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论书法的神韵
2023
年李志敏
遗文
书法
神韵
李志敏遗文:论书法的神韵
我国古代关于书法神韵的论述极为丰富,其中有不少深识卓见,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是亦有一些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视书法神韵为神秘莫测的东西,以为只能由书写者“神明自得〞、赏鉴者“心领神会〞,学习者那么绝对不可强求。这是书法神韵学上的迷信观念。其实人的天赋虽有差异,但任何天才的书法家都不能生而知之。书法神韵和书法法度一样,均可讲学。当然书法神韵确实得之较难,得自己之韵比得他人之韵尤难,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我们探索。本文就是对古代书法和古今书法神韵理论的研究心得。因为草书的神韵被认为更加奥秘,主要结合草书谈谈对书法神韵的一些认识体会。
书法神韵的理论是逐步开展起来的。东汉的书论已谈及神韵。蔡邕在笔势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那么无不善矣。〞可见,至迟在东汉,书法的神韵已受到高度重视。但其萌芽要早得多。从古代传下来的“君形〞思想在西汉已成为绘画、音乐的要求。刘安的淮南子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当时书法对神韵的要求大概不致低于绘画,否那么西汉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诡异态、神韵高超的隶书。溯及我国书法创造伊始,甲骨文之美,已“莫非来自意境而为当时书家之精心结撰〞(邓以蜇先生语)。金文表现出对书法神韵的更自觉的追求。但书法神韵的理论出现较迟。秦李斯的笔妙(见卫烁笔陈图),可能已经谈到书法的神韵问题,可惜已见不到原文。最早明确提到书法神采而见诸史籍的,就是蔡邕的笔势。
我国书法神韵理论在东汉仅处于初创级段,至魏晋南北朝而开始形成。东晋卫夫人笔阵图指出:“意前笔后者胜,意后笔前者败〞,主张书法要“通灵感物〞。这里的“意〞实际上关乎到书法创作的心营神构。至王羲之,更把“意〞、“意思〞放在突出地位。他说:“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论书)。“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假设急作,那么意思浅簿,而笔即直过〞(题卫夫人
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