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下载文档

ID:824096

大小:17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多元化 创新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的研究  摘 要:院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本文分析了构建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探讨了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和原那么,提出了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多元化;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在新的历史开展时期,高等院校必须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精神,以新观念、新举措迎接历史的机遇与挑战,探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   一、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家社会经济开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高等院校特e是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满足专业技术的开展需求,还要满足于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开展,乃至国际化的需求;不仅要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目标要求,还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开展,提供不同的开展方向,培养学生不仅能从事一般性科技与管理工作,还应具备创新能力,甚至将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   〔二〕学生个性塑造和未来开展的要求   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塑造和未来开展,一切要从学生的开展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长与全面开展。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个体特点,为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而确定不同的根本要求与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注重学生品格的塑造,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施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三〕普通高等教育自身特点与特色的要求   从主体上说,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因此,培养多元化创新人才是普通高等教育自身特点与特色的要求。就目前中国普通高校而言,即使培养人才的目标大致相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但由于各院校依托行业背景不同、建校历史不同、学生生源不同、培养具体目标定位不同,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状态。同一学校自身也存在多元化元素,只有从自身特点与特色出发,进行多元化建设与改革,才能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   二、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和原那么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培养目标不同,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一〕总体目标   面向社会开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养大批根底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开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身心健康,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具有献身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和研究并重的创新人才。在假设干优势学科专业领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领导才能、开拓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其成长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打下坚实根底。在局部学科专业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开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二〕总体原那么   一是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原那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根底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到达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最终目的。二是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开展的原那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五个有机融合,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加强根底与强调适应性的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三是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原那么。进一步处理好公共根底、学科根底、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根底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增加研讨型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注重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国际合作办学方案和海外学习方案,构建学分互认课程,搭建联合培养课程平台。鼓励学生获得国际学习经历。   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在整体目标定位的根底上,紧紧抓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点,依托学校的优势与特色,着力培养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及“卓越工程师〞四类创新人才。   〔一〕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开展   满足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根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设计,推进分类、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为实施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个性开展创造条件。   〔二〕强化应用教学环节,注重创新精神培养   应用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创新能力开展的根基所在。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同时还应该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学校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按学科专业大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坚持开放合作,专业标准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培养模式要逐步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与同类高水平院校合作。同是,满足专业认证标准或专业标准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特别是优势学科专业要在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设置上,紧跟行业开展形势,进一步强化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   〔四〕加强创新实践,把握创新实践教育的方向和重点   创新实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中,实践应用是导向,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开展方向。在培养模式中将专题培训、竞赛活动、实验实习相结合,创立“三位一体〞分层次、全程式的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将创新实践意识渗透到整个培养模式中,同时采取系列的政策、举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领学生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23,26〔3〕:76-79.   [2]王景.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开展路径[J].经营与管理,2023〔6〕:146-14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EB/OL].〔2023-06-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