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隶书八分书异同考略.doc
下载文档

ID:837251

大小:12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隶书 八分书 异同
隶书、八分书异同考略隶书、八分书异同考略 摘 要:隶书、八分书作为中国汉字发展史上两个书写形态,一直以来界定模糊,更难明具体所指。这为我们深入的区分和研究学习造成了诸多不便,因此,如何将二者进行明辨性的区分,亦或合同异的总结,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隶书;八分书;文字;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2.1;K8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2-0159-01 在汉字书法发展史上,隶书的称谓最多也最乱,给世人留下了很多正误难辨、悬而未决的问题。最初,隶书是指用于处理官狱事务的一种文字。班固在指出隶书产生时间、原因和使用对象的同时,第一次为隶书定了名。后许慎继承之,曰:“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取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许慎认为,官狱事务的繁多需要简易便捷的文字,从而导致隶书的产生、古文的灭绝,因此他又称隶书为“左书”:“一曰古文,四曰左书,即秦隶书。”自此,对于隶书之“隶”,后世有了不同的理解,隶书的称谓、内涵也因此纷乱不已。称隶书为“佐隶”。晋卫恒四体书势?隶势:“鸟迹之变,仍惟佐隶。”崔瑗草书势:“惟作佐隶,旧字是删。”称隶书为“隶草”。东汉赵壹非草书:“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称隶书为“草隶”。清郑文焯草隶辨:“草隶之制,盖源于汉,而名自晋始。”清叶昌炽语石:“颜鲁公之父名惟真,尝从舅父殷仲容授笔法,以草隶擅名。”唐书有传,昔人称其草隶峻巧。”称隶书为“楷隶”。唐张怀瓘书断:“李斯之书,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称隶书为“今文”。汉蔡邕圣皇篇:“程邈删古立隶文。”称隶书为“史书”,主要是清代的部分学者。如钱大昕在三史拾遗中说:“盖史书者,令史所习之书,犹言隶书也。说文研究大家段玉裁也说:“汉人谓隶书为史书。”“或云善史书,或云能史书,皆谓便习隶书,适于时用,犹今人之工楷书耳。”如此等等。其中既有文字学意义上的隶书、分书,也有书法学意义上的隶书、分书;既有秦汉时期的隶书、分书,也有魏晋后的真书。时代不同,见解、认识不同,称谓及其含义自然歧异,以致造成了能指与所指的混乱。另外,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还把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合称为早期隶书。汉隶则有八分、分书、分隶、隶分、隶八分等不同称谓。八分最早见于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他传授给弟子邯郸淳和梁鹄,邯郸淳和梁鹄又传授给他们的弟子。但何谓八分,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蔡文姬认为是“割程隶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王愔以为是“字方八分”;张怀瓘解作字有“八字分散”之势,等等。在书法评论中,有的把八分单称为隶,如宋高宗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体。往往篆隶自成一家,真、行、草自成一家者,以笔意不同”;元鲜于枢评赵孟頫的书法时也用隶指称八分:“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等等。可见,长久以来隶书与八分之间的界定的相对模糊的。我们经常习惯性的将汉武帝以前的隶书称为早期隶书,将汉武帝之后称为分书,把分书当作隶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隶书成熟期的表现形态。但是在合同异的混沌性的统一下,两者又有一些显著的不同。一、隶书、八分书产生背景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起,群雄称霸,矛盾激化,战争频繁。剧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封闭、孤立的社会格局,文化传播加快,文字的使用也不再被少数贵族垄断。随着国家的统一,在秦系正体文字的基础上,秦始皇进行了“书同文”工作,用小篆统一了全国文字。后来在事务繁多、难以应付的情况下,秦朝使用简易便捷的俗体处理一些官狱事务是很自然的事。这种俗体,就是流行于民间的文字,但它们在当时并没有名字,因其“施之于徒隶”,班固方命名为隶书。1.缘于求简、求速的需要,产生了隶书;分书则是对隶书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与汉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2.马王堆帛书、凤凰山木牍等帛书、简牍上的字已现分书雏形,在敦煌、居延等地的汉简上,分书就逐步走向成熟了。当然,西汉分书的形成和发展,还与汉朝以书取仕的制度有关。西汉的以书取仕制度,使人们讲究笔画的美化和结构的美观,推动了分书的产生和发展。二、隶书、八分书代表汉字书法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基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审美趋向,艺术承袭,隶书与八分书在书法艺术的表象形式与艺术追求上有显著的不同。1.从现在所发现的文字实物资料看,隶书在秦时主要存在于青川木牍、云梦睡虎地竹简上,而到了西汉时期,简牍帛书的数量渐多。西汉一代都是沿用秦时的隶体,只有篆体成分含多少程度的分别。西汉初期的隶书,篆体多,隶体少。西汉中后期以后的隶书,篆体少,隶体多。西汉隶书和秦末隶书的共同特点,那就是行虽隶体,而笔画潦草,不但草率,而且不十分方折,突出地表现了隶书正在由篆变隶的过渡形式。2.及至东汉字形较西汉隶书方整,而笔画平添了波折和挑法。因此,西汉的隶书尚未完全脱掉小篆的匀圆,东汉的隶书则纯属方整而具有波折挑法,毫无小篆的痕迹了,因此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因此我们认为,隶书与八分书同为中国汉字与书法字体演变史上的字体形式,八分书较之于隶书具有明显的承袭关系,可以说是隶书的再发展和再创造。但在艺术追求与艺术表现形式上又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区别,但这些区别是承袭和发展过程中必然的改变,究其源头和脉络我们任可将其划分为一种书体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