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工作思路.docx
下载文档

ID:829243

大小:23.21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化 广电 新闻出版 年度工作 思路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工作思路 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23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根据市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立、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强化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努力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加快我市“赶超开展、再创辉煌〞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民生,是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此要按照促进根本公共文化效劳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建成市文化艺术大楼。继续推进县(市、区)文化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乐清文化中心、苍南文博馆、瓯海博物馆,推进永嘉、平阳文化中心建设,建设乡镇文化中心15个,县级图书馆乡镇分馆15个,新建(整合、改建)社区文化中心297个,配合宣传部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到达650平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到达1册。全力推进国家级、省级文化先进县和公共文化效劳示范区创立,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2.认真组织“基层文化提升年〞系列活动。全年以“基层文化提升年〞为主题,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效劳内涵,实现“两大转变〞:一是公共文化效劳设施建设要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与利用,促进公共文化设施正常开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益;二是文化活动开展由政府举办为主向组织基层自办为主转变,充分发挥业余文艺团队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活动重心下移,组织举办第二届市民文化节,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永不落幕的舞台〞,建设百姓大舞台112个,其中市级中心大舞台1个、县(市、区)城镇大舞台11个、社区大舞台20230个,开展“百台千支万人〞活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有线电视技术改造,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认真实施广电低保工程,确保困难群众免费收看有线电视,完善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创立星级农家书屋。全年组织送戏2022场次、送书2023万册、送展览讲座80场、送电影5202300场,开展庆祝建国65周年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各类节庆文化活动。 切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与生产,制订规划,确定重点工程,加大专业指导、经费支持的力度,全年创作戏曲、小品、歌舞、书画作品20230个,市属院团创复排剧目2至3个。加工创作小品、舞蹈、音乐作品,参加xx省第十三届音乐新作大赛、第二十五届小品邀请赛和舞台舞蹈比赛;打造具有外乡特色美术展览品牌,培育艺术品市场;创排瓯剧剧目秀芬(根据桔子红了改编)并公演。 认真组织承办第三届中国越剧节,通过组织近30台全国优秀越剧剧目展演,荟萃戏剧名家、越剧名伶,展示中国越剧创作最新成果;组织越剧研讨和征文比赛,促进戏曲演员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组织越剧名家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演出活动,推进戏曲艺术的普及宣传和传承开展,真正让戏剧贴近人民群众,走入千家万户,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4.加强专业院团建设。从传统剧目和史料整理抢救、相关剧种保护传承、人才培养、民间戏曲活动培育、戏曲历史遗存保护等方面入手,推动瓯剧、昆剧和提线木偶三大戏曲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昆剧、和剧、乱弹、高腔、提线木偶、布袋戏等剧种的保护传承,积极配合市政协组建戏曲促进会并开展工作;要按照文化部关于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方案实施方案的要求,制订我市专业剧团开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温州越剧演艺中心、永嘉昆剧团、xx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等专业院团标准化建设;积极扶持瑞安越剧团、平阳小百花越剧团等剧团建设;努力探索市场运行机制,推进温州歌舞专业院团建设。 5.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认真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xx文化节〞活动,借助“亲情中华〞交流平台,向国外、港澳台推介温州舞台艺术和非遗工程,提高温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文化引进来,利用中非文化交流中心工程等平台,引进非洲舞台艺术、民间工艺等文化精品,加强对欧美、台湾的文化交流,组织举办温州.台湾郑曼青书画联展等活动,推进文化艺术的各项交流,增强温州文化影响力。 二、以创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动力,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按照xx市创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温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施意见的工作要求,扎实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全力创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加强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按照“规划方案先行、维修整治并进、保护利用并重〞的方针,完善名城保护规划及街区整治规划,编制四大历史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并创立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根据“三纵、四横、多点〞的部署,逐街逐户做好保护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历史街区的文化品味。做好江心屿历史地段的整修,对浩然楼、文天祥祠、澄鲜阁三处文保单位进行整修并开放。 2.加强专题博物馆建设。加大专题博物馆建设力度,特别要加强政策扶持和标准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题博物馆。积极探索通过公助民办建设专题博物馆的创新举措,充分挖掘利用民间文博资源,建设武术史馆等三个专题博物馆。完成温州博物馆历史馆的改造。继续推进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文保单位保护与维修,加强文保单位监管,严禁文保单位出租办会所,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级文保单位平安。 3.加强历史文化名人宣传。启动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宣传系列工程,深入挖掘刘基文化、温州数学家群体、永嘉学派等名人文化元素,拍摄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宣传片,组织历史文化名人研讨会,树立历史文化名人雕塑,打造传统优秀文化展示平台。 4.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加强国家级非遗工程的推荐申报,积极争取9个工程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工程;加强市、县级非遗工程的整理与公布工作,提高非遗工程质量。认真实施“守望行动123〞工程,重点建设20230个传承基地,培养200名非遗传承人,新增300项市、县级非遗工程,以东瓯文创园为平台,探索非遗工程保护传承与产业化组合开展之路,切实抓好非遗工程的生产性保护工作。 5.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加强与上级住建、文物部门申报工作对接,邀请专家到温州进行名城申报把脉等指导工作,增强名城申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名城申报电视片的摄制和资料台帐的整理,开展名城申报的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发动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为名城申报宣传造势,提高温州名城申报的社会认同度,塑造温州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做好温州通史的编纂和地方文献及史料的开掘,完成局部专题史编纂出版,在温州电视台推出温州历史大讲坛,积极营造名城申报的良好气氛。 6.实施美丽浙南水乡文化提升工程。配合市水乡办编制美丽浙南水乡总体规划,推进美丽浙南水乡文化宜居村镇和生态文化园创立;督导各县(市、区)水乡文化工程建设和2023年度投资经费落实;有效推进温瑞主塘河百里民俗文化长廊建设,进一步强化水乡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三、以推进机制创新为手段,大力开展文化产业 通过推进机制创新,整合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我市文化竞争力。 1.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结合小微企业创业园规划布局,完善文化产业园区定位和效劳平台建设,引导文化企业入驻,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做好中非文化交流中心工程开工建设,东瓯文创园开园运营,并使之成为浙南地区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工艺美术创意园。 2.推进文化产业效劳平台建设。对接现代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产权交易等效劳平台,推进工艺美术和非遗产品的市场化、生活化,扶持开展一批上规模的工艺美术龙头企业,实现非遗保护与产业开展的有效结合;重视新兴文化产业开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拓展产业链,扶持微电影产业,打造微电影高端节庆平台。 3.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开展。大力开展新兴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开展网络经济,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信息等产业融合开展,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利用温商文化资源,推进两大回归:一是“文化温商回归〞,通过招商引资、筹划包装文化工程,促进温商积极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二是“文化资源回归〞,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在外温商、温州人的文化资源反响家乡,开展温州文化事业。 4.促进文化消费。要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流通扩大城乡消费的假设干意见(温政发[2023]90号)精神,积极促进文化产品和效劳消费,市本级在定点影院、剧院、书店等场所实行财政补贴,优惠票价,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文化消费,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以加强舆论导向监管为抓手,积极标准市场经营秩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舆论宣传渠道、文化市场种类和内容日益多样化,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舆论导向和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文化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1.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认真贯彻全国“扫黄打非〞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打黄扫非〞各阶段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查处经营淫秽色情音像制品、盗版教辅教材和各类侵权盗版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行“阳光执法〞,加大对演出、网吧、游艺娱乐等市场的监管力度,查处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创造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2.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加强传播网络信息网站的著作权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报刊审读管理,编写审读动态,提高办报办刊质量;做好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岗位考试及换证工作,标准报刊经营秩序;加大各类出版物的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印刷业管理制度,建立印刷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实体书店扶持补助政策,助推图书发行业健康开展。 3.加强播送电视播出秩序监管。按照加强媒体建设和开展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推进播送电视播出秩序监管工作的两大转变,一是从加强设施建设为主向提高办台质量为主转变,坚持新闻立台,积极推进节目创新创优,开展县级台新闻节目评优工作,不断提高自办节目质量;二是从技术上的平安监管为主向节目内容、播出秩序、视听节目监管为主转变,建立播送电视节目评议体系,开展抵抗低俗之风整治活动,理顺日常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宣传水平,进一步维护播送电视播出秩序。 五、以增强文化开展活力为目的,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制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意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增强文化开展活力。 1.推进公共文化效劳方式改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管理与文化活动组织,积极推进民办文化开展,加大政府购置公共文化效劳力度,选择一个县、假设干个乡镇、社区文化中心由民办文化机构组织管理和开展文化活动试点工作,推动基层文化的繁荣开展。 2.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那么,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部门与其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文化行政部门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标准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完善文化事务监管机制,制订社会文艺团队管理方法,加强社会文艺团队管理;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导向要求与利润指标,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提高文化统计和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化、标准化建设。 3.深化文化事业单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