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谁是
世界
头号
制造业
大国
谁是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
新闻背景:英国金融时报 3月13日刊登的文章中国以微弱优势成为世界头号商品生产国称,按产出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生产国,又回到了其19世纪初的地位,打破了美国连续110年占据世界头号商品生产国的历史。爱尔兰时报3月14日消息称,就生产量计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该报道认为中国正回归19世纪时的“王位〞,并终结美国110年来最大生产国的历史。
经济史500年周期的结束
经济咨询机构美国环球通视近期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2022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著名经济史学家、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的罗伯特·艾伦说,中国重回第一的位置标志着“经济史500年周期的结束〞。
设在华盛顿的竞争力委员会的首席执行官德博拉·温斯·史密斯说,中国取代美国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占据的位置,美国“应该感到担忧〞。她说:“这说明,美国将来不应该基于商品生产,而应该基于革新和制造业推动的新兴效劳来参与竞争。〞中国上一次成为世界最大商品生产国是在1850年左右,当时中国长期的人口增长和技术优势即将结束。在工业革命的支持下,后来英国成为工业产品的头号生产国,并占据了这个位置近50年,其后美国开始了作为世界最大生产国的漫长时期。美国工商理事会的研究员艾伦·托梅尔逊把头号地位的转换描述为对美国敲响的“警钟〞。他说,这是中国过去十年将资源转向国内制造业的行动推动的。
经济史学家认为,183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出中占近30%,到1900年下降到约6%,1990年只有3%。此后,得益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本钱、外国公司的强劲投资和迅速开展的经济,中国一直在迅速地追赶美国。
1895年中国经济总量被美国超越
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预测:中国可能在2022年恢复其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3。
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的麦迪森,为了尽量减少汇率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对统计真实的经济规模的影响,采取了购置力平价的计算方式,并创造出“1990年国际元〞作为衡量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单位。
按照麦迪森的说法,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从占世界的22.9%增长到36.6%。但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扩展到法美等国,而中国仍停留在农业和手工业时代。
如果按照近20多年来经济史学家提供的数据,近代中国其实一直是个经济大国。大国的兴衰引用经济史学者贝罗克的统计,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国抢去。麦迪森也认为:“中国在之前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它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他认为,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确实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从1840年开始,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中国却在对外战争中连续失败,领土日益缩小,国际影响力日趋低落。中国丧失了约12%的国土,无论从任何意义上,GDP一度排行世界第一的中国都不是一个强国。
中国制造业世界第一含“水分〞
如今中国GDP超过日本排行世界第二也好,中国制造业重回世界第一也好,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任何一个庞大的数字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字。美国的生产优势依然十分巨大,2022年其制造业产出仅略低于中国,但制造业的工人为1150万,而中国相同的部门雇用了1亿人,而且两者的技术含量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
西方媒体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并终结了美国110年来最大生产国的历史。这其中的“水分〞有多少呢?据新闻周刊最近的一篇分析文章称,许多外表上看似美国制造的商品已经不在美国生产,例如芭比娃娃和悍马汽车,甚至NBA比赛用的斯伯丁篮球也不是真正的美国货,它在海外制造。这使许多美国人紧张不安。奥巴马总统将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崛起,比作苏联当年发射人造卫星。
如果你看一下贸易统计数字,就会发现另一个比较微妙的变化正在出现,这些产地标签背后的真实故事不光是某些产品不再完全是美国制造;相反,更大的问题是,它们现在在许多地方生产,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供应链,以至于很难弄清它们在何处制造。例如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关于iPhone 产地的研究报告,苹果公司是美国企业,然而,iPhone元件在中国大陆、韩国、台湾、德国和美国等不同的地方组装,涉及十多家公司,我们很难用任何种族标签对这些公司归类。
真正的“产出〞来自何处?
全球化之下,制造业供应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日本是世界汽车产业链上重要一环,欧美、亚洲等地汽车制造商当下就已感受到来自“日本制造〞停产和减产的“震动〞。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后,其影响也正迅速涉及以日本为重要环节点的全球制造业产业链。
日本大地震导致灾区众多企业设备受损,加上日本采取方案停电措施以应对严重受挫的供电能力,企业恢复生产遭遇困境。零部件无法按时交货,成品组装成无米之炊,不仅影响日本国内生产,也令有10%关键部件仰赖从日本进口的日本海外工厂面临困境,而与日本企业有供求关系的众多国际企业也不可防止受到连累。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中国东风汽车旗下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大幅减产,襄樊的工厂陷入半停产状态。由于日本外乡生产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产品供应不上,东风日产只能靠库存维持生产。
产地模糊不清的不光是在电子产品和汽车。20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教授西尔维亚·亚娜基萨科去意大利考察意大利的纺织品和时装贸易,结果发现,许多关键的生产工序已经转移到中国。她还发现,意大利时装设计师现在对作为“意大利〞设计师真正意味着什么感到困惑不解。“意大利制造〞标签在消费者当中毕竟是有信誉的,许多意大利设计师坚持认为,意大利品质的概念几乎是神圣的。换言之,如果一种产品的一局部在中国制造,那么意大利品质真正意味着什么呢?在这条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上,文化矛盾根深蒂固。
经济学家们面临的挑战更加深刻。过去,他们一般通过观察商品的产地衡量一个经济体的产出。但是,哪个国家应该声称创造了iPhone的价值呢?在公司可以到处转移利润的世界上,真正的“产出〞来自何处?
实际上,这样的复杂情况致使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不久前提出了看似异端的想法,即经济学家们应该停止过多地注意“进口〞和“出口〞统计数字。他坚持认为,经济学家们应该做的事情不是试图衡量什么商品是“美国制造〞或“中国制造〞,而是重点关注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他认为,从“我们〞和“他们〞的角度考虑贸易再也没有意义了。20世纪式的贸易统计方法对21世纪的世界而言可能过于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