贷款少那么需要3万、5万,多那么需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以蔬菜温室大棚为例,建造一座50米长的高标准大棚就需要7万元。而xx市县浅谈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域以下农信社贷款额度一般在5000到2万元左右,县以上最高为5万元。于是,为了“绕开〞政策限制,个别农户联名贷款、将一笔大额贷款拆分为多笔小额贷款,不仅给农信社带来被动,有的甚至为了支农而违反了信贷政策。
(三)个别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给农业贷款投放带来不便
1、检查标准的时间存在问题。据调查,当前有局部检查部门对农信社开展大规模、地毯式检查工作,不仅影响了农信社年终日常业务办理,更影响了其年底前集中对农户开展收息和布置来年工作,严重影响了农信社业务的正常开展。
2、地方综合部门贯彻中央支农精神滞后,不符合科学开展观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村经济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但有的上级检查部门无视金融机构与当地农村经济开展实际情况,只是照搬照抄以往政策和操作规程,导致贷款业务种类停滞不前。
3、个别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沟通较少。有的地方政府一年也不召开几次政、银、企碰头会或联席会,没有建立起支农工程、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交流和效劳平台。
(四)农村信贷资金经营中的问题
1、农户的信贷需求总体数量大,单户数量小,贷户分散。有的农户居住在偏远山区,不能及时到银行进行柜台还款,而银行上门收息收贷又难保证当日入帐,极易形成风险。
2、农业贷款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协调。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而农业贷款一般为半年或一年的短期贷款,容易造成农户二次资金短缺,既影响农业生产,也给贷款还本付息带来一定风险。
3、农业贷款本钱偏高,农户还款压力增大。举例来说。一农户贷款1年期1万元,有的银行一年利息863元。如果还款采取等额本息方式,那么该农户每月需还贷款本息905.25元,1万元本金并没有得到全年利用,贷款实际年利率高达15.66%。有的银行贷款一旦发生逾期,利息将自动记为原利息的1.5倍。如果1万元三年未还,贷款利息就将高达7千元左右。
另外,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和猪牛羊等动物疫情都会农民带来意外损失,导致农户还款不确定性增加;农户贷款抵押难,担保难也已成为制约信贷支农的瓶颈;农业保险不完善、不配套,决定了农村的信贷资金的风险相对更大。
政策建议
1、拓展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农发行信贷支持重点应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促进粮棉产业化经营。同时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根底设施建设、贫困农户、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
2、发挥商业银行的支农作用。通过建立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为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效劳,增加信贷投入,满足农村经济开展中的多元化资金需求。
3、充分利用各种民间资金。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在农村开展直接为“三农〞效劳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4.全面履行基层人民银行的职责。如强化“窗口指导〞的指导力度,引导全市涉农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强化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力度;强化支农再贷款的支农力度;建立强化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力度;强化不良贷款清收和专项票据兑付力度。
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担保机制,躲避农村金融风险,如政府出资建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开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等。而探索适合农业产业化特点的新方式,广泛建立多种形式的保险体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配套工程。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