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有效相关性研究.doc
下载文档

ID:825030

大小:279.50KB

页数:1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内 控制 盈余 管理 有效 相关性 研究
引言 真实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控制企业相关活动的发生时间,调节或操控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增减酌量性费用。其中,酌量性费用是指开支水平可以由管理层决定的费用工程,如研发费用、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但这些费用开支通常面向未来,对公司当期的生产活动影响甚微。因此,酌量性费用很容易成为管理者操控盈余的手段。大量研究说明,管理层会通过增减当期的酌量性费用调节盈余,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并以此作为实现代理行为的主要手段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因此探析如何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机制,自2022年美国安然丑闻出现开始,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20世纪中后期,我国逐渐开始内控体系的建设,之后不断出台关于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标准,迄今为止我国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内部控制建设的日渐完善,是否会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所抑制,这一问题了引发诸多学者们的关注。 因此,众多学者针对此问题陆续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实证或理论研究,希望通过分析证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盈余管理的行为有抑制作用,从而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方法。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说明二者是负相关关系,但也有少数人觉得并无显著影响。以此问题为焦点,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引起了更多深层次的思考。 一、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在2022年末“安然事件〞被曝光之后,美国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会计造假丑闻也相继被曝光。美国政府为此公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以期重树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该法案通过强制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等内容,迫使内部控制处于公众监督之下。其次,它还加大了对公司造假等舞弊行为的处分力度,以此迫使公司管理层不断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向外部投资者传递更为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这些措施有效重树了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Jeffrey Doyle, Weili Ge, Sarah McVay(2023)对779家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说明企业规模小、盈利少、结构复杂以及增长速度过快等因素都会使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变得薄弱。且这些企业往往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来粉饰他们的账面,从而到达企业管理者获取利益的目的。 Hollis Ashbaugh-Skaife, Daniel , William Jr.(2023)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入手,经研究发现如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那么会导致更高的信息风险,从而增加股权资本以及企业的资本。相反,如果通过鼓励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内控有效性,那么可以有效的披露公司内部的缺乏,并且提高外部审计公司报告的质量。 (二)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和完善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设。首先,在借鉴美国的经验的根底上,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23年才公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鼓励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同时披露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意见。2023年,财政部等五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23年,多家公司响应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标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参与了资源披露内部控制的。在此之后,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内部控制指数对企业的影响 张泽敏(2023)基于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将国内某省属国有企业全资子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两个方面,对HK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以下重大缺陷:缺乏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中存在香港和内地双重标准;公司组织架构不全面,对其下属公司管理不到位;采购业务存在坏账风险。由此得出结论,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存在实质性错误时,通常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应当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整,以防止企业承担更高的风险。 景静(2023)对于中国第一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认意见——新华制药内控否认意见进行了研究。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和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的问题两个方面,探讨了新华制药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以及后果,并详细的介绍了新华制药对此的内部控制对策。这对于国内的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由此作者强调了内部审计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于企业经营效率效果有深远的影响,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樊行健、肖红光(2023)认为对于内部控制的正确诠释,首先应正确认识与界定其本质属性与概念范畴。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企业内部控制这一概念中,“控制〞是其内涵与实质,是企业内部各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的控制。最后得出结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和外部监管者博弈的必然结果,它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系统。并指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不仅要继承与发扬我国历代内部控制研究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借鉴与吸收西方国家的科学方法。 2. 盈余管理控制对企业的影响 李明辉、杨鑫、刘力涵(2023)从真实盈余的动机、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出发,得出了以下结论:企业真实盈余活动的主要动机大致为实现盈余目标,资本市场,政治本钱,避税几个方面,这些都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而其中的法律政策、会计准那么、审计质量的严格程度、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的水平等,是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其带来的经济后果主要为未来业绩的上升或下降,融资本钱的提高和市场价值的上升。 乔莉楠、郭丽华(2023)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本钱对真实盈余管理的选择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两个方面出发,指出了本钱大小才是企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的关键。企业与债权人的共同追求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真实活动盈余最终会以损害企业未来的盈余水平为前提来增加当期利润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开展。因而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建立顺畅的信息与沟通。更应设计一套标准化的内控披露系统来降低披露本钱,从根源上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3. 内部控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理论 袁敏(2023)以戴尔公司为研究对象,将财务报告重述与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关联起来分析,通过对戴尔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管理层的评价以及审计师报告的研究,发现戴尔公司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导致了财务报表的重述。由此得出结论,内部环境对于公司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会最终导致重大的内部问题,而良好的内部控制标准能有效地使企业成长,这对于国内的公司有很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雷英、吴建友、孙红(2023)利用2023-2023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控制及盈余质量数据考察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即内部控制审计能否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研究显示,明显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盈余质量要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且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能显著提高公司会计盈余质量。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与公司的盈余质量正相关。 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2023)以2023-2023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治理真是盈余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抑制公司的应记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真实盈余管理的限制作用很小。但是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同时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所以公司的内部控制越好越有利于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 国内的资本市场标准化也在逐渐进行着,上交所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要求以及标准等方面得以表达。其引领业界的开展方向,促使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不断提高,以保护企业财产平安完整、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为目标,为企业的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根底。大量研究显示,随着经济的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促使企业长远开展的有力保障。 在会计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环境下,传统的会计造假或操控应计利润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特定的盈余需要,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更隐蔽的方式对盈余进行操控--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管理层通常操控销售行为、生产本钱以及酌量性费用等,用于满足自身利益。因为该种操控方式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而且风险相对较低,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青睐。然而,据李彬(2023)通过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对公司盈余进行操控虽然增加了当期盈余,但这往往会牺牲未来期间利益。相较于应计盈余,真实盈余往往会对公司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据此,为了防止上市公司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损害公司的可持续开展,需要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强有力的制度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约束,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便是这一目标的根底和前提,因此,研究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具有极大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研究价值。 二、 内部控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的界定 国外较为经典的是ASB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 年,美国准那么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那么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到达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方案、程序和方法。〞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平安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美国的COSO委员会在2022年9月发布了一份名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报告,COSO委员会在这份报告中指出,“对于企业而言,风险管理是一个需要各个层面的相关者共同协作进行的工作,董事会、管理者、各个级别的职员应该共同努力,积极识别识别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潜在事项,在合理的管控能力之内对风险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各工程标的实现。〞 (二) 盈余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 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到达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是盈余管理最早出现且使用最普遍的方式。Dechow 和Skinner(2022)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通过对会计准那么政策的选择来扭曲或掩盖真实经营业绩的行为。企业会计信息在形成的过程中,公认会计准那么赋予财务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管理人员可以对会计政策进行有选择的使用,而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那么会带来不同的会计数据后果。由此这就给了企业管理层操纵报表利润的时机与空间。应计盈余管理的主要途径包括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资产减值准备与坏账费用计提的会计政策变更以及对收入费用确认条件进行变革等。 真实盈余管理那么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控制企业相关活动的发生时间,调节或操控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活,增减酌量性费用。其中,酌量性费用是指开支水平可以由管理层决定费用的工程,如研发费用、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但这些费用开支通常面向未来,对公司当期的生产活动影响甚微。因此,酌量性费用很容易成为管理者操控盈余的手段。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说明管理层会通过增减当期的酌量性费用来调节盈余,以此实现盈余管理目标。 (三) 内部控制影响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假设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的公司更有动机自愿向外界传递信号,且内部控制报告本身也有利于促进公司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与此同时,如果自愿披露了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正面报告意见,根本上可以说明该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较高的综合质量,也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在自愿披露的制度下,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能存在自然选择现象,即使盈余管理程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