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827378

大小:22.99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形势下 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 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个五年方案的建议,对我国新世纪初的开展作出了重大部署。继续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支撑作用,是顺利实施“十五〞方案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提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本文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仅就在新的开展阶段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阶段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分析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开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经满足了现阶段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全国改革、开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奉献。新阶段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是粮棉等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品质不完全适销对路,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国农业开展进入新阶段后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有益探索,涌现出了一些成功典型,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一些地方在调整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雷同性。最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地方把结构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压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而新上的产品又都是大路货,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导致产品出现新的“卖难〞,价格下跌,农民蒙受损失。其次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依然不高。一些地方农民普遍存在压缩粮食面积、减少投入、放松管理的倾向,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再次是结构调整中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尽管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性,但由于缺资金、技术、市场信息,怎么调的方法和手段不多,按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调整的难度大。很多农民都是“跟着走〞,“人家种瓜,我种瓜;别人养虾,我也养虾〞。四是产业化开展还有很大困难,产销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标准。各地农业产业化虽有较大开展,但很多龙头企业生产形式单一,经营规模有限,还起不到联农、兴农、富农的作用。同时,产业化开展所必需的市场和中介组织等产销衔接环节带动乏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力不强,农民仍然是市场风险主要承担者,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开展和结构调整的进程。五是一些地方领导还没有从依靠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调整的方向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引导,但一些基层领导容易“越俎代庖〞,替农民下决心,强求他们调整结构,以致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健康进行。 从各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开来,在调整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认识上的不平衡。一些地方无视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和思想发动,使得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目的不甚了解,甚至片面理解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不种粮食,只种经济作物。因此,一些群众在对待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上,有的持消极等待态度,有的那么心存疑虑,甚至有个别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于是,有些地方不得不采取行政命令,用强制的方法推行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农民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基层干部和群众发生严重对峙的为难局面。 二是决策上的盲目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科学决策,不能盲目上马,而一些地方领导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恰恰缺乏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往往既不下基层调研,也不向专家咨询,而是凭借长官意志办事,到头来,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调整失败,严重挫伤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 三是片面追求规模化。规模经济是现代农业开展的方向,但应看到,一些地方由于多种原因,暂时还不具备向规模经济开展的条件,或者说实行规模经济的时机还没有完全成熟。另一方面,如果过分追求规模化,而不考虑市场因素,极易造成市场的严重饱和,导致销售困难。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形势,特别是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对于我们继续执行好中央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根本原那么 总结我国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上的成功范例,结合我国即将“入世〞的国内外背景,今后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当遵循以下根本原那么: (一)动态市场原那么。产业结构必须与市场供求相协调,这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市场供求是随着经济开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变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主动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既要考虑现实供求,也要考虑潜在供求;既要考虑本地供求,也要考虑外地供求;既要考虑国内供求,也要考虑国际供求。如果不全面考虑市场供求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盲目调整,一哄而起,就会造成新的农产品“卖难〞,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损失。 (二)比较优势原那么。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果各地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仅可以从根本上遏止产业结构雷同的弊病,而且可以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各地都应当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经营、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注重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形成丰富多彩的生产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如果不顾本地的资源和条件,别人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不仅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而且会不断造成新的结构雷同和产品过剩。 (三)粮食平安自主原那么。粮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消费品,我国有13亿人口,对粮食有着巨大的需求,如果这一需求得不到根本满足,就难以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平安,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开展。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必须要保证粮食生产平安,使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能够根本保证国内的必需。如果我国巨大的粮食需求,特别是人民生活的急需,绝大局部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话,我们务必要受制于人,要承受较大的国际市场的风险,其中既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也包括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因而难于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提供平安可靠的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前提,如果在调整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破坏了这个前提条件,不仅调整过程要中断,而且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党中央国务院在做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时,特别强调:“粮食是农业的根底,也是结构调整的根底。结构调整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开展生产能力。〞党中央关于“十五〞方案的建议指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平安体系,确保粮食供求根本平衡。〞这是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始终遵循的一个重大原那么。 (四)主体自主原那么。农民是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应由农民自主决策,绝不能由别人包办代替,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最终必须要靠农民去实现。政府只能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提供信息、技术等各种效劳,引导、帮助和支持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越俎代疱,替农民决策,甚至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法那么,调整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而且必将大大挫伤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使政府和农民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 (五)效益统一原那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只有注重经济效益,才能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业自我开展、自我循环和提高的能力。但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决不能只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抓生产经营,不管生态环境;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在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统一性原那么。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根据当前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入世〞后的国际市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方向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养殖业的开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根据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要求,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在农业生产结构上,要逐步增加对需求收入弹性大的产业的资源配置,扩大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产业的生产规模,缩减市场需求增量小的产业的生产,以适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食物消费结构的转换。一般而言,动物性产品,特别是水产品,是满足健康、平安、享受等高层次需求的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国际经验说明,当人们的收入水平以满足温饱需求以后,食物消费结构将要发生两次重大转变:一是由谷物类食品为主导转向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导;二是由动物性食品为主导转向更有利于健康、平安、享受等高层次需求的食品。因此,我们必须与消费结构的这种转移趋势相适应,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上,要大力开展包括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在内的养殖业及其后向关联产业的生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加高层次需求农产品的生产,这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方向。从养殖业的开展来看,兴旺国家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都在50%以上,目前我国还不到30%,我国水产品的比重只有2023.31%,市场空间和开展潜力非常大,这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二)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随着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丰年有余,人民生活总体上从温饱进入小康,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转向追求品质,而我们以往的所谓优良品种大多是为提高产量而培育推广的,一般都是单产高而品质较差。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品率非常低,粮食产品的优质品率一般仅为2023%左右,农产品的综合优质率也仅为15%左右。农产品质量不高,当前已成为影响农产品销售、影响农民收入的突出矛盾,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开展的主要因素。现在出现“卖难〞的农产品,主要是品质一般的大宗农产品,一些专用的、优质的农产品还是供不应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下决心淘汰劣质品种,大力开发优质品种,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这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目标。 (三)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结构优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下决心调整各地区的农业生产布(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局,使各地区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我们应根据资源比较优势,在占有耕地资源优势的地区主要致力于开展粮食生产,形成粮食主产区;在具有草场、沿海、山地资源优势的地区那么可致力于开展畜牧、水产养殖和林业,生产比粮食价值更高、生态效益更好的畜产品、水产品和林果产品及经济作物产品,形成不同的特种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具有信息、技术、资金、地理位置等优势的大中城XX县区,那么可致力于开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市场前途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水产品、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建设现代农业高科技产区。此外,在大中城XX县区,还可通过优美的农业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农、林、牧、渔的生产过程和农业劳作的新型模式开展“观光农业〞,吸引人们前往参观、参与、购物和游玩。近年来“观光农业〞已成为XX省农业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布局中,非粮食主产区需要从粮食主产区购置粮食和其他所需农产品,从而可形成除城镇以外的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也需要从非粮食主产区购置其他本地没生产的特种、优质农产品,从而又为非粮食生产区的产品扩大了销售市场。此外,大中城XX县区建成的农业高科技产区还可以向其他地区提供新的优良品种和技术示范,促进总体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这样在区域比较优势根底上形成的互为市场的区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