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docx
下载文档

ID:835711

大小:22.74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金 危机 我国 金融 创新 发展
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创新的开展 1、金融创新及其国际开展情况 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指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开展过程。 中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而从思维层次上看,"创新"有三层涵义:(1)原创性思想的跃进,如第一份期权合约的产生;(2)整合性将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如期货合约的产生;(3)组合性创性,如蝶式期权的产生。 西方金融创新一直以良好的势头开展着。1980-2022年,仅在公司证券领域就出现了多达1836个证券品种。进入21世纪后,金融创新依然充满活力。具体表现为: 1.许多信用类金融衍生产品大量出现,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局部。 2.金融工具创新对经营模式创新影响越来越大,很多金融工具本身的创新带来的影响已经突破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提高交易效率的层次,而是触及到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证券化的广泛应用就是此类创新的典型代表。 3.产品复杂性大幅增加,同时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 2023年的金融风暴,使得金融创新受到质疑:金融创新到底是开展动力,还是危机源头。尽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是从整个的危机过程来看,从最初埋下祸根,到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无处不存在金融创新的因素: 1.住房抵押贷款我们如今司空见惯的银行业务本身就是金融创新不断开展的产物。早期的住房抵押贷款期限较短、都采用到期一次归还本息的方式,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无数购房者无力归还已经到期的住房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提供了15年期固定利率、分期还款的再融资,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住房抵押贷款模式。而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次级房贷快速开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术层面的创新使得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本钱大幅下降。 2.从危机爆发前的情况看,证券化的市场促进了次级房贷的过度膨胀。虽然次级房贷的过渡开展有其他各种因素的作用,如美联储在2022年后的连续降息(从6.5%到1%)、美国房价持续上涨和每年涨幅2023%的高预期等。但是由于证券化为金融机构转移风险和释放资本提供了捷径,因此既促成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过度开展(2023年美国约75%的次级房贷被证券化,而2022年仅有54%),又为金融机构降低审批标准提供了负面鼓励(2023年次级房贷申请的拒绝率仅为14%),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从2023危机开展的情况来看,金融衍生产品的大量交易造成了危机的不断蔓延。针对分散信用风险而设计的cdo等衍生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造成了风险的不断传导和蔓延,这些复杂衍生工具的使用还加大了投资者对谁是风险最终承担者的疑虑,进而甚至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证券化过程中采用的证券分级等内部信用增级技术,在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实际上造成了风险的集中和扩大,使得一些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远远超出了其可识别和可承受能力的范围,且很多投资者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尽管欧美金融兴旺国家的金融创新活动为其经济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次危机也告诉我们,金融创新在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拓展创新范畴过程中应当认真思考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交易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3、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际金融衍生品工具已开展到1200种.外国银行大局部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向现代银行业务,但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和创新产品都非常之少,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仍然是中国银行业的业务主体。 国际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已普遍到达50%-70%,而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这一比例那么相对较低,根据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公布的202223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各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其全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仅为20.87%、22.34%、23.11%和14.51%。 我国的消费信贷品种和规模非常有限,根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23年5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消费信贷所占比例仅为11.5%,据欧洲调查机构sofinco于202223年5月2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截至202223年12月底,欧盟27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总额为11770亿欧元,在银行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到达30%以上。 我国外汇市场仅开设美元、港币和日元兑人民币的即期交易,而且只开上午场。西方国家的外汇市场那么是全天候、全球性的市场,绝大多数货币都可进行交易,有即期、远期、期货、期权等多种交易方式。 以风险为根底的有效银行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同时金融监管政策落后于创新实践。从总体上来评价,中国经过十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银行体系,但是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制度的建立仍需要一段时间。 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业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创新的内部驱动缺乏,而银行业自身的一些问题,如经营理念、内部机制、技术支持和从业人员的素质等,同样会对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4、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比于国外银行业几个世纪积累的创新经验和能力,我国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国紧随国际先进银行、学习金融创新的时候,2023年的金融危机就席卷了几乎所有兴旺国家的金融市场,而其中鲜有银行机构能独善其身。我国银行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仍需要在金融创新上取得突破。根据2023年金融危机反映出的问题和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就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开展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金融创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2023年金融危机给我国银行业的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关注和防止过度创新。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力主要可归纳为: (1)弥补市场的不完整,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包括融资和流动性需求; (2)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降低交易本钱,包括技术进步促成的创新; (4)躲避管制和税收; (5)分散风险. 上述五个目标都表达了金融创新对市场效率和机构收益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受到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的国家中,大量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已经偏离了上述目标,而是使创新与业务模式转变发生了因果关系。因此,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科学、可持续开展为根本前提。 2.金融创新必须以有效的公司治理为根底条件 公司治理是现代金融企业正常运转和稳健开展的根底前提,在2023年的金融危机中大量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没有尽到对金融创新和相关投资活动的监督职责,从而导致了风险在金融机构的积累。国际金融研究所(iif)指出:次贷危机的发生对很多银行的董事会监督管理层以及了解和掌握银行业务状况的能力提出了质疑。〞而国际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风向标,不可谓不完善,但在危机面前仍显得十分脆弱。这更加说明公司治理在现代银行业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我国银行业完善公司治理一蹴而就的。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首要前提是完善公司治理: 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内部制衡机制,明确界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对金融创新的决策、监督、执行等不同职责,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防止创新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要重点强化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特别是提高董事会各类成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有真正的全面理解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能够进行与银行的创新水平相适应的监督,并及时发现创新活动中的风险因素,真正对创新活动担负最终责任。 清晰而畅通的内部信息沟通和报告渠道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条件,它将帮助业务创新团队更全面地了解银行内部和市场状况,并帮助董事会和管理层及时掌握银行内部创新活动的进展和相关风险。 3.中国银行业应围绕金融创新形成合理的鼓励约束机制 危机中,一些国家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鼓励机制极度助长了风险的积累和蔓延,特别是造成了道德风险的滋生。 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管理层薪酬与短期利润联系过深,同时往往只有单一的正向鼓励而缺乏出现风险或亏损时的负向鼓励,因此银行管理层倾向于采纳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行为;另一方面,证券化创新导致的“发起-分销〞业务模式进一步助长了道德风险,在这一模式下,由于可以通过证券化转移信用风险,因此银行可无所顾忌地降低信贷标准,继而将风险经由证券化转移,结果这种行为造成了整个金融体系内风险的放大。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应从中汲取教训.建立合理的鼓励约束机制,促使本国银行业更注重远期利益,从而合理分配创新资源,并进行更为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减少受到市场短期波动影响的几率。首先,要建立并维护良好的资本约束机制,不应鼓励躲避资本约束的创新行为任意开展,在资本约束下,由于银行自身资本成为金融创新的筹码之一,因此银行将更多注重对风险的控制,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审慎性,如证券化业务中可要求银行持有并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 其次,要形成长期化薪酬鼓励机制,将银行管理层的薪酬与股东和银行的长期利益挂钩,从而使得银行的创新活动更符合银行长期可持续开展的需要,并更加注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控制; 最后,建立与创新相关的负向鼓励措施,对于造成银行损失的创新行为给予必要的问责。 4.创新必须坚持“风险可控、本钱可算〞的原那么 银监会曾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出了“风险可控、本钱可算〞的根本原那么,这次危机的教训更显现出这一根本原那么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坚持的两原那么是国际金融业长期创新过程中归纳总结的核心经验,看似简单但实那么对商 业银行的创新活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我国银行业目前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对复杂衍生产品的风险定价和管控能力还与国外先进银行有很大差距,此在创新活动中更需要注意风险管理机制和定价能力的建设。 “风险可控〞,就是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部门,具备与金融创新水平相匹配的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能力,能够独立、准确评估银行主动创新和所投资的其他新型金融工具的风险水平,将创新业务的风险对其他业务条线的影响纳入风险管理范围,并加以有效的控制。对于尚未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创新领域必须审慎,应当加紧完善相关风险管理体系后再进行实际的创新活动,不能盲目决策。 “本钱可算〞就是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金融创新本钱收益测算体系,对创新产品的本钱收益进行精细的定量分析,使其符合风险收益原那么和本钱收益原那么,并在此根底上形成相应的产品定价能力。如果商业银行自身尚无法准确衡量一个产品的总体本钱,甚至无法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就足以证明还没有具备在该领域足够的创新能力。 这两个原那么实际上也表达了现代银行内部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资本分配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可以说这两个原那么不仅仅是创新的根本要求,也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根本保障。 5.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力度 市场和监管作为促进交易效率提高的两个主要机制,有一定的内在矛盾性。在一些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兴旺国家中,监管者认为监管不但将削弱市场机制,还将带来道德风险,因此倾向于让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奉行“买者自负〞的原那么,对金融创新也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