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道德
法治
教学
目标
设计
范文
天道酬勤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新设计
翻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到达新时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包括:要参照高中政治新课标建议;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要整合表达三维目标。为此,教师要探索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操作路径和可行方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行为后预期学生将会发生的积极变化,它指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面对核心素养的凝练与落实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面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全面推广使用所带来的新挑战,深入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良,意义重大。
一、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各文化学科的新课标已经出台,而初中各文化学科新课标那么还在研制当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在沿用2023年版思想品德课标的背景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推出的,成熟度略显缺乏。实践中,广阔教师想尝试新理念新方法,但囿于老课标的局限和缺乏新标准、新思想的有效引领,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必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亦是如此。
〔一〕教学目标缺失。这指的是在教师备课本中,教学目标一栏普遍存在空白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教师的精力和认识缺乏有关。在现代教学媒体全面普及的今天,按照常规要求教师备课既要备文字教案,又要做课件,确实较难兼顾,许多教师索性就用课件代替了教案。还有不少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识缺乏,以为可有可无,所以就出现了平时备课时不写教学目标,只是到临近检查时才去补写几句权当交差的状况。
〔二〕三维目标延续。2003年根底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三维目标〞取代了 “双基〞目标,这是一种进步之举,也迅速为广阔教师所接受,教学目标用三个维度表达的方式遂日渐普及,十多年一直延续至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设计也多如此。
案例1:某市2023年举行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培训会上展示的“憧憬美好集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共同愿景对一个集体的引领作用;认识美好集体所具有的根本特征。
能力目标: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能够推动集体的健康开展;在集体生活中,能够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团队意识,情感上能亲近集体、热爱集体、融入集体;养成团结合作、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质。
这是一位在地市级培训会上作示范性说课的优秀教师展示的教学目标,自然是比拟好了。但即便如此,我们仍可看出当中的问题,内容交叉重复,逻辑结构混乱,操作性差,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这其实也是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通病。
在对课改实践的反思中,有许多学者对三维目标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学后我们认识到,无论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还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3年版〕,都没有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提出建议,而“三维目标本来是课程目标,但是在课程改革一开始,教师就将其视为教学目标〞〔陈志刚博士语〕。[1]由此也可见,理论上的不清晰必然带来实践的混乱。
〔三〕素养目标代替。随着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有许多教师又直接将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或者学科核心素养当作了教学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中,诸如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等表达频频出现。
案例2:一位参与区级优课评比的教师设计的道德与法治中“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2.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里,直接将法治意识的培育和公共参与素养的养育当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空泛,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最后也只能沦为“标签〞而难以落实。
二、教学目标设计新要求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要紧的是要让教学目标设计真正科学、有用。而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提出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得到启发:“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评价方式的选择应该聚焦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开展,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在课程标准中首次出现的教学建议,意义十分重大。按照这一建议,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应有新要求。
〔一〕要参照高中政治新课标建议。初中新课标虽然尚未出台,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也应该从高中新课标的这一建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新的遵循。正如余文森教授指出的,“虽然本次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修订〕是从高中阶段开始的,但是我们确信,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和提炼,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出发点和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抛开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另起炉灶’。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要有超前的意识,即使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尚未做新修订的情况下,也要自觉地以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2]。
〔二〕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根底教育迈入核心素养新时代,教学自然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开展来展开,但有两点要明确。
1.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层面的概念,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第二大局部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在其中的“课程目标〞局部,首先是概述:“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概述之下,又分别作了更为具体的界定,如“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应能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一直要到课标第六大局部“实施建议〞中才出现了上文提到的具体教學目标制订的建议。这样的内容安排说明,课程标准已经厘清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只是课程目标的内容,不能简单化地当作教学目标使用。实际上,课程目标的内容,即使是概述之下的更为具体的界定,我们都难以将它们当作教学目标来当堂落实,就如这里的一个“认同〞一个“坚信〞,非经长时间的学习是不可能达成的。
2.目标设计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效劳。长期以来,我们的宏观育人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但“由于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拟笼统,造成了在微观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关注具体的知识点学习〞[3]。凝练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推出的举措,往上对接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总任务,向下为具体微观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遵循。可见,学科核心素养是宏观育人目标与微观教学目标之间的中介,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主线和灵魂,当然是具体教学目标要聚焦的方向。
〔三〕要整合表达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的新教学目标同样应该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表达。就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意即要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各自分列、齐头并进的格局。按照李润洲教授的观点,“从学科〔或知识〕的构成上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来就浑然一体、不可分離〞“课程知识层面的‘过程与方法’是知识形成的‘过程’及其运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镶嵌、蕴含在‘知识与技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者说是知识原创者在‘知识与技能’中所赋予、渗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目标中整合表达三维目标是应该且可行的。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三维目标整合后的教学目标可包括四个要素,其表达方式是:“学习的过程+掌握的知识+习得的方法+收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在一节课的各项教学任务间三维目标追求存在着不平衡性,所以相对应的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不追求这四个要素的完整,可以不求全面而有所侧重。
三、目标设计的操作路径和表达例如
参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建议,遵循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整合表达三维目标的要求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可行的操作路径如下表所示:
此处“素养聚焦〞栏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出台之前可暂时参照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要素〔上表中分别用序号1、2、3、4指代〕。这四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有各自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将四要素人为割裂,将一节课与四要素当中的某一个要素搞一一对应,但也不能求多求全,试图指向全部四个要素,这既不现实,也会使课堂失去重点〔故上表中,指代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序号间插入了表示“或者〞的符号“∕〞〕。现实的路径是,根据思想品德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情,设定某一个或两个核心素养要素作为一节课的主要聚焦点,根据其养成规律分解具体的教学任务,确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就这样,通过一节又一节课,在一个又一个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中,逐步使学生成为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以下是按照这样的路径设计的两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例如供老师们进一步研究参考。
案例3:调整后的“憧憬美好集体〞的教学目标。
1.课前收集美好集体典型,课内通过展示和讨论,在分析的根底上概括出美好集体的主要特征。
2.对照美好集体的主要特征,查找所在班集体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影响,进一步理解和认同判断一个集体好坏的标准,并激发起建设美好班集体的愿望。
案例4: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正视开展挑战〞的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查阅与分析,概括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辨析其影响,理解并进一步认可我国的方案生育根本国策和现行生育政策。
2.通过资料查阅与分析,概括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现状,分析资源、环境现状与经济开展、人民生活的关系,进一步体会走生态文明开展道路的必要性。
上述案例3侧重聚焦科学精神素养的开展,案例4侧重聚焦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的开展,教学目标设计都整合了三维目标,具体、准确,可操作、可测量,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润洲.“三维目标〞研究的回忆与创新[J].教育科学研究,2023〔09〕:27.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07〕:1.
[3]韩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优化思想政治课学科育人目标[J].人民教育,2023〔07〕:45.
[4]李润洲.三维教学目标表述的偏差与矫正[J].课程·教材·教法,2023〔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