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毒民回归社会之难在被标签.docx
下载文档

ID:819263

大小:23.47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毒民 回归 社会 标签
毒民回归社会之难在被标签 []吸毒人群是一群有故事的的人群,他们从初次吸毒到成瘾,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去强制戒毒,到走出戒毒所重新再社会化,以至于再次复吸,循环往复,每个人都很多曲折而生动的故事。他们是社会中的病人,尽管有时他们有一些偏激的看法,但他们的内心仍有融入社会的愿望。而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曲折而生动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因。本文将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了解吸毒者的心理特征,从标签理论入手来分析吸毒者戒毒难及一再复吸的原因,最后运用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帮助吸毒者回归社会。 [关键词]吸毒;社会心理;复吸;标签理论;社工介入前言 吸毒是指采取各种方式,反复大量地使用依赖性潜力的物质,这种使用与医学治疗目的无关,其结果使滥用者对该物质产生依赖状态,迫使他们无止境的追求使用,由此造成健康损害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甚至政治问题。国际上称为药物滥用。[1]据2023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68万“毒民〞每年仅吸食海洛因就要吸掉390亿人民币。而每年国家用于禁毒的费用那么高达20亿到50亿人民币。吸食冰毒、摇头丸、大麻等新型毒品的人数有所增加,毒品的种类呈现多元化,尤其在青少年中这个问题更为严重。[2]据公安部门调查,2022年,我国内地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到达20235万人,同比上升11%,其中74.3万是35岁以下的青年,占72.2%。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吸毒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脑疾病,提出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吸毒的重要原因[3]。国内外学术界对吸毒原因、行为、后果的研究如贝克尔、古德等人提出的成为药瘾者的假设干原那么,即:可得性原那么、快活原那么、痛苦原那么、自然原那么和社会原那么;在吸毒行为上,国外学者试图用自主权或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爱好的权利来为吸毒辩护,而国内学者的解释那么主要停留在好奇心理驱使、不良的家庭环境、个人交友不慎和精神空虚等层面,更注重对吸毒的社会后果的讨论。[4] 蒋涛,朱玲怡认为初次吸毒行为可以分为四种。追求性吸毒,逃避性吸毒,诱骗性吸毒,反叛性吸毒。而产生这四种吸毒行为的原因分别是享乐主义的亚文化、相对需求不满足、社会表达失效、吸毒网络的扩张等因素导致的。[5] 由于文化及制度的差异,国外的学者有关吸毒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的吸毒行为,而国内学者更加关注吸毒的社会后果的讨论,而较少关注社会对吸毒者的影响所导致戒毒者的复吸率不断提高。所以本文将先了解吸毒者的心理特征,接着介绍标签理论下的“毒民〞,最后运用社会工作的介入来去标签,以期帮助吸毒者走出吸毒之路,更好的融入社会。 一、目前我国吸毒者的心理特征 好奇尝试型。这类吸食者大多为未成年人。自17世纪鸦片传入中国以后,毒品曾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50年代的禁烟禁毒,使毒品在我国已根本根绝。于是人们在思想上对毒品放松了警惕,对毒品的认识和预防毒品犯罪的宣传教育普遍较少,因此许多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对毒品的严重危害和我国曾遭受毒品祸殃的历史知之甚少。未成年人的是非判断能力差,对毒品的严重危害认识缺乏,听到别人谈论吸食毒品后的欣快感与舒适感,便错误地认为吸食毒品后可心想事成,遂产生好奇心。抱着尝试几口的心态,逐步成瘾走上吸毒之路。 稀里糊涂型。夫妻之间、兄弟姊妹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同事朋友之间,通常先是一人吸毒被发现后,旁人相劝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吸食者竟如铁石心肠一般,仍不顾一切的吸食毒品。其他人为探究其中的原因,竟以身试毒,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参加瘾君子行列。有的是相劝不听,特别是在夫妻之间易产生你吸我也吸的赌气心理而吸毒上瘾。最终却又稀里糊涂共同吸毒,不可自拔。 借毒消愁型。人的一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随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事业不顺、家庭不和、生意亏本等等,都会造成人们心情低落,整日忧心神神,精神颓废,一些人在自觉无路可走之时,为逃避现实而借毒消愁,不能自拔。 寻求刺激型。在改革开放中,一局部人先富起来了,在他们当中,有些人产生了有钱后的精神空虚。经济上的相当富有与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促使他们为填补生活的空虚无聊,寻找新奇的刺激,于是染上毒品,有的甚至于以吸毒来炫耀自己的“富有〞,从而吸毒上瘾。有某种疾病,久治无效,听人谬传“毒品可以治疗百病,减轻一切痛苦〞,自己就吸食毒品,不知不觉中上瘾。[6] 2现有研究资料说明,生活负性事件可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经历了精神创伤后,就有可能吸毒,这种可能性与个体对创伤感受程度呈正相关。对于女性而言,失恋或离婚等感情挫折对其影响是很大的,这大概与女性从小接受情感方面的信息远多于男性有关。当然,生活事件对人体的影响因人而异,它与遇事者能否自如地处理各种事件以及在困境中能否得到家庭的同情、理解和鼓励有关。 [7] 二、标签理论下的“毒民〞 1、标签理论概述 标签理论关于越轨行为的根本观点是: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给人们贴上越轨者的标志是一个关键因素[8]。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者从初级越轨(primaryde-viance)到二级越轨(secondarydeviance)[9],再到最后的“越轨生涯〞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互动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重要他人〞对初级越轨行为的觉察;第二步是“重要他人〞对越轨行为的公布于众并张贴相应的“越轨行为〞的标签,这种标签成为越轨者“最有力的身份〞(masterstatus),并且取代了他所有的其它角色;第三步是越轨者在“贬黜仪式〞中被迫接受“镜中自我〞[2023]的“自我形象〞,“自行应验的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复发越轨行为,并参加越轨群体。一旦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越轨者就无法放弃其越轨的方式,并由此开始了他的越轨生涯,即完全接受了越轨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 2、社会成员给“毒民〞异样的眼观,普遍存在标签刻板效应 标签理论认为,一旦行为者因违反社会准那么而被公共权力机关发现并公布于众,那么他就会迅速地被贴上“越轨的标签〞这种社会耻辱性标识。而社会那么在标签的指引下,对行为者表现出鄙视、唾弃。吸毒是一种越轨行为,甚至在群众文化中被认为是种犯罪行为,社会对吸毒者表现的也往往是一种歧视、冷漠、不屑。更有甚者,将吸毒者视为社会败类,将其另眼相看,这是“标签的刻板效应〞。 3、片面强调毒品的危害,无视吸毒者内心标签阴影的剔除 标签理论认为,当越轨者被粘贴上“标签〞后,就会在一种“贬黜仪式〞中逐渐的修正“自我形象〞,并慢慢的认同“标签〞,开始应对“标签〞的轨迹进行复发性的越轨行为。吸毒者经历了假设干次的吸毒过程,逐渐内化了“吸毒标签〞。 3他们开始改变“自我形象〞,认同“吸毒标签〞,并印证吸毒者的身份,一而再再而三的复发吸毒行为,从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吸毒生涯〞。 目前,大多数的戒毒工作都片面强调吸毒者的生理戒毒,即使有少数的戒毒组织在进行戒毒治疗中进行心理教育,也只停留在教育吸毒者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而无视对吸毒者内心自我形象的重新塑造,无视对吸毒者内心自我标签认同感和归位感的心理矫治。 4、盲目侧重个人戒毒,忽略吸毒者所在群体的工作 标签理论认为,一个人被贴上标签以后,就陷入了隔离的局面。由于人们害怕被付同情恶人的罪名而纷纷远离越轨者,越轨者为了寻找内心的归宿感,就会参加“越轨队伍〞,从而寻找认同和支持,吸毒者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踏入与其具有相同吸毒行为的“粉友俱乐部〞中寻找情感的寄托,重获认同感和归宿感。 目前戒毒工作往往只是围绕吸毒者进行,以且只以“吸毒者为中心〞,而忽略了对吸毒者情感支持网的复原工作和吸毒背后恶性力量的切断工作。 5、泛化回归社会教育,缺乏去标签的实效性 标签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完成标定之后,无视了这些越轨者改正自新的事实和回归社会的可能,那些有色的“标签〞会伴随越轨者一生。吸毒者,即使他们有效地戒除了毒瘾,成功地摆脱了毒品的阴影,但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依旧存在,社会仍然无法重新接纳一个具有吸毒头衔的人。同时,大多数吸毒者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生存技能的缺失使吸毒者重新回归社会面临心有余而力缺乏的为难处境,而这也就是很多吸毒者复吸的因素。[11] 三、社会工作的介入 截止202223年12月底,全国上网入库的吸毒人员已达112.67万人。吸毒人员仍在不断攀升,吸食毒品现象仍呈蔓延趋势,日渐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重要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庞大高危边缘群体的戒毒康复和社会回归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的工作,应该有能力、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推行的戒毒方式主要有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三种,这些方式主要是通过医疗行为治疗吸毒者以消除其对毒品的生理需求直至最终戒掉毒瘾。 4而实际上戒毒后的复吸率仍很高,这就要求吸毒者从心理上戒断毒瘾,需要形成一种戒毒的社会环境。 1、剔除标签效应,理解吸毒成瘾的被迫性在社工作介入过程中首先应剔除“标签刻板效应〞所造成的偏见,只有社会成员不再用冷漠、异样的眼观看待吸毒者,给予一定的关心,才能让吸毒者真切的感受到社会还是关心他们并没有抛弃他们,从而为戒毒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根底。 2、重塑吸毒者自我,淡化内心的标签阴影在整个戒毒工作中,不仅要对吸毒者进行生理上的脱毒治疗,还要加强对吸毒者的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中,要深入细致做好吸毒者内心对吸毒标签认同感的剔除工作,重塑吸毒者的健康自我。正是吸毒者自身对其吸毒者社会标签的内化,才周而复始的进行吸毒。利用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等手法激发其自尊心、进取心,提升其道德水准,最终使案主具备自助的能力,催促吸毒者自己主动摘除内心中吸毒者的标签,要让吸毒者明白,自己过去是个吸毒者,而如今已经是一个正在戒毒的良好市民,而只要配合戒毒治疗,那么毒瘾一定会铲除,自己也绝不是社会的败类,而是一个正常的人。 3、发动初级群体,积极辅助吸毒者戒毒毋庸置疑,戒毒工作一定要以“吸毒者为中心〞。戒毒的历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而吸毒者由于在毒品的长期俘虏下心理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加上戒毒的痛苦,往往会表现出自信心缺乏、自制力不强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戒毒工作中,在围绕吸毒者戒毒工作的同时,要广泛展开初级群体的发开工作,积极辅助吸毒者戒毒。 初级群体的发开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要疏通家庭成员的思想,转变其对吸毒者的态度,理解吸毒者,并鼓励、支持吸毒者勇于戒毒、顽强戒毒,为吸毒者坚持戒毒增加情感动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教育,普及相关毒品知识,从而强化家庭成员对吸毒者戒毒行为的监督,防范吸毒者复吸,促使吸毒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走上正常的生活秩序。 4、联合各方力量,切断吸毒恶性循环的途径“独木不成林〞,吸毒者之所以义无反顾的吸毒的一个外在因素就是因为还有毒品存在,还有“粉友俱乐部〞的存在。所以,在戒毒治疗进行的同时,各方力量要紧密联系起来,切断一切造成吸毒者复吸的途径。为吸毒者戒毒后重新融入社会创造一个无烟的外部气氛。一方面,以吸毒者为切入点,严厉打击其所在的“粉友俱乐部〞,强制“粉友俱5乐部〞的成员进行戒毒,从而摆脱“粉友俱乐部〞的内在诱惑因素,彻底铲除孕育吸毒的温床;另一方面,要以“粉友俱乐部〞为突破口,彻底排查,打击秘密的卖毒、贩毒团伙,切断毒品来源。 5、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培育社区戒毒工作力量,尝试建立戒毒专业社会效劳组织,大力开展戒毒社会工作者队伍,为戒毒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跟踪效劳,在管理中表达效劳,在效劳中实现管理。目前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已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