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校
教师
心理健康
研究
实施方案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实施方案
十中课题组(执笔:毛波梅绍友)
一、课题的提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底与保障。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XX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说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XX省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
——XX市XX县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
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
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病症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忧、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XX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2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说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XX省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近几年,随着民办教育的迅速开展,大量的公办教师进入民办学校,由于民办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着运行机制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欠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缺少长远规划、教师聘任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等问题,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我们对市内局部民办学校教师进行了病症自评问卷(scl-90)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存在以下心理障碍:
——76%的民办学校教师觉得压力比较大甚至很大。而在调查教师“面临的压力〞时,所有教师无一例外地提到“工作没有稳定性,在学校找不到归属感〞。
——有4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水平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82%的教师认为在民办学校工作成就感低甚至没有成就感。
——86%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到达10小时以上,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82%的教师感觉压力来自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81%的教师觉得在民办学校不快乐。
——多数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宁愿自己默默承受,致使压力堆积在心,而最终通过其他主观病症表现出来。比方有相当局部教师反映睡眠不好、午休时无法入睡。
——民办学校与教师间松散的聘任关系、学校与教师间不平等的地位,使得教师无法与学校的命运休戚与共。许多教师对自身未来的开展感到迷茫,甚至有教师感觉未来是毫无希望的。
由此看出,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在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之际,在民办教育蓬勃开展之时,研究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探究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对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拟以XX市各民办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价值
(一)决策价值
了解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探求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并在此根底上研究出适用于民办教师成长的方式,为学校董事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民办学校教师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开展民办教育事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理论价值
目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在该领域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查阅国内有关资料,标准的研究报告并不多见,对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更缺乏系统研究。有人统计,近10年来国内学术期刊上与教师心理健康有关的实证性研究论文缺乏30篇,有关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就更少了。其中以心理量表为工具的测查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约占50%,且测量工具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修订的scl-90,而有关因素分析的仅为20%左右。也就是说进行单一水平测试的较多,而把重点放在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方面的研究是很少的。因此,开展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实践价值
1、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关系到学校成败的重要因素。民办学校的教师大局部是由公办学校转入,他们能否在新的体制下和新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稳定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是民办学校生存与开展的重要保证。研究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特点,摸索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规律,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探索民办学校教师的成长方式对于民办学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对办好民办学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也关系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开展,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影响。
(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教师进行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也是教师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局部。因为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本条件,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同时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也有直接影响。
(2)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保证
教育工作
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种劳动方式极易使教师形成压力过大、思想紧张、情绪抑郁等心理问题。而民办学校的生存危机感、工作紧张感更易使教师产生心理问题。试想,一个喜怒无常、冷漠无情或宽严失度的教师,一个缺乏健康心理的教师,怎能使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的需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主要指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对“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最害怕什么。〞的问题调查中发现,“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率位居第一(30.8%)。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开展的重要时期,学生还没有独立、内化的自我评价标准,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他律〞的,即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而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占有权威的地位。以批评和惩罚为主的教育带给学生的是消极的评价,经常性的消极评价必然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消极认识,从而产生自卑。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学生变得退缩、孤僻、敌意与适应不良。由此可见,教师不仅需要心理健康的效劳与关心,同时更需要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效劳与关心的能力。
(4)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教学方式的需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而我们教师培养过程中心理学教育的薄弱说明我们对这项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查明华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厌学的学生,
31.25%的教师视其为差生,
15.62%的教师视为有思想问题,只有9.38%的教师模糊地认为可能有心理问题。关于自我中心,
18.75%的教师认为不是问题。关于攻击性行为,
34.37%的教师认为首先是品质差。申继亮调查了中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内隐认识,发现教师在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时,常将一些道德的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这些调查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学素养普遍较差,他们缺乏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开展与心理卫生的相关知识,最明显的表现是对学生的问题哪些属于心理,哪些属于道德区分不明,更难以承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效劳的重任。
三、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二)国内外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
1、国内研究状况
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研究资料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大俞国良教授的观点,他在北京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撰文认为,教师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根底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效劳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2、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的研究资料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是一样多。另一种是教师在职业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未必比社会其他行业的人显得心理健康。在此方面,美国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范顿(n.fenton,1951)考查了241名教师,其中187名(77.6%)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或者至少对于教育工作有良好的适应,也就是说他们在上述四项测验标准方面都有良好的
表现。其余54名(22.4%)经各方面调查都有问题。有的患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