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基于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docx
下载文档

ID:826307

大小:22.0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问题 情境 教学法 地理 教学 设计 实践
基于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车秋丽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在教学改革的潮流中,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改革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原那么;大气的受热过程 问题—情境法是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根底上围绕教学内容有目的的提出教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法能很好的表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构自己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用好问题—情境法,教师必须做好根本功,如要遵循好以下原那么: 〔1〕做好预设,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做好预设,认真备好课,如认真研究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教材、教案、文件、音频和视频等资料。只有预设好了,问题—情境法的教学才能成功。了解学情是问题—情境法实施的根底,也就是说问题—情境法的问题是基于学生原有根底知识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开展区〞,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有所收获,甚至到达有所突破的效果。让学生感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并让他们能从喜悦中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 〔2〕问题情境要紧扣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同时要考虑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课标,紧扣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把问题情境结合本节的各个知识点,让其起到承上启下,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的意思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联系时事新闻,要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是学有所用,而不是教师的空洞说教。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要考虑趣味性。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鉴于这点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一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 〔3〕善于引导学生,注重方法思路的引导。问题—情境法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哪道题的答案,而是要学生理解事情发生的缘由,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解答某种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问,善于引导学生答复,鼓励学生在作答时大胆发挥自己的见解。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不打断学生或批评学生;要善于观察记录学生的疑惑或错点;要善于引导学生可从哪方面思考等。 〔4〕要注重用多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学生时不能单凭分数的上下而否认一个学生。同样的,在问题—情境法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其它智能,如空间智能、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要考察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思维、动手能力等,而非只以学生答对题与否来评价学生。况且仅以答得对与错来评价学生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已不能符合当今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 基于问题—情境法,我在高中教学实习中设计并实践了必修一的教材内容,下面我举大气的受热过程的这一案例来说明如何在高中课堂上运用问题—情境法。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绘图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绘图、析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受热过程用图表示出来。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来源于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程。本节内容主要由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局部组成。第一课时中主要介绍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的根底知识和重点,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才能更好的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根底。因此本课时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根底。 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又以长波辐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⑤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活动〞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利用大气保温和削弱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学情分析:①高一学生具有一定地理根底知识,但是仅是对一些外表现象的认知,对理性认知比拟少。如本节课推理过程严谨,涉及的光学和热学知识较多,而这些知识学生没有学过,导致学生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障碍较多。这要求教学时给学生必要的相关知识铺垫;②高一学生好奇心比拟强,又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本课时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生活联系紧密,能吸引学生对大气现象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最直接热源;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主〕、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的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在讲授新课之前,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去爬山时,总感觉山上比拟寒冷呢? 生:…… 师:那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相信学完同学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二、新课教授: 师: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是从哪儿获得的? 生:…… 师:嗯,这是我们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的知识。同样的,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热量也来源于太阳辐射。那太阳是怎样使大气受热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才能来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太阳辐射的总能量看成100%,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只有47%。那剩下17%的太陽辐射被大气的云吸收了,36%的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尘埃、分子等给反射、散射了。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对太阳辐射起到了削弱作用。 师:播放大气削弱作用的微视频,具体解释大气削弱作用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①炎炎夏日站在乌云底下,我们会感觉到比拟凉爽,这是因为云层吸收、反射了太阳辐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减少了;②白天我们看到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大气中的尘埃、分子容易散射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天空呈蔚蓝色;③日落后的黄昏或日出前的黎明以及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也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的散射作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大气削弱作用的例子,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课后去了解,然后跟同学交流分享。那我们把这一个太阳使地面增温的阶段叫做太阳暖大地。学完该知识点后,我们来应用一下。 师: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思考一下,等一下叫同学起来答复。 生:…… 师:〔总结〕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都较少,所以太阳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 师:那接着我们来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地面升温了,那地面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使大气升温。同时它也会把热量传给大气上界。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新名词长波辐射,它是指什么呢?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那么越长。所以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辐射也是长波辐射。从示意图箭头的大小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面长波辐射大局部被近地面大气吸收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总结: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这个大地使大气增温的阶段我们叫做大地暖大气。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老师一上课所提出的问题了。为什么当我们去爬山时,总会感觉山上比拟寒冷?为什么呢?利用所学知识,动脑筋思考一下。等一下老师提问。 生:…… 师:〔总结〕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越高离地面就越远,接收到的地面长波辐射就越少,所以比拟寒冷。夏天人们喜欢到山上避暑也是同样的道理。 师:当大气增温时,大气也会向外辐射,方向有向上和向下,向上局部叫大气辐射;向下局部因为和地面辐射相反,所以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看一个信息。如果没有大气层,近地面的平均气温为-23°C,但实际有大气层的大气逆辐射作用,而使得近地面的平均气温为15°C。这说明了大气逆辐射可以使因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这个大气使地面增温阶段我们叫做大气还大地。 师:那学完该知识点后,请同学们做一下PPT的题,为什么月球外表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外表剧烈?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一下,等一下请同学起来答复。 生:…… 師:〔总结〕地球: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于过低。〔昼夜温差小〕 月球: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球外表温度会上升得很高;夜间,没有大气逆辐射对月球外表的保温作用,月球外表温度会急剧降低。〔昼夜温差大〕 所以,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师:学完了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个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的重要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师:学了大气的受热过程,那它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意义: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经过高中的实习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法能提高地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克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教师的满堂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它还能在师生教学相长的融洽教学环境下增进师生的感情。 参考文献 [1]王锟. 地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J]. 科学群众〔科学教育〕,2023,〔703〕:49. [2]周慧. 基于地理事实学习的组件教学设计方法[J]. 教育导刊 , 2023,〔05〕:74-77. [3]张丹,李君华,唐克.分析化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17〔2〕:141-14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